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 李娟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分析0

摘要:目的 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7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非方剂组和中医方剂组各36例。非方剂组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中医方剂组在非方剂组基础上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血压水平、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4周、8周、12周后,中医方剂组血压水平均显著低于非方剂组(P<0.05);治疗后,中医方剂组主症、次症和评分总积分均显著低于非方剂组(P<0.05);中医方剂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非方剂组(P<0.05);中医方剂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非方剂组(P>0.05)。结论 在常规降压药治疗基础上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可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升疗效,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关键词:高血压;舒张压;半夏白术天麻汤;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体重指数;湿痰偏盛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征,需尽早确诊,积极治疗,及时调控血压,避免由于血压持续升高而引发心脑血管事件、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1]。临床常用的降压药物较多,如氯沙坦、氨氯地平、拉贝洛尔等,但是较多患者服用后血压控制不佳,需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2]。中医对于高血压的研究历史深远,治疗方剂较多,对于患者血压控制具有积极作用,其中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的临床应用率较高[3]。本研究旨在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7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非方剂组和中医方剂组各36例。非方剂组男14例,女22例;年龄45~83岁,平均年龄(63.96±18.84)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6.82±3.15)年;体重指数18~25 kg/m2,平均体重指数(21.92±5.89) kg/m2。中医方剂组男15例,女21例;年龄45~84岁,平均年龄(64.41±19.36)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6.46±3.33)年;体重指数18~25 kg/m2,平均体重指数(21.59±6.38) 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就诊时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存在高血压病史,控制不理想;无相关药物过敏史;认知能力正常;知情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合并肾脏疾病;合并脑卒中;合并恶性肿瘤;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依从性差。

1.2 方法

非方剂组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片),温水送服,5 mg/次,1次/d,持续治疗12周。中医方剂组在非方剂组基础上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半夏4.5 g,天麻、茯苓、橘红各3 g,白术9 g,甘草1.5 g,大枣3枚,生姜3片,随症加减。眩晕较甚者,可加僵蚕、胆南星;头痛甚者,加蔓荆子、白蒺藜;兼气虚者,可加党参、生黄芪;湿痰偏盛,可加泽泻、桂枝。文火煎煮后分早、晚两次服用,餐后30 min口服,服用前适当加热。持续治疗12周[4~5]。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血压水平。(2)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主症为眩晕、头痛、疲劳、心悸,次症为失眠、呕吐、痰涎,采用分级量化评分标准0~6分,评分越高则证候越严重。(3)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4)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血压水平比较

中医方剂组治疗4周、8周、12周后血压水平均显著低于非方剂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中医方剂组治疗后主症、次症和评分总积分均显著低于非方剂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中医方剂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显著高于非方剂组的7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中医方剂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78%,显著低于非方剂组的19.4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高血压发病率也逐渐上升。目前,尚未探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缺少特效治疗药物,难以根治该病,多数患者需终身服用药物,才能达到降低血压、改善预后的效果[6~7]。西医治疗高血压主要采用各类降压药物,虽然降压作用显著,但患者长期服用易产生耐药性,继而增加用药剂量,导致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大大提高,因此临床需积极优化改进治疗方案[8~9]。

中医将高血压归为“头痛、眩晕”等范畴,病因多为体弱体虚、饮食不节、长期疲劳、情志失调等,病机主要为肾阴亏虚、痰饮内停及肝阳上亢[10]。半夏白术天麻汤为化痰、祛湿、熄风的重要中药方剂,可应用于高血压治疗中,起到化痰熄风、健脾祛湿的作用[11~12]。半夏白术天麻汤方剂中的半夏可燥湿、降逆;白术和茯苓可以健脾祛湿;天麻可以化痰、平肝阳;橘红可化痰止咳、调和脾胃;炙甘草可调节药性。上述诸药合用可发挥化痰熄风、健脾祛湿的功效[13~14]。

高血压中医治疗相关文献显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可降低高血压患者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减少眩晕、头疼等证候,治疗效果较好,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者[15~16]。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医方剂组治疗4周、8周、12周后血压水平均显著低于非方剂组(P<0.05);中医方剂组治疗后主症、次症和评分总积分均显著低于非方剂组(P<0.05);中医方剂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非方剂组(P<0.05);中医方剂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非方剂组(P>0.05)。可知半夏白术天麻汤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改善患者症状,提升总体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综上所述,在常规降压药治疗基础上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可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升疗效,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参考文献:

[1]穆淑霞,黄晨华,陆亚.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医药前沿,2021,11(10):57-58.

[2]李海东.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和厄贝沙坦及叶酸治疗高龄T2DM合并H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22,12(25):105-107.

[3]连发城.菖蒲温胆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证对患者血压变异性指标的影响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3,13(7):31-33.

[4]韩海宏,邱勇玉,邢喜平,等.从《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看中医药如何防治高血压病[J].中医临床研究,2023,15(9):1-4.

[5]孟醒,熊兴江.《高血压中医诊疗专家共识》解读[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2,28(11):192-205.

[6]周宗慧,王泓午,朱青青,等.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温胆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0(20):3659-3665.

[7]邱中芳.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黄连温胆汤治疗高血压病眩晕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20):91-93.

[8]陈正瑜,邓钰.温胆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对高血压患者改善病情及稳定血压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22,41(8):54-55.

[9]张国芳,栗晓乐,袁清茹.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黄连温胆汤治疗高血压病伴眩晕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2,54(16):40-43.

[10]徐艳奎.温胆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高血压病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4,22(1):66-68.

[11]周莉君,杨洛琦,谢连娣.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温胆汤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和试验序贯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7(7):793-803.

[12]徐树春,张帆.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J].神经药理学报,2022,12(6):25-29.

[13]徐男,王亮,时海燕,等.基于整合药理学平台探究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高血压的分子机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25(2):109-117

[14]刘君;李洁芳.艾灸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质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20,26(1):69-71,78

[15] 刘瑞鑫,付宝慧,纪越.半夏白术天麻汤改善老年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研究[J].吉林中医药,2020,40(6):758-761

[16]张自珍,杜扬,陈俐志,等.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疗效的系统评价[J].山东医药,2022,62(5):52-5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