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患者术后化疗期间的护理
作者: 杨子浪胃癌是一种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和恶性程度高的特点。由于胃癌早期症状不明显,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属中晚期,预后较差。胃癌主要通过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等方式进行治疗。术后,患者常因手术创伤和病理状态导致身体虚弱、免疫功能低下,再加上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易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等症状,因此,术后化疗期间的护理十分重要。
胃癌患者术后化疗的作用
胃癌患者术后通常需要化疗,以达到抑制残留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降低复发率和转移风险的目的。在临床,术后化疗通常使用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和紫杉醇等细胞毒性药物。这些药物通过干扰癌细胞的DNA复制和分裂过程,诱导其凋亡,从而减少肿瘤负荷,不仅能够显著降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还能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提升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但是,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神经毒性等。
术后化疗期间的护理措施
药物管理
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化疗药物的配制和输注,确保药物剂量准确,并观察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定期监测患者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和血小板计数等血液学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此外,护理人员还需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辅助药物,如抗恶心药物、胃黏膜保护剂等,以减轻化疗药物的副作用。
营养支持
胃癌患者在术后化疗期间,常因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化疗药物的副作用而导致营养不良。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方案,强调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并辅以营养补充剂。必要时,可通过肠内营养或静脉营养支持,以确保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维持身体机能和免疫力。此外,还需密切监测患者体重变化和营养指标,及时调整营养策略。
感染预防
由于化疗药物会导致免疫功能低下,胃癌患者在术后化疗期间容易发生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确保静脉输液和导管护理等医疗操作的无菌性;定期为患者进行体温监测,观察有无发热、寒战等感染征象;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有感染风险的人群接触,并在出现感染症状时,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心理支持
化疗期间,胃癌患者常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护理人员应积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倾听患者心声,给予情感支持。此外,鼓励患者参与适当的社会活动和娱乐活动,以分散注意力,减轻心理负担。
疼痛管理
术后化疗用药期间,胃癌患者可能会因手术伤口、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等原因产生疼痛,进而影响化疗积极性。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疼痛进行系统评估,询问了解其疼痛性质、部位和程度,通过使用镇痛、抗炎药物,结合冷敷、热敷、物理治疗等非药物手段,缓解患者疼痛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