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肾排毒汤联合针灸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 耿雪 苏秀文
摘要:目的 探讨益肾排毒汤联合针灸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长春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肾排毒汤联合针灸治疗,经过6周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素氮(BUN)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cr、BUN水平较治疗前下降,eGFR较治疗前上升,且治疗组各指标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益肾排毒汤结合针灸治疗慢性肾脏病可提高整体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肾功能,且具有一定的治疗安全性。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益肾排毒汤;针灸;肾小球滤过率;尿素氮
慢性肾脏病持续时间较长且逐渐进展,最终导致肾功能不全,通常由多种因素引起,如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小球肾炎等,可严重影响人们健康[1]。临床治疗的关键在于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肾功能。中医强调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的病症给予患者个体化治疗,同时注重整体调理,且副作用小,安全性较高[2]。本研究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长春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益肾排毒汤联合针灸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长春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63.53±10.22)岁;病程3~19年,平均病程(9.46±4.27)年;糖尿病肾病2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0例,高血压性肾病10例。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34 ~76岁,平均年龄(63.69±10.81)岁;病程3~20年,平均病程(9.50±4.35)年;糖尿病肾病2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0例,高血压肾病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相关标准
诊断标准参考《慢性肾脏病筛查诊断及防治指南》[3]: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3个月,或不明原因的eGFR<60 mL/(min·1.73 m2)超过3个月;eGFR重度降低,为15~29 mL/(min·1.73 m2)。
纳入标准:符合慢性肾脏病的诊断标准;知情同意,依从性好;未参加其他临床试验。排除标准:患有严重脏器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患有精神系统疾病;已采用透析治疗;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对研究用药过敏或不耐受针刺治疗。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慢性肾脏病常规西医治疗,包括低蛋白饮食、积极控制原发疾病、纠正电解质紊乱、改善肾功能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肾排毒汤联合针灸治疗,益肾排毒汤组方:茯苓15 g、川芎15 g、苍术15 g、山药20 g、丹参10 g、巴戟天15 g、大黄5 g,生薏苡仁15 g、姜皮15 g、肉桂20 g、仙茅15 g、当归20 g、黄柏10 g、甘草15 g。加水煎煮,取汁150 mL,于早晚饭后服用。针灸取穴肾俞、关元、脾俞、太冲等穴,每次留针30 min,针刺治疗5 d休息1 d。两组均持续治疗6周。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素氮(BUN)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制定。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eGFR升高≥20%,Scr降低≥20%;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eGFR升高≥10%,Scr降低≥10%;稳定:临床症状有所改善,eGFR升高<10%,Scr降低<10%;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eGFR降低,Scr增加。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Scr、BUN和eGFR比较
两组治疗后Scr、BUN水平较治疗前下降,eGFR较治疗前上升,且治疗组各指标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安全性分析
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中医认为肾主水,肾气充足才能保持生命活力,慢性肾脏病的基本病机为肾气亏虚、水液代谢失调[6],治疗关键在于调理肾脏功能、滋补肾气、清热利湿、祛湿利水、调和阴阳平衡,同时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达到更好的疗效,预防疾病进展[7~8]。
针灸可以刺激特定穴位,促进气血流通,调节脏腑功能[9~10]。推拿按摩则可以舒筋活络,改善气血循环。此外,中医强调“治未病”,在慢性肾脏病早期阶段即可通过中医药调理增强体质,延缓疾病进展[11~12]。益肾排毒汤方中茯苓可改善异常的脂质及氨基酸代谢[13]。川芎的主要化学成分阿魏酸钠对治疗肾病有积极作用[14]。苍术水提物可改善大鼠的肾足细胞损伤[15]。山药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作用[16]。丹参中的丹参多酚酸盐成分可改善肾纤维化大鼠肾功能水平[17]。巴戟天可增强免疫力,影响内分泌系统,促进造血功能[18]。大黄具有抗炎、抗氧化、保护肝肾等作用[19~20],大黄中的多种化学成分可减轻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及细胞外基质在肾小球系膜中的积累,改善肾小管细胞的损伤,从而保护残存肾单位功能[21~23]。生薏苡仁可祛湿健脾功效[24],还能够增强免疫力,调整肠道菌群[25]。配伍姜皮透达宣开腠理,利水消肿。肉桂温补肾阳除寒湿,温通血脉,常应用于治命门火衰,脉细弱[26~27]。仙茅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调节生殖系统等作用[28~29]。当归在《本草正》中将其描述为补血圣药,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当归可通过调节Hepcidin/OPG-RANKL轴来改善肾小管间质病变,从而改善肾性贫血[30~32]。黄柏具有抗炎、抑菌、抗氧化等作用[33]。炙甘草可健脾益气和中,调和诸药。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后Scr、BUN水平较治疗前下降,eGFR较治疗前上升,且治疗组各指标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益肾排毒汤结合针灸治疗慢性肾脏病可提高整体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肾功能,且具有一定的治疗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陈驰,吕静.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脏病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药杂志,2024,40(01):182-185.
[2]陈惠芬,肖炳杰,陈林仪,等.中药与慢性肾脏病:扬长避短,规范使用,持续收益[J].中国全科医学,2024,27(9):1152.
[3]上海慢性肾脏病早发现及规范化诊治与示范项目专家组.慢性肾脏病筛选诊断及防治指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7,37(1):28-34.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63-165.
[5]谢彧轩,董安荣.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现状及进展[J].宁夏医学杂志,2022,44(9):861-864.
[6]代晓光,封娟霞,陈晶.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辨证论治[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3,14(10),933-934.
[7]李志祥,孔薇.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湿浊证[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3):492-494.
[8]董玉君,包骏轶,徐书杭.基于《黄帝内经》“咸入肾”探讨中医防治慢性肾脏病[J].亚太传统医药,2024,20(2):199-202.
[9]刘思远.针灸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36):56-57.
[10]田婷.基于药理学和代谢组学方法研究茯苓和茯苓皮的利尿活性及其对慢性肾脏病的防治作用[D].西安:西北大学,2016.
[11]张洪斌,史耀勋.注射用阿魏酸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9):65-66.
[12]陈利.苍术通过抗氧化改善果糖诱导大鼠肾小球足细胞损伤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22.
[13]董庆海,吴福林,王涵,等.山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特产研究,2018,40(4):98-103.
[14]魏丹丹,张超,朱星昊,等.丹参多酚酸盐对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国药房,2021,32(8):915-920.
[15]英菲雨,何石燕,王晓勋.巴戟天的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壮瑶族研究,2023(1):296-298.
[16]张桥,陈艳琰,乐世俊,等.大黄炮制的历史沿革及对化学成分、传统药理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医中医药杂志,2021,46(3):539-551.
[17]谢蓉,张民权,李莹,等.大黄素药理作用及新剂型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3,41(12):120-125.
[18]吴从宇,周悦,上官璐茜,等.大黄素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23,54(5):634-643.
[19]涂钰,张文彤,姜丽,等.基于湿相关疾病的薏苡仁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23,38(15):3070-3073.
[20]李晓凯,顾坤,梁慕文,等.薏苡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20,51(21):5645-5657.
[21]张爱国.温阳补肾汤治疗脾肾阳虚型肾病综合征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28(5):55-56.
[22]陈娟,郭小红,张小琼,等.仙茅化学成分、药理与毒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7):4151-4158.
[23]张晨宇,刘波,袁志军,等.基于Hepcidin/OPG-RANKL轴探讨当归多糖改善大鼠肾性贫血线粒体功能异常的作用机制[J].中药材,2020,43(7):1697-1701.
[24]郭双岩,梁旗,吕洁丽,等.中药当归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新乡医学院学报,2023,40(7):678-685.
[25]王玲,杜潇,祝华莲,等.黄柏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江苏中医药,2022,54(4):77-81.
[26]陈宇珊.慢性肾脏病3期的预后预测模型构建及益肾排毒汤干预影响[D].南宁:广西中医药大学,2024.
[27]束洋,周恩超.“益肾解毒汤”联合中药长程间歇灌肠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30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5,(11):29-31.
[28]周盛起,姜黎平.益肾健脾排毒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42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4,49(9):646-647.
[29]潘晓琼,王雯雯,徐晓燕,等.升阳排毒汤对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肾功能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22,23(7):586-588.
[30]孙蓓蓓,何立群.何立群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集锦[J].世界中医药,2019,14(5):1102-1105.
[31]吴敏华,刘前程,吴雪华,等.基于“肾藏精主骨生髓”理论探讨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的病机及中医治疗[J].亚太传统医药,2022,18(5):213-216.
[32]张琳,赵菁莉,杨波,等.川芎嗪穴位注射联合针灸治疗慢性肾脏病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11(8):724-725.
[33]王钰涵,刘欢,祝昌昊,等.基于“肾主气化”理论探讨经方在慢性肾脏病中的临床运用[J].天津中医药,2023, 40(4):456-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