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腹部注射定位卡在心内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 张建瑜 王可
摘要:目的 探讨心内科低分子肝素腹部注射定位卡在心内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皮下注射,试验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腹部注射定位卡进行皮下注射。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疼痛发生情况、疼痛持续时间和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疼痛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疼痛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腹部注射定位卡在心内科患者中的使用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低分子肝素、腹部注射定位卡、应用
低分子量肝素常用于预防冠心病、心绞痛、深静脉血栓等疾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的发生发展及避免病情恶化[1]。注射用低分子肝素钠/钙药物的主要成分包含葡萄胺和胺残基等,可以促进纤维溶解[2]。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可有效抑制凝血因子和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用药安全性相对较高,在临床中广泛应用[3~4]。若注射过程中注射方法不正确或不规范,可导致患者发生皮下出血、疼痛等局部不良反应,严重时可导致皮下硬结和坏死,影响患者康复,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5~6]。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和护理干预成为临床医护人员考虑的重点。本研究旨在探讨心内科低分子肝素腹部注射定位卡在心内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男19例,女27例;年龄38~68岁,平均年龄(55.46±15.74)岁;疾病种类:急性心肌梗死5例,先天性心脏病12例,心房颤动11例,预激综合征3例,室上性心动过速8例,肺栓塞3例,其他4例。试验组男16例,女30例;年龄38~68岁,平均年龄(55.50±14.84)岁;疾病种类:急性心肌梗死9例,先天性心脏病13例,心房颤动10例,预激综合征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6例,肺栓塞3例,其他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心内科住院患者,住院期间需要注射低分子肝素钠/钙;年龄≥18岁;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和配合;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低血压;恶性心律失常;心功能Ⅳ级;心源性休克;病重、病危或病情不稳定;持续应用镇静药物;低分子肝素应用禁忌证,包括凝血功能障碍、活动性消化性溃疡和脑出血等。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皮下注射
严格按照皮下注射规范进行操作:注射前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和用药情况,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并进行充分的消毒处理,确保注射过程的无菌操作。同时,掌握好注射的深度和角度,确保药物能够准确地注入皮下组织。
1.2.2 试验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腹部注射定位卡进行皮下注射
在常规皮下注射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专科特点,查阅文献并且通过焦点小组访谈的方法设计形成低分子肝素腹部注射定位卡。
(1)设计低分子肝素腹部注射定位卡:成立研究团队,由主任医生1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和护师2名组成研究小组,采用焦点小组访谈的方法,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基于心血管内科临床科室以及患者特点,通过2轮焦点小组访谈,最终设计出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便利性的标记1~15号注射点的低分子肝素腹部注射定位卡。
(2)低分子肝素腹部注射定位卡的应用方法:临床护士将低分子肝素腹部注射定位卡的肚脐孔对准患者肚脐位置,按照1~15号的注射顺序选择注射部位,先使用蘸取了安尔碘的棉签在选择数字的孔中央画点做标记,取下腹部皮下注射定位注射卡后再进行皮肤消毒注射,并标注好注射号数,以便下一班的护士查看。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比较两组疼痛情况、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分为无痛、轻微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和剧烈疼痛5个等级。(3)比较两组满意度,总分0~100分,其中非常满意,>95~100分;满意,90~94分;一般满意,80~89分;不满意,0~<80分。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疼痛情况和疼痛持续时间比较
试验组疼痛总发生率为34.7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3.04%;试验组疼痛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总满意率为97.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9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低分子肝素为心内科常用抗凝药,具有特殊性[7]。低分子肝素钠/钙液的针头细小,对患者损伤较少,注射点难以分辨,患者本人也常常记不住上一次注射部位[8]。同时,临床护理工作实行轮班制,无法做到专人注射,轮换部位的选择主要依靠护士辨别患者腹部的注射针眼或患者提供的注射点信息,导致重复进针点注射的现象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9~10]。重复进针点注射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皮下青紫和瘀斑,多在注射12 h后开始出现,48 h达到高峰,其中皮下瘀斑最为常见。瘀斑不仅会破坏患者的身体美观,还会限制注射部位的使用,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和负担[11]。
调查显示[12~13],规律更换注射部位可有效预防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低分子肝素腹部注射定位卡的应用,可避免重复注射一个部位而导致的各种不良反应,并且在注射过程中还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轻痛苦,减少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信任感,营造融洽的治疗环境氛围[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疼痛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疼痛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低分子肝素腹部注射定位卡的应用对于需要注射低分子肝素的心内科患者有较为积极的作用,可有效减少局部疼痛、皮下硬结、青紫并发症的发生,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满意度。这是由于腹部注射定位卡可规范临床护士使注射部位轮换规律,有效避免注射部位重复,避免护士在操作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改善护士的工作效率,提高护理安全行为[16~17]。低分子肝素腹部注射定位卡还可以帮助护士提高穿刺的正确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患者痛苦,从而提高护理安全行为,提高患者满意度,达到安全用药的目的[18~19]。
综上所述,低分子肝素腹部注射定位卡在心内科患者中的使用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凌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研究与护理现状[J].天津护理,2018,26(5):627-629.
[2]廖爱红.改良式腹部注射配合精细化护理对降低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不良反应的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2):180-183.
[3]宋青青,罗方伶,唐倩,等.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操作的最佳证据总结[J].中华护理杂志,2023,58(2):232-237.
[4]张晶瑶,杨文艺,谢建军,等.不同方法在预防注射低分子肝素皮下出血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9):840-841.
[5]王会民,路桃影,吴大嵘.疼痛测量工具的应答模式评析[J].循证医学,2015,15(2):102-107.
[6]张政.减少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出血的护理研究进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3):4529.
[7]吴琪,孙景真.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的研究进展与现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2):6-8.
[8]钟海燕,胡立珍,杨红梅,等.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研究进展[J].河南医学研究,2022,31(9):1724-1728.
[9]叶玉兰,陈慧,黄紫霞,等.改良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法的临床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4):2186-2188.
[10]袁玮.注射低分子肝素患者预防皮下出血的护理进展[J].天津护理,2010,18(2):114-115.
[11]张玲霞,吴小华.注射低分子肝素致皮下出血的原因分析与护理进展(综述)[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5):88-89.
[12]殷慧香,董瑞馨,侯璟.预防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出血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12):11-12.
[13]曾海涓,刘文伟,陆林林,等.低分子肝素腹部皮下注射定位标尺的临床应用[J].广西医学,2019,41(12):1562-1564.
[14]廖柳军,周伟平,周娜,等.腹部定位卡和宣教卡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效果分析[J].海南医学,2019,30(7):946-949.
[15]匡霞,叶显元,胡迪.腹部注射定位轮换图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9,23(10):1980-1982.
[16]刘娣.肝素钙腹部注射定位卡的设计及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4):3152-3152.
[17]王毛雨."抗凝剂皮下注射腹部定位卡"在预防皮下出血中的应用[J].健康必读,2020(1):141.
[18]刘殿媛,李艳华,张春颖,等.一种吸盘式胰岛素腹部注射轮换定位卡的设计[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24):2950-2951.
[19]沈曦,李爱仙.一种多功能胰岛素腹部注射定位轮换卡的研制与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27(12):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