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抵御糖尿病
作者: 张卓根据WHO数据显示,全世界已有4.22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与此同时,糖尿病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由于长时间久坐、缺乏运动、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进入这个群体中。然而,医学界对糖尿病仍无根治手段,患者必须长期与该病共存。
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引发的并发症。许多糖尿病患者由于未能有效控制血糖,最终可能会面临糖尿病眼底病变、卒中、神经病变、心脏疾病以及糖尿病肾病等多重威胁。作为糖尿病患者,应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调养
食物多样,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糖尿病患者应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则,确保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主食要定量,且应选择全谷物、各种豆类及蔬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作为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水果的摄入则需适量。深色蔬菜富含营养素,应占每日蔬菜摄入量的一半以上。同时,每日应保证摄入足够的奶类、大豆、鱼类、禽类以及适量的蛋类和瘦肉,这些都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应减少肥肉的摄入,尽量避免烟熏、烘烤和腌制的肉类,严格控制油、盐、糖的使用量。这样,在控制血糖的同时,也能确保每日能量和营养素的充足摄入,维护身体健康。此外,调整进餐顺序,如先吃蔬菜再吃主食,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血糖。
能量适宜,科学控制体重
膳食能量是体重管理和血糖控制的核心。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调整营养素的摄入比例,推荐蛋白质占15%~20%、碳水化合物占45%~60%、脂肪占20%~35%。要特别注重保持体重在理想范围内,以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疾病风险。对于肥胖患者,减重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控制血糖水平。消瘦或营养不良的患者应在营养师的指导下将体重增加到理想状态。此外,老年患者在保持健康体重的同时,应注意预防肌肉衰减。
清淡饮食,降低并发症风险
糖尿病患者应坚持清淡饮食原则,严格控制油、盐、糖的摄入量,以降低血压和血脂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风险。此外,还要避免饮酒可能带来的低血糖风险。
规律进餐,维持血糖平稳
糖尿病患者应保持规律的进餐时间和定量习惯,以维持血糖平稳,避免暴饮暴食以及随意进食零食和饮料等不良习惯,并根据个人情况合理安排加餐时间,以保持身体健康的状态。
食养有道,合理应用食药两用的食物
中医学将食物分为不同的性味,认为它们具有不同的功效和作用机理。因此,糖尿病患者可以结合中医理论选择食药两用的食物辅助治疗疾病。同时,也要注意食物之间的禁忌,避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下面推荐一些适合糖尿病患者的食药两用食谱。
(1)山药粥:将山药去皮洗净,切成小块;粳米淘洗干净。将山药和粳米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煮至粥稠即可。此粥具有健脾益胃、降糖降脂的功效,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2)黑芝麻糊:将黑芝麻炒熟,研成细末;糯米粉炒熟至微黄。将黑芝麻末、糯米粉和适量水混合搅拌均匀,加入少许核桃肉,煮熟即可。具有滋补肝肾、润肠通便的功效,对糖尿病患者的便秘症状有一定缓解作用。
(3)绿豆汤:将绿豆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煮沸,转小火煮至绿豆开花。此汤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的功效,适合糖尿病患者在夏季饮用。
需要注意,食疗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并不能替代正规的医疗措施。糖尿病患者在调整饮食时,应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以确保饮食方案的安全和有效性。
加强自我生活管理
积极运动,改善体质和胰岛素敏感性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运动是一把双刃剑。适量的运动能够帮助消耗多余的热量,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水平。然而,过量的运动又可能导致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因此,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
一般来说,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都是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能够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有助于控制血糖。此外,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也是不错的选择,能够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进一步帮助控制血糖。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在运动前后一定要做好血糖监测,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同时,运动时应随身携带一些糖果或饼干,以备不时之需。
定期营养咨询,提高血糖控制能力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接受营养咨询,以了解自身的营养需求和饮食禁忌。营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
在接受营养咨询的过程中,患者应积极与营养师沟通,了解自己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摄入情况。同时,还可以学习到一些实用的烹饪技巧和食材选择方法,使饮食更加丰富多样,且符合健康要求。
规律服药,避免血糖波动
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定时定量服用药物,不可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因为不规律用药会导致血糖波动甚至反弹,给身体带来更大的损害。患者还要了解所服药物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并定期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做好血糖的自我监测
血糖自我监测是糖尿病日常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定期监测,患者能及时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饮食、运动或药物治疗方案。因此,患者应熟练掌握血糖仪的使用方法,并养成定时监测和记录血糖的好习惯。每次测量后,不仅要记录具体的数值,还要关注血糖的变化趋势。若发现血糖持续偏高或偏低,都应及时就医,以便医生根据血糖监测记录调整治疗方案。
正确认识糖尿病,调整心理状态
许多患者在得知自己患有糖尿病后,可能会产生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不仅不利于疾病的控制,还可能加重病情发展。因此,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挑战,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自我管理,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患者还可以加入糖尿病相关的社交群体或组织,参与集体活动,以增加社交支持和互动交流,从而减轻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结束语
糖尿病虽然是一种慢性疾病,但并非不可防控。通过合理的饮食和健康的生活习惯,能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