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重在防
作者: 王术清脑血管病指颅内组织的一组病变,主要原因是支配脑部的颈动脉或者脑部动脉发生了堵塞,造成颅内供血不足,或是颅内血压急剧升高而导致颅内出血,造成脑组织受损。如果治疗不及时,致残率、致死率很高。那么,如何做好脑血管病的预防呢?
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
(1)年龄和性别:脑血管病的患病率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研究发现,5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增加10岁,发病率增加一倍,且男性的发病率比女性高50%。
(2)家族倾向:根据临床数据显示,家族中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患者,其他家族成员患上脑血管病的概率比普通人更高。
(3)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患出血性或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概率都很高。
(4)糖尿病:糖尿病会导致体内糖代谢紊乱,增加了血液的黏稠度,容易引发血管粥样硬化或狭窄,有可能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
(5)心脏病:心脏病很容易引起血流紊乱,从而导致血栓的形成。当血栓流经脑血管时,容易发生栓塞或脑梗死。
(6)高血脂和肥胖症:高血脂和肥胖症很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弹性变弱,有很高的概率引发脑血管病。
(7)吸烟和酗酒:吸烟不但会损害呼吸系统,还提升了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少量饮酒能够促进血液循环,但酗酒则会导致颅内压增高,极有可能诱发脑血管病。
(8)短暂性脑缺血:短暂性脑缺血虽然只是一次性脑部供血不足,但是极有可能是严重脑血管病发病的先兆。
(9)血液流动学异常:如果患者有血液流动学异常的情况,应引起注意,可能会引发脑血管病。
(10)脑卒中: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即便经过有效救治,身体大部分功能已经恢复,但患者再次发生脑血管病的概率是普通人的5倍。
脑血管病的预防
(1)控制情绪:防止过劳和精神过度紧张。过度疲劳或紧张、不良刺激等都有可能导致血压突然升高,进而提升颅内压,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引发脑血管病。因此控制情绪,防止过劳或过度紧张能够有效预防脑血管病。
(2)注意饮食:为预防脑血管病发作,饮食尽量以低盐、低糖、低脂为主,不要暴饮暴食,每餐以七分饱为宜。同时,注意饮食多样化,做到荤素搭配,细粮粗粮都要有。每餐都应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既能保证身体的营养需求,又可防止某种营养物质过多而引发疾病。提倡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尤其是洋葱、黑木耳、芹菜、苹果、番茄、胡萝卜、油菜、韭菜、豆制品等有降血脂及软化血管作用的食物。此外,脑血管病患者普遍存在血脂偏高的现象,因此在饮食中应该控制脂肪摄入量,少吃动物脂肪、动物内脏、鱼籽、脑油等脂肪含量高的食物。烹饪中尽量选择植物油,如豆油、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芝麻油等。
(3)规律作息、劳逸结合:过劳或过度安逸都会影响身体健康。尤其是脑力劳动者步入中老年后,应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
(4)性生活要有节制:性生活频繁会造成肾虚、肝气流失,导致肝风内动、肝阳上亢,提高脑血管病的患病率,应适当控制性生活次数,保护肾元。
(5)防止便秘:便秘时往往会用力排便,可能导致血压突然升高。因此,高血压和存在脑血管病先兆的患者应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