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干燥症的防护
作者: 谢玮眼干燥症不仅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更是现代社会生活方式下的一种“时代病”,它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我们的视觉舒适度,甚至影响到心理健康与社交活动。面对这一现象,我们需要积极行动起来,了解眼干燥症,学会防治与日常护理,从而守护宝贵的视觉健康,享受“睛彩人生”。
眼干燥症认知篇
眼干燥症是一种常见的眼表疾病,表现为泪液分泌不足或成分异常,导致眼表泪膜稳定性下降,引发眼部不适,严重时可损伤眼表组织结构,发病涉及多种复杂因素。
生理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生理机能也会逐渐减退,其中就包括泪腺分泌功能下降。而泪液分泌量减少,易诱发眼干燥症。女性由于激素水平波动(如绝经期、孕期、哺乳期),可能影响到泪液分泌,相对男性更易患眼干燥症。此外,长时间阅读、使用电子设备、驾驶等,也会影响泪液均匀分布和正常蒸发,增加发病风险。
环境因素
居住在低湿度或风沙较大的地区,或长时间处于空调、暖气房间内,空气过于干燥均会加速泪液蒸发,导致眼表湿润度下降。空气中的污染物、烟雾、尘埃等刺激眼表,可影响泪膜稳定,加重眼干燥症状。
眼部疾病
睑板腺分泌的脂质是构成泪膜的重要成分,其分泌功能一旦出现障碍,会导致脂质分泌减少或质量不佳,影响泪膜稳定,引发干眼症状。此外,眼部手术后遗症,如白内障手术、激光近视矫正手术等,可能损伤眼表结构或改变泪液分泌,从而增加干眼发生率。
全身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等,可累及泪腺,导致泪液分泌减少。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会影响全身代谢,间接影响泪液分泌与质量。
药物因素
抗组胺药、抗抑郁药、镇静催眠药等药物可能导致口干、眼干等副作用,从而影响泪液分泌。长期使用抗高血压药、利尿药,可能引起全身脱水,间接影响泪液分泌。此外,长期使用含防腐剂的眼药水,可能破坏眼表微环境,诱发干眼。
眼干燥症防治篇
眼干燥症患者常表现为一系列眼部不适症状,如持续性的眼干涩感,伴有眼痒、异物感,对光线敏感(畏光),长时间用眼后易视疲劳,且视力可能出现波动,时清时糊,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上述症状在清晨、空调房、阅读、使用电子设备或驾驶等特定情境下往往会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效率、学习能力及生活质量。
医生诊断眼干燥症时,首先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出现的时间、持续情况、加重因素、伴随疾病、用药情况以及生活习惯等,以初步评估干眼的可能性及可能的病因。随后进行眼部检查,通过观察眼表、睑缘、泪腺开口及泪膜状态,评估眼表损害程度及泪液分泌情况。医生还可能会采用泪液分泌试验来量化泪液的分泌量、分布及稳定性,为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药物治疗
眼干燥症的药物治疗旨在缓解症状、修复眼表损伤、调整泪液分泌与质量,也是基础治疗手段。常见的有人工泪液、润滑膏、凝胶等湿润眼表的药物,通过补充泪液成分,直接滋润眼表,缓解眼干、眼痒、异物感等症状。可根据患者需求选择无防腐剂、长效保湿或具有抗炎成分的产品。
物理疗法
(1)热敷与按摩。通过使用热毛巾、专用眼罩或热敷仪器对眼睑进行温和加热,使睑板腺内的油脂软化,便于排出;随后进行睑板腺按摩,用轻柔的手法沿睑缘施加压力,从睑板腺开口处向眼尾方向推动,帮助疏通堵塞的腺体,恢复其正常分泌功能。热敷与按摩可有效改善脂质异常型干眼,增强泪膜的脂质层,减少泪液蒸发,缓解眼干、异物感等症状。
(2)泪点栓塞术。这是一种微创手术疗法,适用于泪液过度流失导致的眼干燥症。使用特制的栓子(可吸收或永久性)部分或完全阻塞泪小管开口(泪点),减少泪液从眼表流向鼻腔的速率,增加泪液在眼表的停留时间,从而提高眼表湿润度。此法尤其适用于水液缺乏型干眼及混合型干眼中泪液蒸发过快的情况。患者术后需定期复查,栓子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被吸收或移位,必要时需重复栓塞。
眼干燥症日常护理篇
眼干燥症的日常护理是维持病情稳定、防止症状反复的关键环节,包括定期复查与随访、正确使用眼药水、针对隐形眼镜使用者的特殊护理以及心理调适。
定期复查与随访
患者应遵循医嘱定期前往眼科门诊复查,评估病情进展、治疗效果以及可能的并发症,医生会据此调整治疗方案。随访期间,患者需如实反馈症状变化及用药感受,以便医生及时调整药物种类、剂量或更换治疗方式。
日常眼药水使用
遵医嘱正确滴用人工泪液或其他治疗性眼药水。注意用药频率、顺序及方法,避免污染药液,确保药物充分覆盖眼表。使用眼药水前后应洗净双手,避免挤压瓶身造成药液喷溅;滴药时,头部稍后仰,轻轻拉下下眼睑,将药液滴入结膜囊内,避免直接接触眼球。使用过程中如有不适或症状未见改善,应及时告知医生。
长期戴隐形眼镜者的特别护理
严格遵守隐形眼镜的佩戴、清洁、消毒和更换周期,避免长时间连续佩戴,尤其不宜过夜。使用专用护理液彻底清洗、浸泡镜片,避免使用自来水、唾液等非指定液体。若出现眼部不适,应立即停戴并就诊。可考虑使用硅水凝胶等高透氧材质或日抛型隐形眼镜,以减少对眼表的刺激和泪液消耗。
心理调适
患者受眼干燥症的影响,可能产生不良情绪,需进行适当的心理调适。患者应了解眼干燥症的性质,树立积极的治疗态度,避免因症状反复而产生焦虑或沮丧;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有助于缓解眼部紧张和疲劳;保持规律作息、充足睡眠;适当进行眼部按摩和远眺,有利于减轻视疲劳。此外,要与家人、朋友或支持团体分享感受,寻求理解与支持,也有助于改善心理状态。
结束语
总之,眼干燥症并非不可战胜,是可以通过科学认知、规范诊疗与精心护理得到有效管理和改善的眼部问题。每个人都是自己眼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应当珍视并关爱自己的双眼,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出现眼干燥症状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与日常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