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干眼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防控措施

作者: 林佳 谭青青 田靖

摘要:目的 分析中小学生干眼症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关防控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1~10月在我院眼科就诊的179例中小学生临床资料,将所有学生分为干眼症组和非干眼症组,干眼症组57例,非干眼症组122例。比较两组学生一般人口学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itic分析干眼症相关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关防控措施。结果 干眼症组学生与非干眼症组学生在性别、有无眼部手术史、是否采取眼部保健措施、是否缺乏维生素A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在所处学业阶段、是否佩戴隐形眼镜、视频终端或电子产品应用时间、滴眼液应用频率、睡眠时间、是否近视以及有无角膜或结膜炎病史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生所处学业阶段、佩戴美瞳或隐形眼镜、视频终端或电子产品应用时间、滴眼液应用频率、睡眠时间、近视及角膜炎或结膜炎病史均为干眼症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中小学生干眼症危险因素包括学业阶段、佩戴隐形眼镜、视频终端或电子产品应用时间长、滴眼液应用频率和角膜炎或结膜炎病史,睡眠时间为保护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防控措施有助于控制干眼症发生和进展,维护和保障中小学生眼健康。

关键词:干眼症;危险因素;防控措施;眼健康;保护因素

干眼症属于临床多发性眼表综合征,泪液质、量与动力学异常可造成泪膜不稳定,伴眼表不适感,造成患者视力及视觉质量受损,危害患者眼健康,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1]。由于人们生活方式不断改变与电子产品、视频终端不断普及,中小学生干眼症患病率逐年升高,明确小学生干眼症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有利于临床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降低干眼症发生率,维护广大中小学生眼健康,促进其健康发育[2]。本研究旨在针对干眼症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3年1~10月在我院眼科就诊的179例中小学生临床资料,将所有学生分为干眼症组(57例)与非干眼症组(122例),其中男学生95例、女学生84例。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后通过。

纳入标准:均接受干眼相关检查及相关问卷调查;家长或监护人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6个月内有眼部手术史;合并急性感染性角结膜炎。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学生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有无眼部手术史、所处学业阶段、是否佩戴隐形眼镜、视频终端或电子产品应用时间、滴眼液应用频率、睡眠时间、是否采取眼部保健措施、是否近视以及有无角膜或者结膜炎病史等。

综合眼部检查、泪液分泌试验、干眼检测仪和患者临床症状等进行诊断,诊断标准:(1)存在眼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疲劳等不适感,同时存在视力波动等主观症状之一;(2)BUT≤5 s或SIt无表面麻醉≤5 mm/5 min;(3)BUT 5 ~10 s或SIt无表面麻醉≤10 mm/5 min时,角结膜荧光素染色(+)。符合上述第1条与第2或第3条者可诊断干眼症,泪液减少者为水液不足型干眼症(ATD),泪液分泌≥10 mm/ 5 min者为脂质性干眼症(LTD)。

1.3 观察指标

比较干眼症学生与非干眼症学生一般人口学资料;分析干眼症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多因素比较实施秩和检验,干眼症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学生一般人口学资料比较

干眼症组学生与非干眼症组学生在性别、有无眼部手术史、是否采取眼部保健措施、是否缺乏维生素A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在所处学业阶段、是否佩戴隐形眼镜、视频终端或电子产品应用时间、滴眼液应用频率、睡眠时间、是否近视以及有无角膜或结膜炎病史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干眼症危险因素分析

以表1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为自变量,以干眼症为因变量,将相关问卷资料输入至统计学软件中并录入变量赋值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生所处学业阶段、佩戴隐形眼镜、视频终端或电子产品应用时间、滴眼液应用频率、睡眠时间、近视及角膜炎或结膜炎病史均为干眼症影响因素(P<0.05)。

3讨论

干眼症以畏光、干涩、眼痛、视疲劳、有畏光感、异物感等为主要表现,随着电子产品不断普及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干眼症发病率不断攀升,现已成为损害公共卫生健康的重要问题[3]。中小学生学习任务较重,年级越高学生学业负担越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户外活动减少等均可导致中小学生干眼症及视力不良现象日益加重[4]。干眼症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随着病情进展可导致角膜上皮组织受损,并发丝状角膜病变、角膜溃疡等症。现阶段,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干眼症诊断标准,临床可通过综合眼部检查、泪液分泌试验、干眼检测仪及患者临床症状等明确诊断[5]。

本研究结果显示,学生所处学业阶段、佩戴美瞳或隐形眼镜、视频终端或电子产品应用时间、滴眼液应用频率、睡眠时间及角膜炎或结膜炎病史均为干眼症影响因素(P<0.05)。其中,学生所处学业阶段、佩戴美瞳或者隐形眼镜、视频终端或电子产品应用时间、滴眼液应用频率、角膜炎或者结膜炎病史为危险因素,睡眠时间为保护因素。随着学生学级不断升高,课业压力也随之增大,学生用眼强度显著增加,高中生承受沉重的高考压力,故而为干眼症的高发人群[6]。随着短视频兴起以及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日益普及且形式日渐多样化,学生应用电子产品的频率显著升高且应用时间日渐延长,视频等模式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应用日益频繁,对提高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长时间应用视频终端时屏幕亮度及闪动等均可导致学生眼部疲劳,增加发生干眼症风险[7]。角膜炎或者结膜炎等眼部疾病病变位置与干眼症作用位置相同,眼部疾病可导致眼功能受损,为干眼症发生和进展提供了基础[8]。滴眼液对于缓解眼疲劳可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部分滴眼液中含有抗炎药物成分、血管收缩剂以及防腐剂可对眼表上皮组织生成杜兴国作用,损伤泪膜并使泪液分泌量减少,长期频繁应用滴眼液可导致干眼症加剧[9]。近视患者长期佩戴眼镜,容易造成眼部疲劳和视力波动,可诱发干眼症并造成干眼症加剧。佩戴美瞳或隐形眼镜不但会造成眼疲劳,还容易诱发感染,增加发生干眼症风险[10]。

综上所述,中小学生干眼症危险因素包括学业阶段、佩戴隐形眼镜、视频终端或电子产品应用时间长、滴眼液应用频率和角膜炎或结膜炎病史,睡眠时间为保护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防控措施有助于控制干眼症发生和进展,维护和保障中小学生眼健康。

参考文献

[1]郭小静,王亚妮.干眼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及疾病认知情况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25):17-20.

[2]苏萌,白惠玲,梁丽,等.兰州市中学生干眼症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J].眼科新进展,2020,40(1):70-72.

[3]谢书浓,许元弘,韩雅玲.昌都市14岁以下儿童干眼症患病情况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20,20(10):1830-1833.

[4]郭佳维,侯丽敬,李兵.锦州市大学生干眼情况及其影响因素[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2020,41(3):93-96.

[5]段勇波,赵奋图,沈泳芝,等.佛山市顺德区高三学生干眼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20,27(12):1486-1488.

[6]李晓月,李哲清,宋婷婷,等.干眼症患者的眼表状态与其睡眠及情绪的关系[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3,50(5):1151-1154.

[7]薛婷,白振军,王芳芳.在校大学生干眼症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39(3):95-99.

[8]龚茫来.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发生干眼症的影响因素研究[J].系统医学,2022,7(13):67-70.

[9]徐依,姜聪聪.睡眠时长视频终端使用时长与儿童干眼症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3,38(19):3763-3766.

[10]李辰跃,黄鹏,谭泽宇,等.南海某驻岛部队官兵干眼症流行病学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21,43(24):2603-260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