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的调理
作者: 蒋毅 陈京京痛经一般发生于月经期前后或者行经期,主要表现为小腹疼痛、发凉、坠胀、腰痛,部分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腹泻、头昏、头痛等不适症状,给女性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带来了诸多的不便。该如何缓解痛经呢?
药膳调理
中医认为,外感风寒、湿、热之邪,与血相搏结,或情志失常、饥饱失常,及饮食偏嗜都会导致痛经,主要的病机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证型包括寒凝血瘀、气滞血瘀、气血亏虚、湿热瘀阻、肾气亏损五种。特推荐几种中药调理药膳。
黑小豆益母草饮
材料:黑小豆15 g,益母草10 g,红糖适量。
做法:将黑小豆、益母草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煮至黑小豆烂熟。去掉黑小豆、红花,留下汤汁,加红糖搅匀趁热喝下。
功效:黑小豆入肾滋肾阴、健脾利水,益母草活血痛经、祛瘀止痛。适用于体内有瘀血导致的痛经。
玫瑰花佛手山楂红糖饮
材料:玫瑰花15 g,佛手10 g,山楂10 g,红糖30 g。
做法:将玫瑰花、干山楂、佛手、红糖煎水取汁。
功效:玫瑰花、佛手疏肝行气解郁,山楂活血化瘀,红糖健脾暖胃、缓中止痛。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痛经。
茴香肉桂炮姜乌鸡汤
材料:雄乌骨鸡半只,小茴香10 g,炮姜10 g,肉桂10 g。
做法:雄乌骨鸡洗净切块,加入茴香、肉桂、炮姜同炖。文火炖烂,食肉饮汤。
功效:多用于寒凝血滞所致的痛经。
薏苡仁茯苓陈皮饮
材料:薏苡仁10g,茯苓10 g,陈皮10 g。
做法:将薏苡仁、茯苓、茯苓煎水煮开代茶饮。
功效:多用于湿热瘀阻所致的痛经。
艾灸调理
痛经时,还可以配合穴位艾灸调理。常用穴位包括:(1)三阴交,位于小腿踝关节上三寸;(2)中极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4寸;(3)肾俞,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艾炷灸或温针灸3~7壮,艾条灸5~15 min。
生活方式调理
保持作息规律
月经来潮时,女性的身体会处于一种亢奋状态,容易出现疲劳、烦躁等症状。因此,在月经期间保持固定的起居时间,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有助于调节身心状态,减轻痛经带来的不适感。
防寒保暖
月经来临时,女性子宫处于收缩状态,容易受凉。因此,在月经期间注意保暖及时添加衣物,尽量避免遭受寒冷刺激,有助于减轻痛经的症状。
情绪调节
月经期间,女性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甚至引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会加重痛经的症状。因此,女性要学会调节自我情绪,可多做一些放松的活动,如冥想、瑜伽等,有助于缓解痛经。
饮食调养
一些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会加重痛经的症状,在月经期间要避免食用。可多食用一些温和、滋养的食物,如红枣、山药、百合等,有助于缓解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