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膜后早期引产对足月胎膜早破产妇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作者: 黄训敏
摘要:目的 探讨破膜后早期引产对足月胎膜早破(TPROM)产妇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TPRO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破膜后均予以引产干预,观察组于破膜后24 h内引产,对照组于破膜后24 h内引产,比较两组分娩方式、母婴结局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77.14%)高于对照组(45.71%),剖宫产率(17.14%)低于对照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不良结局发生率(5.71%)、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2.86%)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ROM产妇早期引产能够改善分娩方式,提高自然分娩率,预防母婴不良结局,确保母婴生命安全。
关键词:足月;胎膜早破;破膜;早期引产;分娩方式;母婴结局
胎膜早破(TPROM)是指临产前胎膜自发破裂。根据妊娠时间可将胎膜早破分为足月与未足月两种,在孕晚期较为常见,可诱发羊水过少、胎儿窘迫、胎盘早剥等不良事件,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1]。临床治疗以保胎为主,尽可能延长妊娠时间,抑制宫缩,以便胎儿继续在宫内发育。对于足月胎膜早破,及时终止妊娠是保证母婴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破膜后12 h内、破膜后24 h内为常见的引产时间点,不同时间段引产可能会对母婴结局造成不同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破膜后早期引产对产妇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TPRO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28.24±3.75)岁;体重59~84 kg,平均体重(71.48±6.24) kg;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8.89±0.76)周;经产妇12例,初产妇23例。对照组: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28.51±3.85)岁;体重59~85 kg,平均体重(71.67±6.43) kg;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8.96±0.81)周;经产妇13例,初产妇2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TPROM诊断标准[2];均为单活胎,头位;均为无诱因自然破裂;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妊娠期间合并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不耐受研究干预方案;伴有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无法进行正常交流;脏器功能衰竭。
1.2 方法
两组产妇入院后均进行产前检查、胎心监护。在病床上铺垫产褥垫,产妇仰卧,抬高臀部,保持会阴部清洁,密切观察有无出现临产征象,测量体温,检查血常规,询问产妇有无不适。重点观察胎心率、宫体有无压痛、阴道分泌物等,视产妇实际情况进行引产干预。
对照组于破膜后24 h内引产,观察组于破膜后24 h内引产。引产方法:给予产妇2.5 U缩宫素(国药准字H43020206)静脉滴入,初始滴速为
8滴/min,之后根据孕妇胎心、宫缩等情况调整滴数,每隔15 min调整1次滴数,每次倍增,直至有效宫缩出现,即10 min内出现3次宫缩,且每次至少持续30 s,压力达到50~60 mmHg。若40滴/min的情况下产妇仍未出现有效宫缩,可减少滴数,增加1%浓度,之后根据产妇情况调整用药方案。引产期间若出现胎心异常、频繁宫缩等不良事件,应先停止用药,待恢复正常后继续使用缩宫素。若持续12 h仍无临产迹象,则停止用药,次日可再次进行缩宫素引产,而次日再次静脉滴注缩宫素8 h
仍未临产,则可视为引产失败。引产期间密切评估产妇宫颈Bishop评分,一旦出现宫内感染指征或胎儿异常表现,需及时通过剖宫产终止妊娠。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包括自然分娩、产钳助产和剖宫产。(2)比较两组产妇不良结局:主要观察产妇产褥期感染(产后24 h体温>38 ℃;子宫体压痛、复旧不良;会阴伤口红肿压痛或下腹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异常升高)、产后出血(剖宫产失血量>1 000 mL,自然分娩产后24 h出血量>500 mL)和绒毛膜羊膜炎(体温>38 ℃、脉搏≥100次/min、胎心率≥160次/min)发生率。(3)比较两组新生儿不良结局:观察肺炎、呼吸窘迫、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评估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从心搏速率、皮肤颜色、肌张力、呼吸、反射等方面评估,每项2分,共计10分,分值越高新生儿整体状况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产妇不良结局比较
观察组产妇不良结局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5.7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新生儿不良结局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为2.86%,低于对照组的22.8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1min、5min 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胎膜为胎儿生长发育提供了安全空间,主要用于保护羊水与胎儿,防止阴道逆行感染,当宫压过高或出现宫内感染时会大大增加胎膜脆性,使其破裂[3]。胎膜破裂后羊水短时间内大量流失,降低胎儿缓冲能力,增加胎儿宫内窘迫、产妇宫内感染等发生风险,提高剖宫产率,甚至威胁母婴生命安全。TPROM发生后,羊水可促使蜕膜、子宫细胞产生前列腺素,从而诱发宫缩,约70%的产妇可在破膜后24 h内自然临产,无需进行其他引产干预,进行正常治疗即可[4]。但很多TPROM产妇破膜后需要较长时间才出现自然临产迹象,随着破膜时间延长,母婴感染风险大大增加。因此,临床需对TPROM产妇及时进行引产,预防母婴不良结局。
如何选择引产时机是当前临床研究重难点[4]。既往临床常将破膜24 h作为临界点,TPROM产妇破膜时间<24 h往往被认为宫颈不成熟,引产成功率较低可,增加剖宫产率,但随着时间延长,感染风险增加[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不良结局发生率、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
1 min、5 min 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TPROM产妇破膜后早期引产能够改善分娩方式,保障母婴安全。胎膜可形成密闭无菌环境,阻止外界物质入侵,为胎儿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环境,是保障呼吸、营养供给的重要结构。胎膜破裂,羊水流失,减弱了子宫壁对压力的缓冲能力,对胎儿血液循环、宫内环境均造成不良影响,增加胎儿宫内窘迫、肺炎等发生风险,影响新生儿结局。胎膜早破后,阴道内的细菌会不断上行进入宫腔引发感染,且宫腔感染会影响子宫血流动力学,进一步威胁胎儿健康。因此,TPROM产妇破膜后早期引产可提高阴道分娩成功率,改善母婴结局,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TPROM产妇早期引产能够改善分娩方式,提高自然分娩率,预防母婴不良结局,确保母婴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白玉滢,丰丽娟,高捷,等.足月胎膜早破经阴道分娩临床合理用药[J].人民军医,2020,63(3):293-296.
[2]王菲菲,陈琼,李炜汉,等.足月胎膜早破孕妇阴道微生态失衡及血清B7-H4、IL-6、IL-22水平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1,29(7):1467-1469,1474.
[3]李凌洁,苏静,高海霞,等.颊粘膜含化米索前列醇在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促宫颈成熟中的应用[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0,41(1):96-99.
[4]党志霞,杨梅琳,李敏,陈盈珏.地诺前列酮栓用于低子宫颈评分胎膜早破引产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2,38(10):1016-1019.
[5] 吴昊旻,张继红,梁旭霞.时机选择对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破膜后引产预后影响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9,47(7):708-709.
[6]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胎膜早破的诊断与处理指南(2015)[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5,18(3):16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