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联合分级诊疗模式应用于社区老年人居家留置导尿管护理的效果观察
作者: 王立娟摘要:目的 观察在社区老年人居家留置导尿管护理中实施医养结合联合分级诊疗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65岁以上居家留置导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诊疗模式管理,观察组实施医养结合联合分级诊疗模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照顾者护理知识掌握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照顾者干预前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护理知识掌握情况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照顾者干预前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医养结合联合分级诊疗模式应用于社区老年人居家留置导尿管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照顾者自我护理水平及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医养结合联合分级诊疗模式;社区;老年人;居家留置导尿管护理;照护能力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患病率逐渐增高。留置导尿管已成为临床上常见的侵入性护理操作,但目前很多医疗机构的病床数已经不能满足实际临床需求,有些患者因置管时间较长或家庭经济条件受限等原因,选择居家留置导尿管[1]。有研究表明,居家留置导尿护理现状不容乐观,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率高达40%~50%[2]。因此,如何在社区居家环境中提供有效、安全的留置导尿管护理,提高居家护理效率和质量,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是当前护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观察医养结合联合分级诊疗模式在社区老年人居家留置导尿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65岁以上居家留置导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年龄≥65岁,无沟通障碍;可独立或在监护人帮助下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拒绝参与研究;合并恶性肿瘤,且预期存活时间不足3个月;依从性较差;合并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诊疗模式
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基本的健康教育,包括如何照护导尿管、如何识别潜在的并发症,如尿路感染等;告知患者出现尿路堵塞、严重感染等情况时应立即前往医院治疗。
1.2.2 观察组实施医养结合联合分级诊疗模式
(1)组建医养结合联合分级诊疗小组:建立由中心家庭医生、社区护士和医联体专家组成的多层次团队。设置绑定小组,由1名家庭医生和1名护理人员负责患者居家尿管护理的具体工作。医联体专家负责培训、疑难病例会诊、医疗质量控制、远程会诊以及双向转诊工作。
(2)培训考核:由医联体专家和本中心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的培训教学组对小组成员进行统一培训与考核。注重对管理制度、服务规范流程、专业知识和技能等培训,不断提高小组成员居家尿管护理能力。培训考核合格者方可参与护理工作。
(3)上门评估与首诊:绑定小组对有需求的老年患者进行入组评估,包括完整的医疗史、检查、家庭环境等内容。评估后出具报告,判定是否需要提供上门服务。对符合要求的老年患者建立健康档案,签订协议书,告知患者服务内容、形式、流程、双方责任和权力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等。
(4)组织病例讨论,制定护理计划:绑定小组向医养结合联合分级诊疗小组成员汇报上门评估情况和现存的护理问题,充分讨论后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特别是针对留置导尿管的护理策略,如导尿管的选择、更换频率、清洁和维护程序、预防尿路感染等。必要时邀请医联体专家进行指导、会诊或医疗转诊[3~4]。
(5)入户留置导尿护理与指导: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尿管,注意无菌操作,操作动作要娴熟,以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尿路感染风险。指导患者多饮水,减少膀胱冲洗。拔管时不宜立即拔出尿管,应让患者自行排尿,使尿管随着尿液一起流出,可减轻拔管时的痛苦,减少尿潴留的发生[5]。对患者/照顾者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导尿管正确护理方法、识别和处理潜在并发症的护理技能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同时留下联系方式,建立家庭医生签约上门服务护理群,及时解决患者/照护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6)建立持续随访护理机制:建立定期随访监测机制。绑定小组每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每月进行1次居家访视。主要对患者生命体征、生理状态、家庭环境情况和满意度情况进行访问、评估,指导患者/照顾者解决现存或潜在的护理问题,必要时迅速进行医疗护理干预,如辅助检查、更换尿管、膀胱冲洗、拔除尿管等。如遇较复杂的异常情况时,邀请医联体专家一同进行会诊或转诊。
(7)定期组织医疗质量控制工作会:定期组织医联体专家参与医疗质量控制工作会,对周期内所管理患者的整体情况、现存或潜在风险、采取的措施、预期效果、下一步计划等进行逐一复盘、分析和讨论。医联体专家对疑难病例进行指导。选取优秀病例进行全员培训,提高小组成员的整体护理水平。总结本周期工作,安排下周工作重点。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照顾者护理知识掌握情
况:从操作前洗手方法、尿管护理的方法、会阴护理的方法、并发症观察与干预、膀胱功能训练5个维度进行评估。共5项,每项20分,满分100分,得分最高则护理知识掌握越好。(2)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如尿路感染、漏尿、自行拔管、急性尿潴留等。(3)比较两组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认可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护理态度、护理技术水平和护理效果3个维度。满分100分,得分越高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照顾者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照顾者干预前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护理知识掌握情况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两组干预前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护理人员态度、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及护理效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传统医疗服务模式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特别是在居家照护方面的需求[6]。居家留置导尿管患者多为长期卧床、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且身患多种疾病,病情复杂[7~8]。医养结合联合分级诊疗模式的核心在于优化资源分配,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与效果。该模式通过整合医疗与养老资源,确保老年患者在接受连续性医疗的同时,也能享受到全面的生活支持与照护。同时,联合分级诊疗模式还通过明确不同层级的医疗需求,使资源配置更为精准,不仅提升了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大幅度减少了医疗浪费。
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照顾者干预前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护理知识掌握情况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照顾者干预前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如下:建立分级诊疗团队能够从多层次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确保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保障护理的精确性和个性化,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联合分级诊疗模式强调团队合作,通过家庭医生、社区护士及医联体专家协同工作,使患者得到高水平护理的同时,还能享受转诊绿色通道,优化资源利用;随着护理水平的提高,患者和家属不仅学会了正确的护理技巧,还能及时识别并应对潜在的并发症,大大降低尿路感染和尿潴留风险,同时减轻了患者身心痛苦和照顾者的护理压力,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照护效果。
综上所述,医养结合联合分级诊疗模式应用于社区老年人居家留置导尿管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照顾者自我护理水平及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莹莹,张继辉.老年留置导尿患者的家庭护理策略[J].家庭生活指南,2023,39(9):54-56.
[2]訾靖,杜雪平.医养结合视角下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举办养老机构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基于北京市西城区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银龄老年公寓的案例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23,26(19):2434-2438.
[3]沈啸翼,丁晶晶,周军,等.分级诊疗模式下社区-综合性医院联合对老年痴呆症患者及照顾者的管理效果[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22,25(2):176-179.
[4]陵星辰.分级诊疗和医养结合背景下失能老年人对社区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全科护理,2020,18(26):3550-3553.
[5]李静.社区-家庭伙伴合作预防居家式留置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20,18(6):675-678.
[6]虞春洁,凡芸.浅谈居家留置导尿患者的护理对策[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4,9(02):146-148,157.
[7]李宏,隋凤湖,陈立新,等.预防社区老年患者留置尿管感染的护理干预及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2):1837-1838.
[8]曾婷.目的导向OEC护理模式在肾结石FURS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 33(17):2658-2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