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室小儿输液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作者: 毕思媛
急诊科是医院最为繁忙的科室之一。小儿因其生理特点和心理状态的不同,相较于成人输液,小儿输液要求医护人员在操作技术、液体及药物选择、护理方法上都需要更加细致和谨慎。本文旨在科普小儿输液操作的技巧及注意事项。
输液的作用
小儿输液治疗适用于多种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
(1)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当小儿出现腹泻、呕吐、高热等症状导致脱水时,通过输液可迅速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提供营养支持。对于不能经口进食或需要额外营养补给的患儿,可以通过静脉给予营养液。
(3)药物治疗。某些药物因需要剂量精确、快速起效或不适宜口服等,需通过静脉输注的方式给药,如抗生素、抗病毒药物、镇痛剂等。
(4)急救。在休克、严重感染、急性中毒等紧急情况下,快速输液是维持生命体征、恢复循环功能的关键措施。
另外,静脉输液过程中需特别注意控制输液速度,以适应小儿代谢特点,防止心脏负担过重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输液操作技巧
小儿输液的操作技巧涉及多个方面。
前期准备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小儿输液护理中至关重要,直接关系患儿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
输液前,护士应认真核对患儿姓名、年龄、性别、床号等信息,同时,要仔细核对药物名称、剂量、浓度、有效期等,检查药物是否有沉淀、变色、浑浊等异常情况,确保无误后再进行输液操作。
在输液过程中,护士应随时观察患儿的反应和输液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输液并报告医生处理。定时巡视病房,查看输液速度和输液量是否符合要求,确保患儿安全。此外,护士还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告知查对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配合护理工作。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当患儿需要输液时,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有助于患儿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正常运作。如果天气较冷或较热,可以适当调节室内温度,增强小儿舒适感。另外,可以在室内放置一些绿植、使用空气净化器等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3)确保无菌操作。人员流动会增加空气中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数量,因此在小儿输液期间应尽量减少室内人员流动,避免不必要的探视和接触。同时,照护人员也要注意自身卫生,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将病菌传递给患儿。
(4)准备必要的护理用品。在小儿输液护理中,要准备好必要的护理用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温和、无刺激的消毒剂,以免对患儿娇嫩的皮肤造成伤害;无尘、柔软的棉签,用于蘸取消毒液,清洁皮肤和消毒穿刺部位;透气性好、无过敏反应的胶带,用于固定输液管和敷料,防止滑脱;柔软、透气的敷料,用于保护穿刺部位,减少感染风险。总之,护理前要与医护人员充分沟通,了解并准备所需的护理用品。
选择静脉
(1)优先选择直、明显、弹性好且容易固定的静脉,如手背静脉、前臂静脉或头部静脉。
(2)对于婴儿,可以轻轻按摩静脉区域,帮助血管充盈,便于穿刺。此外,头皮静脉也是常见的选择。
穿刺技巧
(1)动作轻柔,快速准确地进针,减少穿刺尝试次数,以降低患儿的疼痛和恐惧。
(2)在穿刺时可以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如与患儿交谈,或让其看图书、玩玩具。
固定与监测
(1)使用专用的儿科固定装置稳固针头,避免移位或脱落。使用专门的小儿输液固定器或无痛贴,确保针头稳定,减少患儿因活动导致的脱管风险。
(2)定期检查输液部位,确保没有肿胀、渗漏或回血现象。
(3)观察患儿反应,监测生命体征,及时调整输液速度。
心理护理
(1)与患儿及其家长有效沟通,解释操作过程,减轻他们的紧张情绪。操作前向家长解释流程,分步骤进行,每一步都尽量轻柔,减轻患儿不适感。
(2)与患儿进行适当的沟通,用温柔的语言和动作减轻其恐惧感。对于婴儿,可以轻拍以分散注意力;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可以让其参与决策过程,如选择固定位置,提高配合度。
疼痛管理
(1)可考虑使用局部麻醉膏或冷敷减轻穿刺时的疼痛。
(2)对于极度恐惧或难以配合的患儿,必要时可用镇静措施。
后续护理
输液结束后,妥善处理针头,避免二次伤害。观察拔针后局部有无出血或肿胀,必要时给予适当处理。
注意事项
进行小儿输液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评估患儿状况。在输液前,医护人员需详细评估患儿的年龄、体重、病情、过敏史及静脉条件等,选择合适的输液速度和液体种类。
(2)选择合适的静脉。婴幼儿的血管细小,应尽量选择直、明显、弹性好的静脉,如手背、头部(特别是额颞静脉)、足背等部位的静脉。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减轻患儿疼痛和恐惧感。
(3)控制输液速度。根据患儿年龄、体重、心肺功能及药物性质调整输液速度。过快可能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引起肺水肿及其他并发症;过慢则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4)观察患儿反应。输液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的面色、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是否有局部肿胀、疼痛、渗漏等静脉炎症状。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5)预防感染。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定期更换输液装置,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6)注意保暖。输液时注意保持患儿体温,尤其是早产儿和新生儿,避免因长时间暴露而受凉。
(7)心理护理。给予患儿及其家长充分的心理支持,通过温柔的语言、安抚动作减轻患儿紧张和不安,必要时可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如玩玩具、讲故事等。
(8)营养支持。对于需要长期输液的患儿,应注意营养摄入,遵医嘱给予营养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9)健康宣教。向家长说明输液的目的、过程、注意事项及可能的副作用,鼓励家长参与护理,提高家庭照护能力。
(10)输液后护理。患儿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免疫系统相对较弱,特别容易感染疾病。输液后还需做好儿童保健,保障其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