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心肺复苏知多少

作者: 宋钧

心肺复苏(CPR)是一种紧急救护技术,用于在心搏骤停的情况下,恢复患者的心跳和呼吸。了解心肺复苏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步骤,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挽救生命。

心肺复苏的重要性

心搏骤停是指心脏意外停止跳动,这时患者的循环会突然中断,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无法得到必需的氧气供应。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患者将在几分钟内因多器官缺氧而遭受严重损伤甚至死亡。

在心搏骤停的情况下,每1秒钟都极为关键。从心脏停止到脑部损伤开始,通常只有4~6 min的黄金抢救期。心肺复苏通过持续的胸外按压,模拟心脏的泵血功能,人工推动血液流动,维持脑部和其他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这一过程虽然不能完全代替心脏的自然跳动,但可以大大增加患者在等待专业医疗救援到达期间的存活率。

心搏骤停后迅速进行心肺复苏,不仅可以挽救患者生命,还能减轻潜在的神经损伤,减少后期并发症。脑部是对缺氧最为敏感的器官,缺氧时间越长,恢复后遗留的功能障碍就可能越严重。因此,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操作,可以保护脑细胞,最大程度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普及心肺复苏知识也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大众对心肺复苏技能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社会整体的应急救援能力。调查研究显示,在那些心肺复苏知识普及较好的地区,心搏骤停的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由于大多数心搏骤停发生在家中或公共场所,因此,非医务人员在心搏骤停紧急事件中发挥的作用尤为关键。普及心肺复苏教育,让更多的人掌握正确的心肺复苏技巧,不仅可以提高个体在遭遇此类紧急情况时的自救互救能力,还能构建一个具备应对突发公共健康事件的社会。

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

安全评估

在任何紧急救援行动开始之前,首先必须评估现场的安全状况,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救援者和患者的安全。在接近患者之前,快速查看周围环境,确认没有任何潜在的危险,如火灾、有毒气体、电线裸露等。如果现场存在危险,应该立即移至安全地点,并指示其他人也远离危险区域。只有在确认现场安全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后续的救援操作。

判断反应

安全评估完成后,下一步是判断患者是否有反应。迅速、谨慎地接近患者,轻轻地拍打其肩膀并大声询问:“你还好吗?能听到我说话吗?”这样做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如果患者没有开口说话,没有睁开眼睛,也没有任何的肢体活动,可以判定为没有反应。在进行心肺复苏之前,确认患者是否需要干预是有必要的,因为对有意识的或正常呼吸的人进行心肺复苏,可能会造成伤害。

呼叫紧急医疗救援服务

一旦确认患者无反应,立即寻求帮助。如果周围有其他人,大声指示他们拨打急救电话,以确保专业救援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到达现场;同时还要询问他们,如果有体外自动除颤仪(AED),请迅速取来。如果周围没有其他人,应将手机设置为免提状态,这样可以一边寻求专业的急救帮助,一边实施心肺复苏。在与急救电话接线人员通话时,应清晰地提供现在所处位置信息、患者当前状况,如果可能,提供具体的症状和任何已知的重要健康信息。

检查呼吸

用眼睛观察胸部或腹部是否有起伏,这一检查应迅速进行。在急救中,只有明显、正常的呼吸才为有效呼吸。如果患者仅有偶尔、不规则或很浅的呼吸,应视为没有呼吸。作为非医务人员,判定患者无反应、无呼吸后,可以进行胸外按压。

胸外按压

胸外按压是心肺复苏中最关键的部分,目的是通过手动压迫胸腔,模拟心脏泵血功能,以维持血液循环。胸外按压的正确位置是在胸骨下半部,即两个乳头线的中点。施救者一只手的掌根放置在这一点上,另一只手重叠在上面,交叉锁定手指,保持手指不接触到患者的胸部。肩部应位于手掌正上方,保证按压力度垂直向下。保持手臂伸直,使用体重而非仅仅是臂力进行按压,以确保足够的力度和深度。成人患者的按压深度应为5~6 cm,按压频率应保持在100~120次/ min。每次按压后让胸部完全回弹。

在实施胸外按压时,除非进行人工呼吸或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检查,否则尽量不要中断按压。如果有第二位救援者在场,可以每2 min交换进行按压,以防止疲劳而影响按压质量。整个过程中,救援者应密切观察患者状况的变化,并在专业医疗救援到达接手前,不要停止心肺复苏操作。

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的目的是向患者的肺部直接供氧,以辅助氧气的交换。不建议对陌生人实施无防护的人工呼吸,但如果有适当防护措施且有意愿,也可进行人工呼吸。

首先要开放气道。患者仰面朝上,操作者使用一手放在其额头上轻轻向下压,另一只手的手指置于其下颌骨下轻轻抬起,即达到“头部后仰、下巴抬起”的效果。这个动作有助于拉直气道,避免舌头后坠堵塞气道。接着,用一只手捏紧患者的鼻子,以防空气从鼻孔逸出,另一只手继续维持下巴抬起以保证气道开放。深吸一口气,将嘴完全覆盖住患者的嘴,确保没有空隙,并匀速地向患者口内吹入空气1 s。吹气有效的话,可以看到患者胸廓明显抬起。完成一次吹气后,暂停,让患者气道自然排气,同时观察胸廓的回落,然后进行第二次吹气。

交替进行

心肺复苏时按压呼吸比是30:2,即每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在实施心肺复苏时,保持持续性和节奏是关键。每次交替进行时,尽量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时间。在有多名救援者的情况下,建议每2 min换人操作。交换过程中应迅速,确保胸外按压的中断时间不超过10 s。

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的有效交替对于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和氧合非常关键。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如救援者未接受过人工呼吸的培训或在特定环境下(如疫情防控期间),可能只能进行胸外按压,但如果条件允许,完成完整的心肺复苏流程效果更为理想。

体外除颤

对于心搏骤停患者,应尽早使用体外自动除颤仪。有研究表明,除颤每延迟1 min,心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会降低10%。近些年,随着急救意识的提高,大城市很多公共场所(如机场、地铁、体育馆等)都配备了体外自动除颤仪。体外自动除颤仪便携且易于操作,稍加培训即能熟练使用,是专为现场急救设计的急救设备。使用时,只需先开机,然后遵循体外自动除颤仪的语音提示或屏幕动画操作提示,一步步操作即可。

结束语

心肺复苏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急救技能,每个人都应当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以便在关键时刻拯救他人生命。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