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镜检查:让胃肠疾病无所遁形
作者: 杨玲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我国群众的饮食结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发生较大的变化,导致胃肠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升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胃肠疾病预后的关键。胃肠镜检查是目前临床筛查胃肠疾病的重要方法,但是许多人对该项检查的认识不足,检查配合度较低。因此,文章就胃肠镜检查相关知识展开科普。
什么是胃肠镜检查
胃肠镜检查是胃肠道检查最普遍、最直接、最准确的检查方法,主要检查胃肠道黏膜是否发生病变。胃肠镜检查包括胃镜和肠镜。其中,胃镜检查是从口腔进入,主要观察食管、胃、部分十二指肠等部位的情况;肠镜检查主要是经肛门置入肠镜,检查结直肠有无疾病发生。随着现代胃肠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诊断准确率也不断提高,还可以在内镜支持下进行微创治疗,如息肉切除、内镜下止血等。
胃肠镜检查有哪些作用
(1)诊断作用:通过胃肠镜检查,可对患者的食管部位、胃部、肠道内部进行直接观察,继而识别异常病变,比如炎症病变、溃疡病变、息肉、出血等,为临床医师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提供充分的检查依据。
(2)治疗作用:胃肠镜检查不仅可诊断疾病,还可实施治疗操作,比如在确诊息肉后,直接进行息肉摘除;在确诊消化道出血后,直接进行胃肠镜下止血治疗等。在胃肠镜直视下,同时完成诊断和治疗,提高了诊疗效率,减少了诊疗费用,避免患者反复遭受侵入性操作。
(3)检测作用:通过胃肠镜检查怀疑病变恶性的情况下,可在直视状态下对可疑部位实施病理学活检,明确病变组织的性质以及类型,有利于后续治疗方案拟定,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指导。
胃肠镜检查有哪些类型
根据患者检查期间的意识状态,胃肠镜检查可分为常规胃肠镜检查与无痛胃肠镜检查。
常规胃肠镜检查
常规胃肠镜检查是指患者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完成胃肠镜检查,具有价格实惠的优点。由于胃肠镜检查属于侵入性检查,在内镜置入与检查期间,可能会引起各种刺激反应,导致患者出现不适。常规胃肠镜检查对患者的配合度具有一定的要求,否则容易引起多种风险事件。
无痛胃肠镜检查
无痛胃肠镜检查主要是利用麻醉药物静脉注射,让患者进入睡眠状态后,进行胃肠镜检查。虽然无痛胃肠镜检查的费用相对更高,但可以有效减少检查引起的不适感,确保胃肠镜检查的顺利开展。
患者在做无痛胃肠镜时,由麻醉师先进行静脉麻醉。待麻醉药物起效,患者进入全身麻醉状态后,医生再进行后续的胃肠镜检查。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患者处于睡眠状态,没有任何痛苦;患者因药物作用,肌肉比较松弛,有助于胃肠镜的推进。如果需要进行息肉切除、取组织活检等操作,也更易进行。但每个人对麻醉药物的敏感度不同,部分患者可能会在检查过程中感到轻微不适,但只要麻醉有效,就不会感到明显的疼痛。另外,无痛胃肠镜可能在检查过程中损伤黏膜,在检查结束、麻醉药物效果退去后,会感到轻微腹痛。但这种疼痛一般相对较轻,多数患者在休息一段时间后可自行好转。总的来说,无痛胃肠镜能极大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对胃肠镜检查的耐受性。如果患者担心检查过程中的不适,应主动与医生沟通交流。对于检查后出现剧烈腹痛等明显不适症状的患者,需及时就医。
无痛胃肠镜检查的优势
相较于常规胃肠镜检查,现今更推荐无痛胃肠镜检查,主要原因如下。
(1)普通胃肠镜检查时,患者全程处于清醒状态,可清晰感知到检查设备侵入体内,容易诱发一系列应激反应,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部分患者由于疼痛敏感性下降,会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反观无痛胃肠镜,是在麻醉起效后进行的,此时患者已经进入睡眠状态,对检查设备侵入体内无明显感受,无抵抗行为,在检查过程中具有极高的舒适度。丙泊酚是比较常用的无痛胃肠镜麻醉药物,起效速度快,多数患者在完成检查后可迅速苏醒,身心舒适度较高。
(2)在常规胃肠镜检查过程中,如胃镜需经口进入胃部,多数患者会有恶心、呕吐等不适,甚至会在症状影响下活动四肢,出现抵触检查的行为,对医师的操作造成干扰,导致检查质量低下。实施无痛胃肠镜检查,麻醉药物起效后患者进入睡眠状态,肢体无法自主活动,基本不会对医师的检查操作造成影响,医师可顺利、高效、准确地完成胃肠镜检查,有力保证检查的准确性、安全性。在麻醉药物影响下,患者胃肠道蠕动速度减缓,有利于部分组织的病理学检查,还可加快检查效率,缩短检查时间。所以,与普通胃肠镜检查比较,无痛胃肠镜检查的质量明显更高。
(3)无痛胃肠镜检查不仅可进行疾病诊断,还可进行疾病治疗。在无痛状态下,患者具有极高的配合度,医师可在明确疾病类型的基础上,结合疾病特点进行微创治疗操作,比如注射止血、压迫止血等。
胃肠镜检查的适用证与禁忌证
适用证
(1)出现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便血便秘等;(2)疑为胃肠溃疡、肿瘤,且无法明确诊断的患者;(3)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4)X线钡剂检查无法明确病变性质的患者;(5)明确诊断消化道疾病患者的病情评估与复查;(6)评估药物对胃肠疾病的治疗效果;(7)需要进行胃肠镜下微创治疗的患者。
禁忌证
(1)严重心肺功能疾病,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2)消化道急性穿孔期;(3)合并精神疾病与意识障碍患者;(3)胸主动脉瘤、脑卒中、腹膜炎患者。
胃肠镜检查后的注意事项
(1)检查后2 h禁食:一般情况,胃肠镜检查后2 h内要禁食。2 h后,若患者无腹胀、腹痛等不良反应发生,可尝试少量饮水。若饮水后无呛咳,可适当进食流食、软食,但要避开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避免刺激胃肠黏膜。对于检查期间进行有创操作的患者,如活检样本采集、息肉切除等,需要适当延长禁食时间。
(2)规律饮食:检查后患者不能暴饮暴食,需要规律饮食,可以少量多餐,从流质食物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避免加重胃肠负担。
(3)清淡饮食:检查后3 d内,患者应保持清淡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多喝水,加速胃肠黏膜的恢复。
(4)适当增加营养摄入:检查结束后,患者可以适当吃一些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补充营养和能量。
(5)避开刺激性饮品:在检查结束后,患者要避免喝浓茶、咖啡、酒,以免刺激胃黏膜和肠黏膜。
结束语
胃肠镜检查是目前临床筛查胃肠疾病的重要方法,不但可以直观胃肠道黏膜的生理病理变化,还可以采集样本进行病理活检,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以及微创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