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与空心加压螺钉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 王立军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与空心加压螺钉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0

摘要:目的 探讨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与空心加压螺钉(CCS)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81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使用随机排列表法,分为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CCS治疗,研究组给予FNS治疗,比较两组关节功能恢复状况、愈合时间、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术后1年Harris评分以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6个月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S与FNS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均有术后恢复快、微创等优点,其中FNS表现出更加优良的髋关节功能改善效果,在患者早期康复中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空心加压螺钉;高龄;髋关节功能

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骨折,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股沟疼痛、髋部疼痛等[1]。临床对于无移位或耐受度较低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通常采用空心加压螺钉(CCS)、动力髋螺钉等内固定治疗。CCS属于一种传统的内固定治疗方式,具有操作便捷、创伤较小等优势[2],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高龄患者机体抵抗力较差,易受骨质疏松、骨硬度减弱、基础疾病等因素影响出现股骨颈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正常生活[3]。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是近年来新型研发的一种内固定装置,操作简洁,创伤小、稳定性较高,能够动态加压[4]。本研究旨在探讨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与空心加压螺钉(CCS)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81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使用随机排列表法,分为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纳入标准:符合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患者或其家属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无意识昏迷,可正常交流者;临床资料齐全。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等器官性疾病;合并精神疾病;合并感染性疾病;合并严重免疫功能缺陷;近期未参与过其他相关研究;中途退出研究。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完成常规术前检查,手术采用全麻,并于术中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麻醉后,给予患者取仰卧位于可透视牵引床上,轻微抬高患髋,适当外展后,存在骨折移位可选择内旋复位,无移位可选择内旋,通过C形臂X线机透视观察并调节内收和内、外旋角度。

1.2.1 对照组采用CCS治疗

于股骨大转子下3~5 cm处作一3 cm长切口,于透视下沿股骨颈纵向置入第一枚导针,插入股骨外侧皮质中,进针点与小转子尖部水平,正位导针距股骨3~5 mm,导向器辅助在正位导针前、后方各置入1枚平行导针,3枚导针需呈倒三角形或正三角。切开皮肤测量深度,将3枚空心螺钉沿导针方向拧入进行固定。于正位、侧位透视观察位置确认无误后,冲洗切口,逐层缝合,无菌敷料包扎。

1.2.2 研究组采用FNS治疗

于股骨大转子下作一4 cm长纵向切口,逐层切开皮肤至阔筋膜,切开股外侧肌后缘后,将其往前方牵开,至股骨大转子下方转折处骨面显露;再置入导向器,于透视情况下将1枚导针置于股骨头软骨下,以距软骨下5 mm为佳,正侧位导针均位于股骨头中心,确认位置无误后,测量深度,将扩孔钻沿中央导针钻入股骨外侧皮质中;而后将股骨颈动力棒轻轻敲入,确认居中后,依据手柄导向器依次拧入锁定螺钉(长度以实际测深数据为准)和抗旋螺钉(与股骨颈动力棒同长),观察股骨外侧钢板是否居中,确认无误后钻孔拧入1~2枚锁定螺钉;最后再将1枚长度适宜的抗旋螺钉沿导向器放入。透视观察FNS位置,满意后取出抗旋导针,放松牵引,冲洗并逐层缝合,用无菌敷料进行包扎。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于术后1个月、6个月、1年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髋关节Harris评分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越好[5]。(2)比较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3)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如股骨颈短缩、退钉、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等。骨折不愈合:骨折线于术后9个月仍可见。股骨颈短缩:健侧股骨颈长度-患侧股骨颈长度)/健侧股骨颈长度>0.2。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研究组术后1年Harris评分和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6个月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8%,对照组为12.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随着社会老龄化发展,高龄股骨颈骨折率呈上升趋势,且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6]。对于可以耐受手术、无严重移位状况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推荐使用创伤较小的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术后1年Harris评分以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6个月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FNS治疗,能够有效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既往研究表明,相较于CCS,FNS属于板钉系统,具有更加稳定的固定性和强度,可通过锁定、防旋螺钉,提升旋转、角稳定性;从力学角度分析,对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的患者而言,CCS的极限载荷较小[7]。伴随Pauwels角的逐步增大,剪切力成为影响患者内固定成功的主要外界因素。但骨折愈合后,两种内固定装置对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任林海等[8]研究表示,高龄股骨颈骨折在接受传统内固定治疗时预后效果较差,可能会需要长期卧床静养,增加压力性损伤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风险,加重其他疾病进程,最终导致再手术情况的发生。FNS设计科学有效,仅需3~5 cm长的切口便可置入内置物,创伤较小,并且属于敲击置入,动力棒无螺纹无需旋转扭动,可有效降低股骨头发生移位风险。

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手术方法均表现出微创特征。此外,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股骨头坏死、骨折不愈合现象,但均出现了股骨颈短缩、退钉现象,原因可能在于复位质量不佳、高龄患者骨质疏松情况较为严峻,进而影响内固定对股骨头的把控力度。FNS的防旋钉与主钉设计为一体,可有效预防退钉发生,配合袖套式设计,即便出现短缩状况也未必会发生退钉。CCS一旦出现股骨颈骨短缩,会有很大概率出现退钉或发生螺钉切出,退钉、螺钉切出均会影响患者关节功能,严重者需去除内固定或再行人工关节置换术。

综上所述, CCS与FNS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均有术后恢复快、微创等优点,其中FNS表现出更加优良的髋关节功能改善效果,在患者早期康复中具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郑宏瑞,张文杰,王云华,等.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股骨颈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3,27(9):1390-1395.

[2]汪天豪,梁晓龙,郑恺,等.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与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短期随访的对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3,27(36):5828-5833.

[3]黄小东,陶岳峰,朱炳斌,等.三枚空心钉与动力交叉钉系统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医刊,2023,58(2):179-182.

[4]段霄,张智勇,陈宗文,等.空心钉与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治疗PauwelsⅡ~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J].局解手术学杂志,2023,32(4):340-345.

[5]周正龙,陈晓磊,汪文录.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与倒三角形空心螺钉治疗GardenⅡ~Ⅳ型股骨颈骨折的回顾性对比研究[J].创伤外科杂志,2023,25(7):509-513,523.

[6]龙玉斌,李一然,陈伟,等.天玑机器人辅助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固定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近期效果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23,44(5):541-546.

[7]葛双雷,王雪飞,刘亮,等.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联合支撑空心螺钉对伴后内侧粉碎的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23,103(21):1631-1637.

[8]任林海,钟炎伟,于金华,等.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技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观察[J].创伤外科杂志,2023,25(9):687-69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