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口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应用于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 王延摘要:目的 探讨造口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应用于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5月我院收治的6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手术治疗并做结肠造口,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造口护理联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造口适应性和自护能力评分。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心理、生理、社会功能、躯干等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责任感、概念、接受、积极生活等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持续担忧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造口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及对造口的接受程度,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直肠癌;手术;结肠造口;造口护理;心理护理;生活质量
直肠癌属于常见恶性肿瘤,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多发于40岁以上人群,直肠癌晚期症状多为便血、腹痛等。针对早中期患者,临床多给予手术治疗,同时结合放化疗杀灭病灶癌细胞,提高手术治疗效果[1~2]。手术治疗一般是将病灶部位切除,但在切除病灶后,患者不能通过原本的方式进行排便,需给予结肠造口,形成人工肛门,同时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质量可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需要携带导管、粪袋等便于保持粪便,若造口护理不当、未处理好细节问题,容易造成造口萎缩、狭窄等,不仅导致排便困难,还会使患者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提高患者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4]。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2年1~5月我院收治的6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造口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应用于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5月我院收治的6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手术治疗并做结肠造口,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58.31±2.17)岁;平均病程(6.21±0.34)年;平均体重(64.12±3.21) kg;平均BMI(23.9±3.2) kg/m2;肿瘤分期为I期18例,II期7例,III期5例。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7.98±2.09)岁;平均病程(6.22±0.28)年;平均(63.99±3.09) kg;平均BMI(23.9±2.9) kg/m2;肿瘤分期为I期20例,II期6例,III期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直肠癌诊断符合《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年版)》[5]中的相关标准;存在手术指征;配合度高;对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预计生存期至少6个月。排除标准:研究期间死亡;伴随严重创伤感染;存在精神疾病或先天性沟通障碍;伴随认知障碍;存在其他恶性肿瘤;临床病史资料不完整。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
护士在了解直肠癌患者基本情况后,应耐心对其进行健康宣教,介绍直肠癌造口护理的重要性、可能遇到的情况、术后治疗效果等相关知识,指导患者自我护理方法,发放自我护理手册。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造口护理联合心理护理
(1)心理护理:向患者强调造口护理的必要性,告知其造口导致的不适应性多出现在术后初期,沟通过程中给予患者足够的耐心,倾听其主诉,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治疗效果良好的案例向其进行心理暗示,使患者保持积极心态。通过微信等社交软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将护理延续至出院后,及时解答患者疑问,同时加强对家属的健康宣教,鼓励家属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关怀,同时给予其足够的宽容和耐心。为患者播放相关癌症患者励志短片,鼓励其与同房病友沟通,逐步消除负性情绪,接受造口的存在,并以积极的心态应对造口自我护理。
(2)造口护理:造口形成后,医护人员需确保造口处为牛肉红色或粉红色,造口高出腹壁表面1.5 cm,且表面湿润,指导患者或家属如何正确观察和记录造口情况,如造口颜色异常、插入玻璃试管、组织坏死、造口高度、直径或结构异常等。术后初期要求患者每2 h进行护理一次,评估造口周围皮肤健康状态,如皮肤黏膜缝合线是否排列正确、是否存在皮肤黏膜分离、是否存在水肿、正常造口黏膜是否位于表皮下层且没有张力等。向患者示范日常穿衣,指导其避免穿紧身衣,加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简易量表(SF-36)进行评估,包括心理、生理、社会功能、躯干等维度,每项100分,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2)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如造口狭窄、造口水肿、造口旁边疝、造口脱垂、腹泻、脱水等情况。(3)比较两组自护能力和造口适应性: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包括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等)、造口适应量表(包括持续担忧、接受、积极生活态度等)[6]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心理、生理、社会功能、躯干等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自护能力和适应性评分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责任感、概念、接受、积极生活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持续担忧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肠造口对患者造成的影响涉及多个层面,尤其是在初期,患者排便困难、社会心理压力,加上术后放化疗、担心癌症复发等因素,患者可能存在一定的负性情绪,影响手术治疗效果[7~8]。因此,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改善患者消极心态,促进其提高自护能力至关重要。
心理干预主要在于向患者强调造口的必要性,提高其对造口的认知,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提高其治疗护理配合度;同时,营造良好的家庭交流氛围,给予患者家庭支持和关怀,从多方面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从而提高其治疗积极性和主动性[9~10]。此外,引导患者积极和同房病友、积极生活的患者进行沟通,培养患者积极心态,为其自我护理能力提高创造基础条件[11~12]。在造口护理中,护士通过耐心示范帮助患者直观了解相关情况或护理技能,如通过图片展示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帮助患者掌握造口自我护理能力[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心理、生理、社会功能、躯干等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责任感、概念、接受、积极生活等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持续担忧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赵雪[15]等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造口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及对造口的接受程度,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许进升,杨莉莉.以护士为主导的出院计划对结直肠癌造口术后患者造口自我护理能力及心理适应性的影响[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医药,2022(3):100-103.
[2]陈伊雯.肠造口护理中奥瑞姆护理模式应用分析[J].加速康复外科杂志,2023,6(3):127-130.
[3]胡亚敏,刘真真,苏冬梅.标准造口护理联合正念减压训练在结直肠癌造口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14):19-22.
[4]陈善影,赵凤丽,尹冰冰,等.改良式集束化策略在儿童肠造口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23,13(9):130-133.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年版)[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0,40(6):601-625.
[6]张秀恋.常规护理联合标准造口护理对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疗,2023,42(25):174-177.
[7]喻姣花,赵诗雨,刘云访,等.住院患者肠造口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23,38(4):57-61.
[8]邓双双.伤口造口护理组在伤口造口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药研究,2023,2(34):117-119.
[9]刘真羽,刘亚红.伤口造口护理小组模式在伤口造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贵州医药,2023,47(10):1655-1656.
[10]漆敏娜,刘海花,郭菁,等.标准造口护理流程联合集束化护理模式在肠造口患者围术期的效果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3,46(1):36-38.
[11]梁惠,贾意帆,张泳.结直肠癌术后造口患者疾病获益感及应对方式的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6):738-739.
[12]史仪晶,代文意.结肠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心理社会适应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22,29(11):1625-1626.
[13]张慧.基于罗森塔尔效应的心理干预对直肠癌造口患者术后心理的影响[D].郑州:郑州大学,2022.
[14]刘明勤.标准化造口护理流程联合集束化护理在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肛肠病杂志,2022,42(2):70-71.
[15]赵雪,胡雪,倪娜,等.心理护理与造口护理方法在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23,30(2):19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