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转变理论护理结合膳食指导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分析
作者: 孙燕摘要:目的 分析行为转变理论护理联合膳食指导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合膳食指导干预,观察组采用行为转变理论护理结合膳食指导干预,比较两组健康素养、血糖水平、自我效能和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基础知识和理论、生活方式与基础技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饮食、运动、血糖及足部管理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行为转变理论护理联合膳食指导可有效稳定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健康素养、自我效能,且患者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行为转变理论护理;膳食指导;健康素养;自我效能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前糖代谢正常,妊娠期出现或确诊的糖尿病,可能导致胎儿发育畸形、胎儿宫内窘迫、胎死宫内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难产或死产等并发症,常由于激素异常、遗传等因素所致。临床实践证实,产后几天到几周之内,大部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均可恢复正常,但为了避免该疾病影响妊娠结局及产妇产后健康,临床仍应及时给予其有效干预,稳定其血糖水平[1~3]。本研究旨在分析行为转变理论护理联合膳食指导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年龄24~36岁,平均年龄(30.55±2.31)岁;孕周30~38周,平均孕周(35.64±2.01)周;孕次1~3次,平均孕次(1.82±0.42)次。观察组年龄25~37岁,平均年龄(30.45±2.36)岁;孕周29~38周,平均孕周(35.66±2.06)周,孕次1~3次,平均孕次(1.80±0.44)次。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均符合临床相关诊断标准[4];均为单胎妊娠;患者知情并自愿签署协议书;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意识清晰;临床资料齐全。排除标准:患有肿瘤疾病;患有脏器功能缺损;妊娠前已确诊糖尿病;长期服用激素等药物治疗,或患有甲亢;患有精神异常疾病;存在家族遗传病史。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联合膳食指导
(1)常规护理:知识宣教。护理人员了解患者文化水平后,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述疾病知识。运动指导。护理人员应评估患者病情与胎儿发育情况,时刻检测其血糖变化,鼓励其适当运动,从而改善体质。引导患者每日进行有氧活动30 min左右,增强其自身体质。
(2)膳食指导:为确保孕妇与胎儿营养摄取充足,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饮食习惯、营养需求为其拟定个性化饮食方案,合理搭配碳水化合物、脂质及蛋白质,并计算每日总热量,按等量表为患者选择并搭配满足90 kcal热量的主食、水果、蔬菜和部分豆类等食物。孕期每日的碳水化合物应占50%~55%、脂肪应占25%~30%、蛋白质应占20%~25%。同时,遵循少食多餐原则,1 d进食6餐,早餐占10%、早点占10%、午餐占30%、午点占10%、晚餐占30%、晚点占10%。
1.2.2 观察组实施行为转变理论护理联合膳食指导
(1)行为转变理论护理:第一,意向阶段。加强知识宣教,借助视频、图文说明手册等向患者讲述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症状表现、危害性等,重点阐述按时用药、健康饮食、合理运动对控制血糖和改善妊娠结局的优势与必要性,增强其自我护理意识。第二,准备阶段。积极组织患者参加疾病知识学习、血糖检测与心理调节等培训,从而改变患者行为,并依据其实际情况拟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第三,行为改变阶段。经上述干预,患者行为已逐渐发生改变,期间护理人员需多鼓励、关心患者,使其得到认同感,从而增强其行为改变的积极性,并对其提出的问题给予对应的指导。同时,护理人员应及时与其家属沟通,嘱咐家属多关心患者,给予其精神鼓励与心理支持,提高患者配合度。第四,巩固阶段。加强患者随访,1次/周,全面了解患者自我护理情况,并再次向患者强调健康行为的积极作用,鼓励患者长期坚持。(2)膳食指导:与对照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健康素养:在干预前后采用自拟问卷评估,涉及患者对基础知识和理论、生活方式与基础技能的掌握情况,总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患者健康素养越佳。(2)比较两组血糖水平:于干预前后采用血糖仪测定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3)比较两组自我效能:在干预前后采用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Schwarzer,GSES)进行评估,包括饮食、运动、血糖及足部管理4项,总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患者自我效能越高。(4)比较两组满意度:采用自拟满意度量表进行评估,包括十分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十分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健康素养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基础知识和理论、生活方式与基础技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自我效能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饮食、运动、血糖和足部管理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在临床较为常见,大部分患者无需服用药物治疗,仅需严格控制饮食即可有效改善血糖水平,但也有少数患者会持续存在血糖代谢紊乱。同时,每位患者体质存在个体差异,故需为患者拟定更科学、个性化的饮食方案,继而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保障母婴安全[5]。膳食指导可保障患者健康饮食,合理限制热量的摄入量,从而稳定血糖水平。在患者接受膳食指导期间,护理人员应促使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从而进一步稳定血糖水平,改善预后。常规护理仅注重患者疾病的改善,往往无法有效促进患者健康行为的养成[6]。
行为转化理论是一种以心理学为基础开展的动态、连续且逐步推进的理论模式。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基础知识和理论、生活方式与基础技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饮食、运动、血糖和足部管理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表明经行为转变理论护理结合膳食指导干预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明显。行为转化理论可通过对患者认知行为进行干预,促使患者充分认识到行为改变对病情控制的重要性,继而督促患者养成健康行为。患者也可深入意识到严格遵循医嘱进食、运动的意义,从而提高配合度,减少不良因素对病情的影响[7]。在规律、合理的运动下,患者对葡萄糖的利用率也能得到提高,减轻胰岛素抵抗。此外,加强知识宣教,有助于患者全面认知疾病发生原因、危害性等知识,从而促使其学习并掌握应对疾病的生活方式与基础技能,有效提高其健康素养[8]。
综上所述,行为转变理论护理联合膳食指导可有效稳定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健康素养、自我效能,且患者满意度较高。
参考文献:
[1]秦峰.早期护理干预联合知信行健康宣教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糖尿病天地,2021,18(1):202.
[2]张晓雁,廖晚容,曹秀群,等.孕期膳食营养保健指导对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0):226-227.
[3]张舒宁,邓好,姜凤仙.行为转变理论护理结合辨证施膳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3):33-36.
[4]苏日娜,杨慧霞.美国糖尿病学会2019年“妊娠期糖尿病诊治指南”介绍(一)[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9,22(4):223-224.
[5]张玉萍.心理干预配合饮食指导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及母婴结局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3,46(3):100-102.
[6]郭秀秀,张华.基于医养结合理论的膳食指导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13):2416-2420.
[7]朱瑛,钟绍,夏瑜雯,等.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个体化膳食营养指导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3):59-60.
[8]左守霞,于晓敏,冯莉.个体化饮食控制结合运动疗法对妊娠期糖尿病治疗效果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23,26(18):48-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