基于洼田饮水试验的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作者: 陈宣烨 金海霞

摘要:目的 观察基于洼田饮水试验的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8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基于洼田饮水试验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洼田饮水试验评级、VFSS评分、SSA评分、MB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颏下肌群、颏下肌群空吞咽以及舌骨下肌群、舌骨下肌群吞咽5 mL水时长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洼田饮水试验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有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关键词:脑卒中;洼田饮水试验;护理;吞咽功能;生活能力

吞咽功能障碍为脑卒中的常见后遗症,可导致患者无法正常饮食,食物难以正常到达胃部,患者容易出现营养不良、腹泻、体重下降,从而导致脱水、吸入性肺炎、急性气道阻塞病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2]。本研究旨在观察基于洼田饮水试验的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8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45~84岁,平均年龄(64.5±3.5)岁。观察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43~82岁,平均年龄(64.1±3.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均确诊为脑卒中,首次发病,存在吞咽功能障碍;生命体征稳定。

排除标准:严重器官疾病,意识模糊;脑卒中进展期;肢体功能障碍;食管癌、口腔疾病;已经存在肺部感染;精神异常、认知、沟通障碍;依从性特别差。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

对患者吞咽障碍程度进行评估,并指导其进行吞咽功能训练,给予面部按摩;将患者调整为坐位姿势,对其口腔内部进行清洁,放松其口腔,下颌进行左右晃动,让其空吞咽,指导其进行噘嘴、闭嘴、口角上抬运动;指导患者进行舌头功能训练,指导其进行舌头上、下、左、右外伸动作,使用纱布将其舌头裹住,避免舌头自由活动,护理人员带上一次性手套轻轻拉扯患者舌头,对其进行主动训练和被动训练。

1.2.2 观察组给予基于洼田饮水试验的护理干预

(1)评估。通过洼田饮水试验评估患者吞咽功能,饮水时间控制在5 s,试水量维持在1 mL。如果饮水后没有出现呛咳则患者试验通过,再逐渐对饮水量进行调整,每次递增饮水量为1mL,直至饮水量达到5 mL;如果患者在试验过程中出现呛咳,则需要再次使用同等水量测定;如果患者仍旧存在呛咳,需停止试验。饮水量达到11 mL以上每次递增水量调整为4 mL,直至饮水量达到19 mL,如果患者有呛咳需要停止试验,患者饮水量达到19 mL每次递增水量调整为6 mL,直至饮水量达到25 mL,饮水过程中患者出现呛咳需要停止试验,直至患者最终饮水量达到30 mL。患者饮水时保持端坐位或半卧姿势,患者1次顺利饮水为1级,患者2次无呛咳的将水饮完为2级,患者1次饮用完毕,但是存在呛咳为3级,患者2次饮用完有呛咳为4级,患者饮水时频繁出现呛咳,无法全部饮下为5级。吞咽功能也划分为5级,5s内为I级判定为正常,5 s以上为2级判定为可疑,3、4、5级判定为异常。

(2)护理干预。吞咽功能级3~4级患者可以留置胃管,并对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和饮食护理干预,提醒其做好误吸预防。5级必须为其留置胃管。进食时让患者保持坐位姿势,使其颈部保持前倾,如果患者不能坐起可以将其调整为半坐姿势,再让其头部保持前倾;如果患者偏瘫,可以使用枕垫将患者偏瘫侧肩部垫起。

(3)饮食注意事项。餐具选择容量3~4 mL的小汤匙,尽量避免汤匙上粘上食物。杯子要选择鼻部接触不到杯口的杯子,避免患者颈部伸展过多而发生误咽。不要让患者使用吸管进行饮水,以免一口量过多导致患者呛咳。食物尽量不要选择黏食、干食,尽量选择密度、形状均一、柔软,不要太松散的食物,如馒头蘸菜汤、烂面条,以免食物太容易变形黏在口腔、咽喉位置;不要勾芡,以免食物变成食块。进食时应尽量从3~4 mL开始逐渐增加进食量,可以从健侧喂食,将食物放在舌根从而方便吞咽,避免食物残留导致患者误咽,同时,要确保患者完全咽下再继续进食。

(4)情绪。进食前让患者先休息15~30 min,进食时不要与其交谈,让其集中注意力,注意细嚼慢咽为患者留足进食时间,以免其情绪过于激动发生呛咳。

(5)口腔清洁。进食后注意使用清水将患者口腔中残余食物量清除干净,注意做好口腔卫生,以免口腔中大量滋生细菌,出现胃液反流、高酸度误咽物导致患者发生误吸性肺炎。

(6)呛咳处理。如果患者已经出现呛咳、误吸,应及时停止喂食,让其低头弯腰,身体前倾,做空吞咽动作,或者通过咳嗽将食物残渣清理干净。如无法配合,可以让其保持侧卧头低位,使头部偏向一侧,并准备床旁备负压吸引器,以便及时将食物残渣吸出。

(7)鼻饲护理。床头抬高,避免患者胃内容物出现反流,床头抬高角度维持在30°~40°,鼻饲量每次控制在200 mL以内,鼻饲液温度控制在38℃~40 ℃,间隔时间必须在2 h以上,鼻饲前注意观察患者胃管位置是否存在异常。

(8)吞咽训练。指导患者通过锻炼口唇肌肉,或者用吸管吹泡泡,每次1~3 min,每天做咬上、下唇、抿唇、撅嘴动作,每个动作持续时间为10 s。让患者在镜子面前做吸吮、鼓腮动作,重复10~15次,通过拇指指腹对面颊位置进行按摩,按摩时间为1~2 min。指导其进行舌头功能训练,让其舌头进行上、下、左、右外伸,使用纱布将其舌头裹住,避免舌头自由活动,护理人员带上一次性手套轻轻拉扯患者舌头,对其进行主动训练、被动训练。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吞咽功能和自理能力:通过洼田饮水试验、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对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估,洼田饮水试验评级、VFSS评分越低则其吞咽功能更好,SSA评分越高患者吞咽功能更好。通过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越高则其生活能力更好[3~4]。(2)通过用X线模拟定位机观察颏下肌群、舌骨下肌群空吞咽以及吞咽5 mL水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吞咽功能、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洼田饮水试验评级、VFSS评分、SSA评分、MB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不同肌群空吞咽、吞咽5 mL水时长比较

两组干预前颏下肌群、颏下肌群空吞咽以及舌骨下肌群、舌骨下肌群吞咽5mL水时长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各肌群空吞咽、吞咽5 mL水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脑卒中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因脑血管突然破裂,血管血液阻塞,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导致脑组织损伤[5]。其不仅发病率高,且病残率高,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脑组织长时间缺氧、缺血可出现不可逆损伤,进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电刺激、吞咽功能训练、电针、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但还需配合有效的康复护理,提高康复效果。

洼田饮水试验可以对患者吞咽功能进行分级,不仅操作方便、简单,且在吞咽障碍判定中可靠性高,通过洼田氏饮水试验对患者吞咽功能进行分级后,再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护理,从饮食、心理等方面进行干预,让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情绪进食,从而降低患者误吸率、呛咳率。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发音运动训练、舌肌训练,可改善口腔、舌头、咽喉部肌群协调性、灵活性,从而提高吞咽能力,改善咽喉肌群失用性萎缩。在进食时,对患者体位、进食方法进行改进,可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吞咽反射;同时,及时进行口腔清洁,可避免食物残留导致的呛咳。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干预后吞咽功能、生活能力、不同肌群空吞咽、吞咽5 mL水时长、总依从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可见,基于洼田饮水试验的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受损患者康复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基于洼田饮水试验的护理干预,可有效评估患者吞咽功能受损程度,进而从诸多方面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其康复,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陈大琼.改良容积-黏度吞咽测试与洼田饮水试验对脑卒中患者鼻饲管拔管时机的评估价值比较[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3,4(15):162-165.

[2]金蓓,马振宇,金璐.天突深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洼田饮水试验、VFS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新中医,2021,53(17):165-168.

[3]蒋珠,陈维艳,陈嘉,等.改良营养路径管理对缺血性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的营养指标及洼田饮水试验分级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35):165-168.

[4]李鑫,张立新.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危险因素及洼田饮水试验应用进展[J].社区医学杂志,2019,17(11):683-686.

[5]张蒙蒙,孙洁,陈伟,等.咽反射功能对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吞咽障碍准确性的影响[J].中国康复,2020,35(10):529-53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