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结肠癌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 汪萍摘要: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结肠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3年4月收治的46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指标、术后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48 h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可有效促进结肠癌患者术后较快康复,减轻患者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结肠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围术期护理;疼痛;并发症
结肠癌为临床发病率较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可出现腹胀腹痛、消化功能降低、肠道梗阻等症状,周围肿瘤组织浸润及肿瘤转移可对患者机体造成严重影响[1~2]。手术为当前治疗结肠癌的有效方法,但术后需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降低负性情绪、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较快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4]。本研究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3年4月收治的46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结肠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3年4月收治的46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58.24±4.71)岁;病程0.5~3年,平均病程(1.74±0.82)年。观察组:男14例,女9例;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58.39±4.89)岁;病程0.5~3年,平均病程(1.81±0.9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均经临床确诊为结肠癌;接受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患者均同意本研究。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肠梗阻者;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术前常规健康宣教,术前12 h禁食禁水,术中常规配合护理以及术后常规病情观察、用药指导、生活指导等。
1.2.2 观察组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1)术前护理:通过短视频、口头教育以及宣传册等多种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引导其了解结肠癌的病因、临床症状、危害以及进展情况等疾病相关知识,手术流程、安全性、注意事项以及配合药店等手术知识,提升患者对疾病和治疗相关知识的了解。对患者开展心理评估,通过沟通了解影响患者心理状态因素,对其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同时积极告知患者结肠癌手术相关成功案例,提升治疗信心。告知患者相应术后康复训练内容,并引导其术前进行自主练习。术前患者无需进行肠道清洁,也不需要进行长时间禁食,于手术开始前2 h指导其服用5%葡萄糖溶液500 mL。
(2)术中护理。术中手术室内温度维持在22℃~25 ℃。用保温毯给患者保温,有效减少患者机体热量散失。术中所用液体应维持在37 ℃左右,如腹腔冲洗用的生理盐水。术中建立多条静脉通路,有效确保患者机体内环境稳定,同时控制患者机体补液量,使其整个手术过程的补液量维持在1000~1500mL左右。
(3)术后护理。术后应保持患者病房温湿度适宜,密切监测体温,对发热患者可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术后48 h内用自动镇痛泵实施镇痛,并为患者播放轻音乐或与患者聊其感兴趣的话题,可有效缓解其精神紧张状态,改善负性情绪。告知患者咳嗽时应注意对切口部位实施保护,避免因咳嗽导致腹压提升对其切口造成牵拉。术后给予患者木糖醇进行咀嚼,有效促进其胃肠功能恢复。若患者病情稳定,于术后6 h指导其经口进食,首先给予流质饮食,并逐渐过渡到半流质和普食,指导患者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预防便秘,同时避免食用易产气的食物;术后6 h积极协助患者翻身,指导其按照术前练习进行床上被动训练,尽早开始下床活动;术后24~48 h对患者实施排尿功能训练,指导其积极进行训练,有效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
1.3 观察指标
(1)术后康复指标: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2)术后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24、48 h的疼痛程度,分值为0~1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疼痛程度越明显。(3)并发症发生率:如吻合口瘘、感染、肠梗阻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24、48 h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术后康复指标比较
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低于对照组的26.0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结肠癌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大多认为与不良生活习惯、环境以及遗传等因素存在密切联系,有较高的发病率,且患者预后较差,易出现多种并发症,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5]。手术是较为常用且有效的治疗方式,但由于患者病灶位置较深且解剖关系复杂,导致手术时间较长,对患者机体损伤较大,且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和生理应激反应,导致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6]。对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术后尽快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理论基础快速康复理念,目的在于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对影响患者心理和生理应激反应的因素和预防性措施进行循证,有效降低相应风险因素影响,减轻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从而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7~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48 h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采用多模式的健康教育,强化患者术前心理疏导,有效提高其认知水平,增强其治疗信心,改善其心理状态,减轻其机体心理应激,从而有效保障手术治疗效果,进而促进患者术后康复[9~10]。另外,常规护理术前长时间禁水禁食,由于手术时间过长,会引发患者出现不良生理应激反应,影响手术效果,不利于其术后康复。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不再要求患者进行肠道准备,并在术前给予其葡萄糖溶液。干预期间,术中通过控制手术室温度、应用保温毯等措施有效避免患者术中出现低体温,同时控制术中输液量,有效减轻术中生理应激,提高手术效果,进而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术后积极应用自动镇痛泵实施个性化镇痛干预,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且加强患者心理、饮食以及切口保护等干预,引导其尽早进行床上被动运动和下床运动,有效促进术后康复[11~13]。
综上所述,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可有效促进结肠癌患者术后较快康复,减轻患者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刘晓萱,李薇,霍晓鹏,等.护理主导多学科协作对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及营养状况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21,29(3):7.
[2]刘欢欢,茅雪莲,李大卫.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0,27(4):467-469.
[3]康孝贤.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可行性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2(11):113-115.
[4]刘凯东,白月奎,张乐,等.快速康复外科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老年患者miR-21、VEGF、MMP-9、炎症因子及胃肠功能的影响[J].临床消化病杂志,2022,34(5):355-360.
[5]穆晓晶,张庆怀,张春泽.结肠癌根治术后老年患者不同营养支持护理效果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22,28(5):669-673.
[6]郑慧.快速康复路径护理联合多学科协作模式在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作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21):137-139.
[7]庄珊珊,王明芽.快速康复护理在胃肠外科中的实施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3):127-129.
[8]肖芬芬,黄杰霞,郭翠媚.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12):87-89.
[9]毕荣梅,孟志新.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在腹腔镜下结肠癌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2):39-41.
[10]彭雅桑.观察快速康复护理对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患者疼痛、胃肠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2,9(10):1947-1949.
[11]吴敏,林阿梅.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对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肠道症状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8):181-184.
[12]夏秋燕,廖燕,金颖.数码手环联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腹腔镜胃肠道手术患者运动量及活动依从性的影响[J].微创医学,2020,15(3):401-402,411.
[13]郑秀贞,陈红玲.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9):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