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带状疱疹中西医结合疗法有奇效

作者: 曾小金

带状疱疹属于一种皮肤病,可引发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选择中西医结合疗法整体疗效优于单一的西药或中药治疗,可有效减轻疼痛。

带状疱疹的典型表现与特殊表现

典型表现

带状疱疹患者在发疹前,一般会出现轻度的乏力、低热与食欲缺乏等症状,且发病部位的皮肤会有自觉灼热感或是神经痛,时间持续1~3 d。带状疱疹的多发部位为肋间神经、三叉神经等,患处会出现潮红斑,然后有粟粒或黄豆大小的丘疹,疱液澄清,水疱群之间的皮肤比较正常。

特殊表现

(1)眼带状疱疹:病毒会对三叉神经眼支造成侵害,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群,疼痛较为剧烈,可对角膜造成影响,并诱发溃疡性角膜炎。

(2)耳带状疱疹:当病毒侵犯到面神经与听神经时,患者的外耳道或鼓膜会出现疱疹。此外,膝状神经节受累可能会影响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纤维,导致面瘫、耳痛和外耳道疱疹三联征。

(3)神经痛:带状疱疹患者最为常见的症状是神经痛,且在发疹前与发疹时都会出现,但在皮损消退后会跟着消失。部分患者的神经痛会持续1个月以上,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

急性期的治疗

对于急性期的带状疱疹患者,一般先选择刺络拔罐疗法。消毒后,利用采血针对带状疱疹部位进行快速刺破,然后拔火罐。如果疱疹比较大,需要拔数罐,通常1~3 min才可以起罐。等到患处已经拔出瘀血后,疱疹会快速消退,再进行红外线灯干预,时间30min,1次/d。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刺络拔罐。

对于急性期的带状疱疹患者,一般为湿热毒盛,还需要配合中药汤剂进行治疗,以化瘀止痛为主。比如龙胆泻肝汤在清肝胆实火的同时,能起到泻肝经湿热的效果。此药方中的组成成分为龙胆草、瓜蒌、黄芩、栀子以及红花等,联合应用可起到泻热解毒的效果。此外,对于疼痛严重的患者,还要选择神经阻滞疗法与阿司匹林等药物进行治疗,以促进症状的快速恢复。

缓解期的治疗

等到急性期过后,可选择毫针围刺疗法进行治疗。常规消毒后,需要在疱疹的周围选择0.5~1.0寸毫针,距疱疹大约0.2cm的部位,针尖朝向疱疹中心,角度15°,沿皮下进行平刺(围刺)。控制好进针的深度,大约1cm,留针半个小时。在此基础上,联合红外线灯对患者进行理疗,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渗出液的吸收。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急性期还是缓解期的带状疱疹患者,都要进行抗病毒治疗,主要是为了强化机体的免疫力。可选择聚肌胞注射液进行肌肉注射,与阿昔洛韦针剂配合实施静脉滴注。若患者病情严重,可以将上述方法并用,一般治疗7~14 d,患者的临床症状就会消退。此外,缓解期患者可以服用一些维生素B1等药物,为神经核补充营养,加速受损神经的快速恢复。

结束语

总而言之,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应尽早进行治疗。通过了解带状疱疹痛的常见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不同时期带状疱疹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等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尽早康复。此外,日常还要注意预防带状疱疹,如接种疫苗、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