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访视结合妇女保健在产妇产后康复中的效果研究
作者: 李军娥
摘要:目的 探讨产后访视结合妇女保健在产妇产后康复中的效果。方法 以2021年10月~2022年10月于我院完成分娩的9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产后访视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妇女保健护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负性情绪、产妇产后并发症以及新生儿疾病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物质生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HAMA、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新生儿疾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产后访视结合妇女保健可有效提高产妇产后生活质量,缓解其不良情绪,降低产后并发症和新生儿疾病发生率。
关键词:产后康复;并发症;产后访视;妇女保健
产褥期是产妇生产后身体、生殖器官和心理方面调适复原的一段时间,需6~8周[1]。受到激素水平的影响,产褥期产妇的身体较为虚弱,需通过科学的产后护理未保障母婴的健康、安全[2]。然而,由于大多数产妇缺乏相关保健知识,家属对产后护理的重视度也普遍不高,导致产妇产后容易出现负性情绪,不利于其身心健康的发展。研究表明,加强妇产科的健康教育、重视产科的产后访视及妇女保健对产妇、新生儿均具有重要意义[3]。本研究旨在探讨产后访视结合妇女保健对产后康复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21年10月~2022年10月于我院完成分娩的9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年龄24~32岁,平均年龄(27.82±2.19)岁;初产妇29例,经产妇17例;自然分娩30例,剖宫产16例;孕周38~40周,平均孕周(38.21±1.25)周。研究组:年龄23~32岁,平均年龄(28.07±2.23)岁;初产妇30例,经产妇16例;自然分娩32例,剖宫产14例;孕周38~40周,平均孕周(38.17±1.36)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产妇均为单胎产妇;能正常进行语言沟通;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精神疾病;心、肾、肺功能不全;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取产后访视护理
(1)收集产妇与新生儿基本信息,观察产妇饮食和睡眠情况,若其机体存在异常,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2)密切观察新生儿面部、皮肤,监测其生命体征。做好脐部护理,保证脐部干燥。检查新生儿是否出现肝脾肿大的情况。(3)访视产妇心理状态,给产妇及其家属讲解产后抑郁相关知识,告知产妇避免情绪波动,积极与其进行交流。指导其家人给予产妇鼓励和陪伴,对于产妇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耐心解答,并可在产妇休息时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放松其心情。(4)通过电话、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延长访视时间,关注产妇回家后的恢复情况,针对不同情况制定相应康复方案,产妇可通过群聊方式与其他产妇、护理人员进行交流,并线上进行答疑解惑。
1.2.2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妇女保健护理
(1)宣教产后健康知识,引导产妇注意产后个人卫生,勤洗头、洗澡,加强私处管理,保持清洁,穿棉质材料衣服。(2)房间内应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同时嘱产妇产后注意保暖,避免呼吸道感染。(3)制定科学饮食计划,补充维生素、蛋白质,提高乳汁分泌量。引导产妇培养科学的作息,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4)给产妇讲解母乳方式喂养的优势,监督初产妇对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指导产妇按摩乳房的手法、如何正确怀抱新生儿以及为新生儿做排气操、拍嗝。(5)告知家属给予产妇关心与陪伴,引导其仔细照顾产妇的生活以及心理状态,帮助产妇加快产后恢复。(6)结合产妇具体恢复情况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鼓励自然分娩产妇尽早下床活动,协助剖宫产妇翻身,减轻受压。(7)指导产妇进行盆肌底康复训练。指导产妇平躺,双手放松于身体两侧,深呼吸时,腹部、身体肌肉、会阴部均呈收缩状态,单次时间维持在3 s,15 min/d,20次/d,持续至产后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生活质量:使用生活质量综合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74,GQOL-74)评估产妇生活质量,包括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物质生活4个维度,分数越高,产妇生活质量越好。(2)比较两组负性情绪: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估两组产妇负性情绪,得分越高,产妇抑郁、焦虑情绪越严重。(3)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4)比较两组新生儿疾病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研究组干预后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物质生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负性情绪比较
研究组干预后HAMA、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干预后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3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新生儿疾病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0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在女性妊娠的全部周期中,产后恢复是一个较为重要的阶段,也是产妇身心恢复的关键时期[4]。然而,由于大多数家庭对新生儿的护理、喂养方面以及产褥期产妇护理相关知识的欠缺,产妇生活质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导致其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产后恢复[5~6]。针对性护理方式对于产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7~8]。研究表明,产后访视结合妇女保健护理可以从根本上全面性、针对性地对产妇进行健康宣教,帮助产妇及其家属掌握康复知识,有效改善产妇心理问题,提高其产后机体功能与形体的恢复,为预后提供重要保障[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物质生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HAMA、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新生儿疾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产后访视结合妇女保健护理可促进产妇的产后康复,降低新生儿疾病发生率。产后访视结合妇女保健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积极加强与产妇之间的交流互动,让产妇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同时,引导家属给予产妇陪伴及关心,及时疏导其不良情绪,有利于缓解产妇负性情绪。此外,通过盆肌底的康复训练,可有效减少产妇漏尿、便失禁等不良症状,提高产妇生活质量。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护理,产妇产后并发症和新生儿疾病发生率均可得到显著降低[11~12]。
综上所述,产后访视结合妇女保健的开展,可有效提高产妇生活质量,缓解其不良情绪,降低产妇并发症和新生儿不良情况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骆雷.产后访视及妇女保健在产后康复中的促进效果[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1,8(24):89-92.
[2]刘娜.家庭访视护理在孕产妇保健中的应用[J].妇儿健康导刊,2023,2(12):153-155.
[3]王海霞.产后家庭访视对于流动孕产妇及新生儿保健作用的临床价值探究[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7):231-232.
[4]尹苗.产后访视及保健应用于产后康复的效果评价[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3,10(10):127-129.
[5]张丽华,陈亮,童琦,等.重庆市区县妇幼保健院产后康复服务现状调查及思考[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1,29(4):657-660,666.
[6]荆琳.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对产妇产后康复的影响及护理满意度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6):1040-1042.
[7]林特,黄显芬,叶丽静.产后循证康复护理方案在初产妇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28(12):
1636-1640.
[8]程文娟,严海啸.规范化术前访视对剖宫产手术患者身心应激及母婴结局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19):
2840-2842.
[9]蒋玉蓉,廖新阳,文艺,等.阶段式延续性护理指导在产妇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21,36(1):61-64.
[10]杜黎黎,王林,蔡璐.影响产妇产褥期抑郁症的相关危险因素[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5):1153-1155.
[11]谢亮亮,严双琴,徐爱枝,等.产妇产后持续抑郁与婴儿发育行为和社交情绪的相关性[J].中国妇幼保健,2022,37(7):1171-1175.
[12]牛瑞宇,祁卓,乐卫.体位干预联合产后康复按摩护理在产褥期产妇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5):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