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康一体化康复护理方案在脑卒中后肌痉挛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 章碧莲摘要:目的 探讨医护康一体化康复护理方案在脑卒中后肌痉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医护康一体化康复护理方案干预,比较两组肌痉挛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 结果 干预1、3个月后,观察组MAS、CS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1、3个月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脑卒中后肌痉挛患者应用医护康一体化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肌痉挛状态,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脑卒中;肌痉挛;医护康一体化康复护理方案;日常生活能力;肌张力
肌痉挛是脑卒中较为严重的后遗症,患者会出现牵张反射亢进、肌张力增加、屈肌反射释放等表现,若未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康复,可能导致压力性损伤、肌肉挛缩等后果,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临床对于脑卒中后肌痉挛主要采取物理治疗、手法按摩、功能锻炼、手术等治疗,但是患者出院后仍要进行长期的康复训练,因此需要探寻有效的延续性康复护理模式[2]。医护康一体化康复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通过医生、康复师和护理人员共同合作,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加快其康复速度[3]。本研究旨在探讨医护康一体化康复护理方案在脑卒中后肌痉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女23例,男27例;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61.69±4.15)岁。观察组女24例,男26例;年龄54~80岁,平均年龄(61.58±4.0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与《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4]中脑卒中的诊断标准相符;经CT、MRI等检查确诊;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痉挛、肌张力增高症状;临床资料完整;为首次发病;患者家属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肌张力疾病;其他重要脏器有严重疾病;近3个月内服用过抗痉挛药物;精神存在障碍。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包括健康知识宣教,用药、饮食以及肢体康复训练指导,出院注意事项告知等。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医护康一体化康复护理
(1)组建医护康小组:挑选有5年以上神经内科工作经验的医生、康复师和护理人员,组建小组,首先予以小组成员培训,内容主要有脑卒中后早期活动的方法及意义、肌痉挛的预防等。医生、康复师和护理人员共同负责患者的康复,共同为其制定康复方案,并动态调整。
(2)住院期间康复训练:康复师定时予以患者训练,患者也可以扫码观看康复训练视频。第一,良肢位摆放。患者一侧肢体发生肌痉挛,要予以良肢位摆放,包括健患侧卧位、平卧位,间隔1~2 h变换1次体位。患者摆放健侧卧位时,应注意患侧的肩部前屈,髋膝关节微屈,上肢后方要放软枕;患侧卧位时,患侧上肢尽量往前伸,下肢髋关节伸直,膝关节微屈,踝关节背屈;平卧位时,患侧上肢保持伸展,患侧膝盖微屈,同时在臀部、大腿和膝下放置软枕[5]。第二,踝泵运动。用于急性期患者,健侧肢体做主动踝泵运动3~5组/d,5~10 min/组;患侧肢体做被动踝泵运动,3~5组/d,5~10 min/组。第三,运动疗法。用于病情稳定的患者,主要分为被动和主动运动。其中在被动运动时,首先要进行无痛范围内的屈、伸、外旋、内旋、外展、内收等活动,关节慢慢从小关节开始再到全身,从关节近端活动到远端,20~30 min/组,1~2组/ d。Bobath握手时,指导患者将十指交叉,患指大拇指在上,以头、肘、肩、拇指指关节、腕部为关键点,健侧带动患侧运动,慢慢引出正常运动。指导患者做双侧桥式运动,取仰卧位,两腿保持屈曲,双脚在床面上平踏,康复师一手托住患者的患臀部,一手将其双脚按住,指导患者伸髋并慢慢抬臀离开床面,10~20次/组,1~2组/ d[6]。第四,日常生活能力训。指导患者拿杯子、梳头、穿脱衣物等日常活动,锻炼其自理能力。
(3)出院后康复训练:出院后,患者和家属可通过观看视频继续做康复运动,若有疑问可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向医护人员求助。出院后,患者应按时入院复查,小组成员要定期随访,依照患者肌力恢复情况不断调整其运动方案。肌力0~3级患者主要康复训练内容有肢体按摩、良肢位摆放、Bobath握手、踝泵运动等;肌力超过3级者主要康复训练内容为生活技能的训练,如桥式运动、手交叉上举运动、上肢关节活动训练、床上活动能力训练、站位训练、下床活动能力训练等[7]。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肌痉挛恢复情况: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痉挛指数量表(CSI)和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估,其中MAS分数越高表示肌张力越高,CSI分数越高表示痉挛程度越重,FMA分数越高表示肢体运动功能越好。
(2)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评价指标包括平地行走、进食、穿衣、上下楼梯、洗澡、大小便控制等,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肌痉挛恢复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肌痉挛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1、3个月后,观察组MAS、CS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1、3个月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相关研究显示,对于脑卒中出现后遗症的患者,临床要早期予以科学、规范的康复训练干预,促使其改善预后[8~9]。肌痉挛是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出现肌张力异常增高的症状,主要因牵张反射过度兴奋而引发,患者常出现牵张反射速度依赖性增强的表现,同时还伴有腱反射亢进症状[10]。脑卒中后肌痉挛患者的肌肉会连续收缩,从而引发关节活动受限、疼痛、关节畸形、挛缩等症状,使患者的 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以及康复训练进程均受到影响。脑卒中最好的恢复期为发病后的3个月内,有效恢复期为发病后的6~12个月内,且大多数时间都是在院外进行康复,如果患者出现院外康复训练方法不正确、未能长期坚持等情况,均会增加肌痉挛的发生率[11]。
医护康一体化康复护理是医生、康复师、护理人员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长期、高效的康复方案。该护理模式会组建康复小组,并予以其相关知识的培训,促使其全面掌握患者的康复内容和重点,共同为患者制定康复方案。康复方案分为院内和院外。住院期间,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指导其进行被动和主动运动,主要是借助多种抗痉挛活动来刺激分离运动的产生,同时不断向正常运动模式转换。同时,采取多种运动方式刺激患者机体内运动通路中神经元,为重建运动反射提供有利条件,调节兴奋性,使得患者获取到正确的运动输出,加快机体运动功能恢复,从而加速康复进程。
出院后继续为患者提供延续性康复护理服务,当患者有任何疑问时可以通过电话或微信向小组成员寻求帮助,小组成员会予以其耐心、详细的解答。同时,小组成员还会定期进行随访,面对面了解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情况,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同时能了解其肌力具体恢复情况,进而不断调整运动方案。该种康复方案简单易行,可为患者提供专业、安全的康复指导,促使其肌痉挛状态得到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也得到提高。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1、3个月后,观察组MAS、CS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提升医护康一体化康复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将医护康一体化康复护理方案用于脑卒中后肌痉挛患者中的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陈昕,关东升,杨莉霞,等.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护理延伸训练对脑卒中后肌痉挛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7):56-59.
[2]张和梅,万敏敏,何信鑫.《脑卒中专科护理》出版:观察在脑卒中偏瘫的早期康复护理中采用抗痉挛体位摆放的临床效果[J].介入放射学杂志,2021,30(4):432.
[3]卜铃铃.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配合康复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生命科学仪器,2022,20(S1):10,12.
[4]彭斌,刘鸣,崔丽英.与时俱进的新指南——《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解读[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57-659.
[5]盛井香,郭琳,马莉,等.网络平台下的康复护理指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1):79-83.
[6]林坤,闫倩,马云云,等.智能化下肢综合评估训练系统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21):3927-3930.
[7]屈艳芳.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康复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2):356-358.
[8]项丽敏,赵瑾,张振芳,等.个体化改良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创伤后成长、康复训练依从性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24):3689-3693.
[9]刘娜,王佳.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9):1287-1289.
[10]林碧清,张薇平,潘瑞明.反馈式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以及预后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23):3962-3964.
[11]管华,杨蓓,徐晨婕,等.阶段性抗阻训练联合综合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2,26(11):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