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药学服务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管理效果评价
作者: 鲁秀玲 闫阔 贾玥 王曼 尤秀梅 张楠摘要:目的 探究医联体药师团队开展居家药学服务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的89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药学服务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45例,对照组44例。干预组开展居家药学服务,对照组开展常规药学服务,比较两组疾病控制、用药依从性和用药安全性。结果 两组干预后血压达标率均显著提高,但干预组干预后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依从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自我管理能力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干预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面向高血压患者开展居家药学服务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疾病控制效果,改善用药依从性,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高血压;居家药学服务;用药安全;依从性;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以老年群体为主的慢性疾病,随着疾病发展,可诱发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带来较大的影响。特别是病程10年以上的老年患者,疾病长期反复发作,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差,用药随意性问题突出,对用药安全性形成较大威胁[1]。此外,对血压进行持续有效控制是强化高血压有效治疗的关键,也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基础。从临床研究来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主要表现为血压异常反复、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导致血压反复异常,缺乏良好的自我管理与行为自觉意识[2]。近年来,面向高血压患者开展医联体区域协作的居家药学服务得到实践应用,在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用药安全性和疾病控制效果等诸多方面效果显著,成为高血压药学服务研究的重要内容与方向。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居家药学服务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的89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药学服务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45例,对照组44例。干预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65~79岁,平均年龄(71.24±4.83)岁;病程5~18年,平均病程(10.26±4.35)年。对照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66~81岁,平均年龄(70.65±4.86)岁;病程6~20年,平均病程(10.37±4.2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依照高血压诊断标准,确诊为高血压;年龄≥65岁;在医联体内长期治疗;具有一定的交流能力;同意配合研究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意识不清或存在沟通障碍;合并恶性肿瘤。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药学服务,包括患者在门诊取药时用药指导、药物不良反应识别和干预等,每季度随访1~3次,收集指标数据。干预组开展居家药学服务:药师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CHIS)”获取老年高血压患者基本信息,与患者面对面沟通了解用药信息,制定用药清单;还包括高血压危害、危险因素、预防方式、食用盐摄入标准、血压达标时间以及治疗方式等内容的健康宣教;发放分药器、服药提醒装置、整理家庭药箱等;采用入户或电话药学随访等方式挖掘患者用药不依从或用药障碍的原因。医联体药师团队结合化验、检查结果实施个体化的干预,包括精简服药品种、进行用药重整等,每季度随访1~3次,收集指标数据。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疾病控制效果:观察血压下降程度,严格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3]关于血压的达标要求计算血压达标率。(2)比较两组依从性:采用8项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8-item Morisky medication adherence scale,MMAS-8)评估,其中包括高依从性(8分)、中等依从性(6~7分)和低依从性(<6分)[4]。依从优良率(%)=(高依从性例数+中等依从性例数)/总例数×100%。(3)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能力:采用自制量表评估,总分100分,包括饮食运动管理、药物管理、生活习惯管理和危险因素管理4个方面(每项25分),90分以上为优,70~89分为良,≤69分为差。自我管理能力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4)比较两组用药安全性: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血压达标率比较
两组干预后血压达标率均得到显著提高,干预组干预后血压达标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9%(P<0.05)。
2.2 两组依从性比较
干预组依从优良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干预组自我管理能力优良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1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用药安全性比较
干预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5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现代人饮食习惯及生活节奏的转变,高血压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且年轻化问题日益突出,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常见慢性疾病[5]。对于65岁以上年龄患者而言,在较长病程的影响之下高血压反复发作,且易诱发诸多并发症,严重威胁生活质量。传统药学服务主要以患者在门诊取药时的用药指导、药物不良反应识别等为主,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个性化[6~7]。转变传统常规性药学服务模式,构建以患者为主体的个性化、全程化药学服务成为当前社区高血压患者药学服务创新构建的重要方向。医联体区域协作的居家药学服务模式,坚持以患者个体评估为载体,在区域协作的条件下给予患者疾病评估,建立个性化用药方案,从用药安全、用药依从性和用药效果等维度全面提高药学服务效果,以更好地满足高血压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新要求和新需求。
老年高血压患者病程长、血压控制不佳,病情反复问题突出,部分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全程化药学服务能够更好地针对患者个体情况,通过疾病评估、用药指导、健康知识宣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使患者更为规律地服药,保证用药治疗效果,从而控制病情进展[8]。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干预后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全程化药学服务可有效提高血压控制效果。一方面,居家药学服务实现了更加精准化、个性化的服务保障,确保了用药治疗效果;另一方面,居家药学服务实现了从病情评估到用药方案制定的全程化服务,能够更好地基于患者的病情程度、个体特点等,保证用药方案的合理性,进而更好地保障用药治疗的有效性。
临床研究报道指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特别是用药依从性较差、用药随意性等问题比较突出。老年患者病程较长,且对高血压缺乏全面认识,导致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缺乏自我管理、良好用药依从性的意识[9]。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用药依从优良率、自我管理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说明全程化药学服务更加注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构建,实施个体化的用药教育和个体化的解决方案,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10]。
当前很多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血压异常服药,血压正常不服药”等用药情况,且部分患者不遵医嘱,在血压异常的情况下擅自服用药物,用药不规律,增加了用药安全风险,容易引发诸多不良反应[11]。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居家药学服务可以在个性化的服务保障下更好地提高用药安全性,通过药评估、药箱整理等督促患者形成科学用药的良好习惯。
综上所述,面向高血压患者开展居家药学服务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疾病控制效果,改善用药依从性,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晋睿,李克.药学服务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血压控制与不良反应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32(12):65-67.
[2]董晓峰,朱洁.药学服务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概念、治疗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J].中国处方药,2022,20(10):75-78.
[3]吴瑶,张喆,王勇,等.临床药师在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中的药学服务[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22,39(11):1484-1488.
[4]韩晓琳,孙玉华,王梦迪.基于药学服务的心理干预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作用[J].心理月刊,2022,17(7):122-124.
[5]范贇婷,倪寂.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老年住院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疗效的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23,44(4):48-51.
[6]郑娅军,刘彦孜,于智慧,等.全程化药学服务对慢性病患者用药安全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3,45(1):96-98.
[7]蔡艳,姜晓燕,杨水英,等.基于MTM的“两病”患者居家药学服务干预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23,29(5):123-127.
[8]曹梦颖,马喆恒,陈永刚,等.门诊药师参与慢性病管理对提高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血压达标率与药学服务满意率的影响[J].抗感染药学,2022,19(7) :1081-1084
[9]严思敏,罗雪梅,杨贤,等.临床药师参与治疗管理对门诊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J].药学与临床研究,2020,28(2):153-156.
[10]沈晓敏,毛建利,沈晓雯.药学服务干预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贵州医药,2021,45(8):1279-1280.
[11]黄莹,范瑞,朱文彬.高血压患者药学服务路径管理的建立及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2023,16(3):15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