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水样白带是怎么回事

作者: 肖晶晶

女性正常的白带呈蛋清样或乳白稀糊状,量少,黏稠,无异味。水样白带一般是指分泌物呈水样稀薄、透明或稍微浑浊,像水一样不自觉地从阴道流出。这种白带异常可能是生理原因,也可能是病理原因。

生理原因

女性在一些特殊时期,比如排卵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雌激素水平升高,阴道分泌物会变得透明、稀薄,量多时呈水样;怀孕早期,可出现水样白带;性兴奋时,宫颈和阴道的分泌物增加,表现为水样白带。以上生理性水样白带,通常不伴有颜色、气味等变化。

病理原因

下生殖道炎性疾病

水样白带如伴随着性状、颜色、气味变化,或者出现外阴阴道瘙痒、灼热等不适感,需考虑是否合并下生殖道炎症。

(1)细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为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混合感染,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稀薄水样,有鱼腥臭味,可伴有轻度外阴瘙痒或烧灼感。细菌性阴道炎发病可能与性伴侣多、性生活频繁、阴道冲洗、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行实验室阴道分泌物检查发现“线索细胞”、胺试验阳性等确诊。可通过口服或局部使用抗厌氧菌药物治疗。

(2)滴虫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为感染阴道毛滴虫引起的阴道炎症,表现为外阴瘙痒、泡沫状黄色细胞水样分泌物,常与不洁性生活有关,如多个性伴侣或伴侣有不洁性生活史等。通过阴道分泌物显微镜下检出滴虫或阴道毛滴虫培养法等确诊。主要治疗药物包括甲硝唑或替硝唑。

(3)念珠菌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外阴阴道炎症,临床表现为外阴阴道瘙痒、灼热感,白带增多,部分患者白带呈水样。该病常与患者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抗生素、糖尿病史等原因有关。通过湿制剂或实验室革兰氏白带染色发现念珠菌假菌丝或芽孢确诊。治疗以去除诱发因素、抗真菌药物治疗为主。

(4)宫颈炎:宫颈炎症包括宫颈阴道部炎症和宫颈管黏膜炎症。患者因不洁性生活、多个性伴侣等感染病原体如沙眼衣原体或淋病奈瑟菌所致。如不能及时治疗,则感染可上行,继发不孕。患者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灰色、淡黄色水样,或伴有异味;同时伴有接触性出血、不规则阴道出血等。对分泌物中白细胞及病原体检测可确诊。治疗的目标为消除感染,阻止炎症上行感染子宫内膜或输卵管等。

(5)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炎主要由宫腔操作或妇科手术后,细菌通过多种感染途径进入子宫内膜创面感染引起,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有水样白带;持续或间歇性的下腹部疼痛,在性交、排尿或排便时加重;阴道异常出血;发热寒战;性交痛;尿频尿急等。子宫内膜炎症状可能因感染病原体不同、感染严重程度以及机体免疫而有所不同。通过宫颈分泌物涂片检查或培养等可明确病原体。部分症状不典型患者可行子宫内膜组织病理检查,明确是否存在炎症或相关病理改变。治疗以消除病原体,降低后期并发症为目的,一般以抗生素治疗为主。

妇科肿瘤性疾病

(1)黏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为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如肌瘤堵住宫颈口或因蒂长脱落在阴道内,常出现水样白带。大多数患者通常还出现异常子宫出血、痛经、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贫血、不孕、复发性流产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切除或高能聚焦超声等。

(2)输卵管恶性肿瘤:水样白带是输卵管恶性肿瘤一个重要的临床症状,阴道排液呈间歇性,无明显规律;可伴有腹部疼痛、腹部包块和腹水。除了妇科检查外,还应进行妇科超声、影像学、肿瘤标志物等检查明确。

(3)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早期有水样白带,常伴有颜色或异味。随着病情进展,如合并肿瘤组织坏死、感染,则逐渐转为脓性、脓血性或淘米水样液体从阴道排出。有些患者同时伴有腹部疼痛、阴道不规则出血或月经不规律等。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有肥胖、糖尿病者、高血压、卵巢内分泌失调等。如有上述高危患者发生水样白带,伴有血丝水样分泌物或异常子宫出血等时,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

(4)宫颈管腺体疾病:从良性的小叶状宫颈管腺体增生(LEGH)、癌前病变如不典型叶状宫颈腺体增生(ALEGH)和胃型原位腺癌(gAIS),逐渐进展为宫颈胃型腺癌(GAS)和宫颈微偏腺癌(MDA),可以单独发生、2种及以上病灶同时存在。这类疾病临床表现均可为阴道大量排液,部分患者合并阴道出血、腹痛等。术前诊断比较困难,宫颈细胞学检查及活检容易漏诊。当患者出现大量阴道排液或宫颈肿块时,应引起妇科医生的高度警惕,可完善妇科超声、盆腔MRI等影像学检查,进一步考虑宫颈锥切术、多次锥切或宫腔镜检查后明确诊断。

(5)小叶状宫颈管腺体增生:小叶状宫颈管腺体增生为良性病变,通常是生育年龄和绝经后妇女宫颈组织标本检查时意外发现。部分患者存在阴道大量排液,少数患者表现为宫颈肿块、不规则阴道流血,合并黑斑息肉综合征、卵巢黏液性囊腺瘤等。通过CT或MRI提示宫颈管有多囊性病变。

(6)不典型叶状宫颈腺体增生:不典型叶状宫颈腺体增生为胃型腺癌的癌前病变,临床表现主要为水样白带。当合并胃型原位腺癌或宫颈胃型腺癌时,可能伴阴道流血。患者行妇科超声提示宫颈管高位蜂窝状或者宫颈多发囊性改变。

(7)胃型原位腺癌:病变部位多位于宫颈转化区,为胃型黏液腺癌的癌前病变,可进展为胃型腺癌。其发病原因可能与炎症刺激、不良生活习惯或遗传等有关。患者大多数没有症状,通常为宫颈癌筛查或在治疗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时意外发现。少部分患者会出现阴道排液或阴道异常出血。

(8)宫颈胃型腺癌:该病多见于生育期女性,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临床症状表现以阴道排液最常见,甚至出现持续性大量黏液或水样分泌物。患者行妇科检查可发现宫颈桶状增大、质地硬、宫颈管占位等。妇科超声及影像学检查存在宫颈体积增大、宫颈部位回声异常,宫颈可有多发囊性、囊实性或实性病灶。

(9)宫颈微偏腺癌:该病发病率较低,病变部位较深而难以取得病变组织,使早期确诊率较低。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阴道大量水样或黏液样排液、宫颈增大、宫颈质地硬。部分患者存在不规则阴道流血或接触性出血、间歇性下腹痛腹胀等。在临床,当患者出现阴道大量流液而不能用尿漏、尿失禁、炎症解释,尤其妇科检查发现宫颈呈桶状肥大时,需警惕宫颈微偏腺癌的可能。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