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脉舒络液治疗眩晕病(后循环缺血)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作者: 李鹏 张小雪 窦海燕 李向前 齐兵歌
摘要:目的 探讨通脉舒络液治疗眩晕病(后循环缺血)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4年1月纳入的68例后循环缺血所致眩晕病(气虚血瘀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脉舒络液治疗,比较两组眩晕程度、中医证候评分、血压和眩晕障碍量表评分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中医眩晕程度分级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SBP、DBP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躯体、情绪、功能方面以及总眩晕障碍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躯体、情绪、功能方面以及总眩晕障碍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通脉舒络液联合西医治疗眩晕病(后循环缺血)气虚血瘀证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血压水平,且具有一定的临床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通脉舒络液;眩晕;后循环缺血;气虚血瘀证
眩晕是指患者主观感觉与客观平衡出现障碍,在静止时感觉自身或外界环境旋转、晃动,包括旋转性与非旋转性两种。其中,旋转性眩晕患者多感觉自身或周围环境旋转、翻滚;非旋转性眩晕患者多表现为摇摆、漂浮、倾斜、滑动感[1~2]。后循环缺血是临床导致眩晕的常见因素,可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与生活质量[3~4]。本研究旨在探讨通脉舒络液治疗眩晕病(后循环缺血)气虚血瘀证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4年1月纳入的68例后循环缺血所致眩晕病(气虚血瘀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男17例,女17例;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56.18±4.36)岁。研究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40~77岁,平均年龄(55.98±4.4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西医后循环缺血的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眩晕诊断标准与气虚血瘀证辨证分型;年龄18~80岁;身体一般情况较好,自愿配合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前庭功能等检查;自愿加入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其他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如急性脑出血、脑梗死、脑外伤等);合并严重原发疾病;患有恶性肿瘤、恶性传染病、精神病、凝血障碍等;精神障碍,语言沟通障碍;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存在溶栓、取栓及血管内治疗指征。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对症以及二级预防:在控制危险因素和进行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口服,6 mg/次,3 次/d,疗程为4周。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脉舒络液治疗:125 mL/次,2次/d,疗程为 4 周;通脉舒络液为我院自制中药制剂,包括黄芪、太子参、鸡血藤、忍冬藤、川芎、牛膝、枸杞子、炒白术、地龙、茯苓、当归、陈皮、甘草等多味中药材,中药药材均购于安国市普天和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中医眩晕程度分级评分:根据眩晕症状严重程度评估,总21分,分值越高眩晕越严重。(2)比较两组中医证候评分:主症头晕目眩,依据无、轻度、中度、重度计为0、2、4、6分;次症视物旋转、汗出肢冷、恶心呕吐、耳鸣、头痛,依据无、轻度、中度、重度计为0、1、2、3分[5]。
(3)比较两组血压水平:采用血压仪测量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4)比较两组眩晕障碍量表评分:采用眩晕障碍量表(DHI)评估,包括躯体(28分)、情绪(36分)和功能(36分)3个方面,满分100分,分值越高眩晕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中医眩晕程度分级评分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中医眩晕程度分级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头晕目眩、视物旋转、汗出肢冷、恶心呕吐、耳鸣、头痛等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头晕目眩、视物旋转、汗出肢冷、恶心呕吐、耳鸣、头痛等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血压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SBP、DBP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眩晕障碍量表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眩晕障碍量表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眩晕障碍量表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5 两组安全性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3讨论
中医认为眩晕的发生与风邪上袭、气血化生不足、经络循行不畅导致的气血痹阻有关,治疗原则在于补气血、化血瘀[6]。通脉舒络液为我院老中医专家近40年临床经验总结而得中药方剂,由黄芪、太子参、鸡血藤、忍冬藤、川芎、牛膝、枸杞子、炒白术、地龙、茯苓、当归、陈皮、甘草等多味中药材组成,具有益气活血、通经活络功效[7]。其中,黄芪可补气升阳、生津养血,太子参可健脾益胃,鸡血藤可补血行血、通经活络,忍冬藤可疏风通络,川芎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牛膝可逐瘀通经、引血下行,枸杞子可滋补肝肾,炒白术可补气健脾,地龙可清热通络,茯苓可健脾安神,当归可补血活血,陈皮可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甘草可益气补中、调和药性。将以上诸药材调和,可达益气活血、通经活络功效,从而改善患者眩晕症状,达到治疗效果[8]。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中医眩晕程度分级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SBP、DBP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躯体、情绪、功能方面以及总眩晕障碍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躯体、情绪、功能方面以及总眩晕障碍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通脉舒络液联合西医治疗眩晕病(后循环缺血)气虚血瘀证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血压水平,且具有一定的临床用药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阮明军,郑峰,伊万里.三参通络汤配合臭氧自血回输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23(12):1720-1723,1733.
[2]王舒阳,贾传宇.丹红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病人脑血流灌注量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1(10):1908-1911.
[3]赵智儒,屈建峰,袁玉娇.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脾阳不足、痰饮内停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9(6):746-749.
[4]牛文鸽,刘雪景.通脉舒络液辅治中风后肢体麻木气虚血瘀型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1,37(6):1037-1039.
[5]李焰生.掌握正确的头晕眩晕诊断思路与方法:《眩晕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解读与启示[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8,18(2):79-82.
[6]江雯涵.补阳还五汤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气虚血瘀)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8, 32(10):38-42.
[7]王准.通脉舒络汤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观察[J].西部中医药,2020,33(6):81-84.
[8]李峰,温振宇,张军辉.通脉舒络汤联合电子生物反馈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17):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