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川芎口服液治疗中风先兆的临床观察
作者: 萧永明
摘要:目的 观察大川芎口服液治疗中风先兆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0例中风先兆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大川芎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质量、血液流变学指标、不良反应和复发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生活质量、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且无复发。结论 大川芎口服液治疗中风先兆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患者预后,且具有一定的治疗安全性。
关键词:中风先兆;大川芎口服液;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中医证候;血液流变学
中风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具有较高的病残率[1]。中风发病前常有征兆,为避免病情进展至中风,出现症状时临床应尽早治疗和预防,降低病残率,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0例中风先兆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大川芎口服液治疗中风先兆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0例中风先兆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治疗组男34例,女21例;年龄41~80岁,平均年龄(58.72±12.59)岁;病程3 d~4.1个月,平均病程(3.15±0.38)个月;体重指数20.25~22.46 kg/m2,平均体重指数(22.01±2.51) kg/m2;基础疾病:高血压病21例,高血脂病14例,冠心病13例,糖尿病7例。对照组男31例,女24例;年龄41~80岁,平均年龄(57.98±13.06)岁;病程3 d~4.1个月,平均病程(3.03±0.57)个月;体重指数20.76~22.37 kg/m2,平均体重指数(22.21±2.27)kg/m2;基础疾病:高血压病21例,高血脂病4例,冠心病10例,糖尿病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相关标准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中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关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标准[2];中医诊断:主症阵发性眩晕、发作性偏身麻木、晕厥发作;次症头胀、头痛、手指端麻木、记忆力衰退。中年以上患者具有2项(含2项)主症以上或1项主症以及2项次症,或3项次症以上即可诊断。
纳入标准:年龄40~80岁;符合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符合中医中风中经络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检查已排除脑出血或脑梗死;体重指数(BMI)为19~24 kg/m2;自愿参加本研究,患者(或)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能够理解和遵守研究程序;近1个月未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或活血化瘀药。排除标准: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过敏体质,对研究用药过敏;存在任何重大疾病或相关病史,包括但不限于心、肝、肾疾病以及血液、内分泌、神经、精神等系统疾病,或有能够干扰试验结果的任何其他疾病或生理情况;乙肝表面抗原或丙肝抗体或HIV抗体或梅毒抗体阳性;既往有药物滥用史或药物滥用测试阳性;近3个月内酒精摄入量每周超过14单位(1单位=360 mL啤酒或45mL酒精量为40%的烈酒或150 mL葡萄酒);不能戒酒或酒精测试验阳性;近3个月吸烟≥5支/d或摄入相当量的尼古丁产品,不能戒酒或可替宁测试阳性;近4周有外科手术史或输血史;近3个月内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肠溶阿司匹林每次100~200 mg,1次/d;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次,1次/d;尼莫地平片每次10~40 mg,3次/d,均为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大川芎口服液治疗,主要成分为川芎和天麻,3次/d,每次1支。两组均持续服药2个月。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根据症状严重程度计分,具体见表1。(2)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疗效指数=(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中医证候总积分×100%。痊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疗效指数≥90%;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得到改善,疗效指数为70%~90%;有效:患者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所好转,疗效指数为30%~70%;无效:患者症状没有得到改善,疗效指数<30%。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3)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生活质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NIHSS量表评估,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生活质量采用ADL量表评估,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越显著。(4)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主要观察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以及复发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质量总有效率为78.18%,明显低于治疗组的94.5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3。
2.3 两组NIHSS评分和ADL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5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5。
2.6 两组不良反应以及复发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1例轻微恶心,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随访期间均无复发。
3讨论
中风先兆是中风前期表现,可视为中风未病范畴,机体病理改变达到危险程度,若能遏制疾病进展,对中风预防具有重要意义[3]。早期积极预防中风能防止不良事件发生。
虽然中风已经开始趋向年轻化,但更多集中于中老年群体,他们身体机能开始减退,伴随肝肾功能弱化,很容易因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等问题导致血随气逆,脑脉血流动力受限,进而使脑脉瘀阻,改善脑脉瘀阻是缓解和防止卒中的关键[4]。大川芎口服液中的川芎可活血通络,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天麻可平肝息风,解除血管痉挛,保护神经细胞。此外,川芎可降低纤维蛋白原以及血液黏滞度;天麻可扩张血管,降低血管助理,改善脑循环,预防血栓[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生活质量、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且无复发。
综上所述,大川芎口服液治疗中风先兆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患者预后,且具有一定的治疗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杨晓帆,陆晓红,李丽颖.川芎对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中血管活性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0,31(2):7-8.
[2]许海燕,王珊,彭修娟,陈衍斌,侯敏娜,刘艳红,逯莉,刘峰.龙生蛭胶囊中“桃仁-红花-川芎”药组治疗脑卒中网络药理学研究[J].中国药业,2022,31(3):36-41.
[3]周海哲,赵欢,严亚锋.国医大师张学文从热瘀论治中风先兆症思想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7):3928-3931.
[4]常彦美,李美娥,张凤强,等.葛桂参蛭汤治疗风寒袭络型缺血性中风先兆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脑血管功能的修复作用[J].四川中医,2021,39(9):121-124.
[5]许鹏,温杰,崔友祥,等.电项针对颈动脉狭窄致中风先兆患者头颈部CT血管成像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陕西中医,2021,42(9):1285-1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