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护理常识

作者: 金红梅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良好的护理有助于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风险。本文将介绍糖尿病的护理常识,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血糖。

糖尿病的类型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体免疫疾病,是由于身体的免疫系统攻击并破坏胰腺中分泌胰岛素的细胞(胰脏β细胞),致使胰脏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通常在35岁前发病。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最主要类型,由多种病因导致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人体不能有效利用胰岛素,从而出现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多发于40岁以上的人群。

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主要指在女性怀孕期间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但一般会在分娩后回归正常。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妇女日后患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会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对母亲和胎儿均有较大危害,可能会造成流产、胎儿畸形等,应引起重视。

特殊类型糖尿病

特殊类型糖尿病是指除了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以及妊娠期糖尿病以外的其他所有病因引起的糖尿病。

糖尿病常见症状与诊断

临床症状

(1)疲乏和劳累:在糖尿病早期阶段,患者常常会感到疲劳乏力。这是因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组织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敏感,导致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来产生能量。

(2)视力问题:短期内可能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常与血糖波动导致眼房水晶体渗透压变化有关。随着病情发展,还可能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等慢性并发症。

(3)皮肤瘙痒: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后期皮肤还可能出现感染和溃疡等。

(4)手足麻木和刺痛:糖尿病可能会引起末梢神经炎,导致出现手足麻木、疼痛及烧灼感等症。

(5)伤口愈合缓慢:由于血糖水平过高,患者的黏膜屏障功能可能降低,使得伤口愈合缓慢。

(6)易发感染: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如尿路感染、疖肿、肺炎及真菌感染等。

(7)性功能障碍:糖尿病可引起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从而导致性功能障碍,男性多见阳痿,女性常发生阴道异常干燥等。

(8)低血糖:糖尿病患者还可能出现餐前低血糖症状,如出汗、易饥、头晕、心慌、乏力等。

诊断标准

当患者出现“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等典型症状时,如果任何时间点的血糖值达到或超过11.1 mmol/L,并经过重复检查确认无误,可以直接诊断为糖尿病。

如果患者在空腹状态下的血糖值连续2次测量都在7.0 mmol/L或以上,也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对于没有明显症状的可疑糖尿病患者,可以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在OGTT中,患者空腹饮用含75 g无水葡萄糖的溶液,2 h后测量血糖。如果餐后2 h血糖值达到或超过11.1 mmol/L,则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糖尿病的护理措施

健康教育

可通过量表评估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并结合糖尿病类型和严重程度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对于对糖尿病相关知识了解程度较差的患者,一方面需要加强相关知识学习,提高其对糖尿病的认识程度;另一方面需要告知其各种可能发生的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医护人员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科普,避免患者因缺乏医学理论常识而无法理解。对于具有一定糖尿病相关知识基础的患者,可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此外,出院后,可通过电话随访或网络随访了解患者服务依从性,对于依从性差的患者,要明确原因,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保证其能得到长期有效的延续性护理。

饮食调节

在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当中,全谷物、杂豆类宜占主食摄入量的1/3,包括荞麦、玉米、高粱、燕麦、绿豆、芸豆、红豆、花豆、扁豆等。此类食物不仅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还含有一些调节血糖的活性成分,如多糖、多酚、黄酮等。尽量选择GI值(升糖指数)在55以下的食物,不仅可以增强饱腹感,又不会太快提升血糖值。

蔬菜中的膳食纤维能有效促进肠胃蠕动,同时有利于肠道益生菌繁殖,改善肠道功能。建议每日蔬菜摄入量500 g左右,深色蔬菜占1/2以上。

水果要选择低GI值种类,食用时注意时间段的选择,尽量在两餐中间或者运动前后吃,每次食用水果少于200 g。

常吃鱼肉、禽肉,但需适量吃畜肉,并限制肥肉摄入。鱼肉、禽肉、瘦肉、蛋类是优质蛋白的良好来源,也是糖代谢的重要调节因素,所以糖尿病患者摄入蛋白质的量要与正常人相当或稍高一点。当然,若合并糖尿病肾病,则需要控制蛋白质的摄入。

少吃烟熏、烘烤、腌制等加工肉类制品。烹调注意少油、少盐,建议食用多种植物油。每日足量饮用白开水,尽量不饮酒或少饮酒。

用药护理

糖尿病患者在就医时,要提前告诉医生之前的用药,以及对药物过敏史等,并遵医嘱严格用药。用药后如出现异常状况,一定要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调整用药方案。

积极运动

糖尿病患者适合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相结合的方案,即每周应在有氧运动的基础上规律进行抗阻训练。在日常生活中,哑铃、深蹲、仰卧起坐、俯卧撑等都属于抗阻运动,能很好地锻炼肌肉力量。在运动前后应做屈曲和伸展等热身和放松活动,可预防肌肉和关节损伤。有氧运动可以选择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健身操等,注意根据自身耐受能力控制强度。

运动时间选择在餐后0.5~2 h较为适宜,每次连续运动时间一般不要少于20 min,以30~60 min为宜,最长不宜超过1 h。每周至少进行150 min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不要过于疲劳。

急救护理

糖尿病患者如果不注意控制血糖,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因此需积极做好抢救准备与配合工作。进入急诊室后,要对患者开展24 h的监测,包括血糖、呼吸、血压等指标;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是否需要进行吸氧治疗。对于病情紧急的危重症患者,可以辅助呼吸机治疗。根据患者的pH值、离子情况、酸碱度等指标,计算补液量以及输液速度。在有效纠正酸碱紊乱的前提下,避免诱发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在补液期间,加强对患者的各项指标的监测,及时调整护理以及治疗的方式。

心理护理

糖尿病需要长期用药治疗,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此时,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讲解治疗成功的案例,让患者相信,只要积极配合治疗以及护理,控制好血糖,完全能够跟正常人一样生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