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白内障术后的效果观察

作者: 高赟燕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白内障术后的效果观察0

摘要: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泪膜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4年3月于我院进行白内障手术的10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抽签法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52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干眼症状、泪膜功能指标和裸眼视力。结果  实验组护理后视物模糊、视物色彩改变、眼睛干涩、异物感、畏光症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泪液分泌多于参照组,泪膜破裂时间长于参照组,泪液渗透压低于参照组,泪膜表面性状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白内障术后干眼症,可有效缓解患者干眼症状,改善泪膜功能,提高视力水平,改善预后。

关键词:干眼症;泪膜;临床护理路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裸眼视力

手术是治疗白内障所致视力下降最为有效的方法[1]。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患者对视觉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术后并发症同样成为白内障手术治疗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2]。干眼症为白内障术后常见并发症,常累及双眼,患者可感到眼疲劳、异物感、干涩感,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眼部烧灼感、酸胀感、眼红、眼痛、畏光等症状。干眼早期仅轻度影响视力,若疾病继续进展,则可发展为角膜损伤,此时患者常表现为眼痛明显加剧,难以忍受,晚期可出现角膜溃疡、穿孔或继发感染,也可形成瘢痕,严重影响患者视

力[3~4]。目前,临床上常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进行治疗,同时结合良好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眼睛干涩和视疲劳[5]。本研究旨在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泪膜护理中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3月~2024年3月于我院进行白内障手术的10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抽签法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52例。参照组男25例,女27例;年龄50~79岁,平均年龄(64.23±3.15)岁。实验组男23例,女29例;年龄52~79岁,平均年龄(65.53±3.3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明确诊断需行白内障手术治疗,且应用玻璃酸钠治疗;患者知情并同意手术。

排除标准:合并眼部感染性疾病;合并糖尿病性虹膜病变;有精神障碍不能配合操作;研究中途退出或死亡。

1.2 方法

1.2.1 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给予患者用药指导、心理干预、饮食指导等,告知患者手术注意事项,做好安全防护,定期复查。

1.2.2 实验组予以临床护理路径

(1)入院护理:向患者介绍病室环境以及规章制度,通过与患者或家属交流获取患者基本资料并登记,向患者介绍其主治医生与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玻璃酸钠治疗、白内障手术、干眼症等相关知识。教授患者一些简单的认知技巧,如正向思考、放松训练等,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白内障患者常因视力下降、生活不便等原因感到沮丧和焦虑,应给予患者情绪上的支持与安慰,通过倾听、理解和同情,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增强面对疾病的信心。

(2)手术护理:病房护士、手术室护士、患者三方共同核对患者相关信息,如手术腕带基本信息,查看眼别提示牌及术眼散瞳情况等。手术室护士为患者清洁眼周皮肤及冲洗结膜囊,保持眼部清洁,预防手术感染,便于医生术中操作。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借用垫巾或垫枕等,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为提高患者配合度,将其双手轻轻固定于身体两侧,以免污染无菌区域,同时给予低流量吸氧,术中动态监测生命体征。手术结束后,及时告知患者手术情况。

(3)术后护理:告知患者采取平卧位或健侧卧位休息,以减少眼部肿胀和疼痛;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用眼,以免影响伤口愈合和视力恢复;遵循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原则,尽量避免辛辣及刺激性食物和饮料。指导患者进行干眼症泪膜护理,做法是洗净双手,使用40 ℃左右的热毛巾热敷眼睑

10 min;轻闭双眼,左手食指向外轻拉外眼角,右手食指沿睑板腺开口自上而下轻轻按摩;按摩下眼睑时,自下而上轻轻按摩。左眼按摩方法与右眼一致。按摩时力度不宜过大,以不压迫眼球为宜。恢复期间避免揉眼或用力擦拭眼睛,以免引起感染或其他并发症。避免接触污秽的物品和化学物质,如灰尘、粉尘和烟雾。避免长时间用眼,延长闭眼时间。告知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使用抗菌消炎药,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避免自行停药或改变用药剂量。

(4)出院护理: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居家护理以及自我管理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诊。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干眼症状发生率:如视物模糊、视物色彩改变、眼睛干涩、异物感、畏光症状等。(2)比较两组泪膜功能:1)泪液分泌试验,在特定时间内观察置于下眼睑的滤纸条浸润的长度,测定泪液生成量,正常为10~15 mm,<1 mm为低分泌,<5 mm为干眼。2)泪膜破裂时间,在患者结膜囊内滴入5~10 L的荧光素钠或使用荧光素纸条,而后瞬目数次,平视前方。测量者在裂隙灯显微镜的钴蓝光下,用宽光带观察,从最后一次瞬目后睁眼至角膜出现第一个干燥斑的时间记为泪膜破裂时间,正常为10~45 s,<10 s为泪膜不稳定。3)泪液渗透压,检测泪液中的溶质浓度,正常<295~309 mOsm/L,>312 mOsm/L可诊断为干眼症。4)泪膜表面性状:Ⅰ~Ⅱ级属于正常状态,Ⅲ~Ⅳ级偶尔出现眼干症状,Ⅴ级属明显干眼症。(3)比较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在同一检查室、光线明亮的地方进行检查,答错一次重新检查,检查2次后确认最终视力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干眼症状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干眼症状发生率为7.69%,低于参照组的23.0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泪膜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护理前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泪液渗透压、泪膜表面性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泪液分泌量多于参照组,泪膜破裂时间长于参照组,泪液渗透压低于参照组,泪膜表面性状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裸眼视力比较

两组护理前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裸眼视力均明显改善,且实验组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白内障手术可损伤角膜神经,降低角膜知觉,以及对角膜上皮造成的损伤,均可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引发干眼[6]。术后炎症反应可损伤杯状细胞,导致黏蛋白缺乏,进而引发干眼。术中使用麻醉剂、术后某些眼药水可引起角膜上皮点状剥脱以及角膜知觉减退,使泪液分泌下降,眨眼次数减少,从而导致干眼[7~8]。所以术后还需配合有效的护理,保障治疗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是指针对某种疾病或手术制定规范化和系统化护理计划,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行为,从而改善患者预后[9]。临床根据疾病或手术特点、患者需求,确定临床护理路径的整体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具体的临床护理步骤,如患者接收、术前准备、手术过程、术后护理等。每个临床护理步骤详细规定患者护理所需的具体措施和要求,如体征监测、用药计划、护理操作等。同时,为每个步骤规定合理的时间,确保患者在规定时间内得到相应的护理服务。护理人员、医生和患者之间相互协作,及时沟通病情和治疗计划。临床护理人员按照路径要求,详细记录和反馈护理实施的情况,并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疾病。本研究发现,实验组护理后视物模糊、视物色彩改变、眼睛干涩、异物感、畏光症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泪液分泌多于参照组,泪膜破裂时间长于参照组,泪液渗透压低于参照组,泪膜表面性状优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白内障术后干眼症,可有效缓解患者干眼症状,改善泪膜功能,提高视力水平,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许懋,祁勇军,杨旸,等.撕囊碎核镊预劈核技术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J].国际眼科杂志,2023,23 (6):1024-1028.

[2]许博,董诺,冯姝颖,等.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合并轻度干眼症白内障患者术后干眼症状影响[J].临床军医杂志,2023,51(5):531-533.

[3]霍蒙蒙,王琇,高雪,等.不同手术方式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干眼症状的影响[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22,24(2):116-122.

[4]姚克,闫晨曦.重视白内障围手术期干眼的防治管理[J].中华眼科杂志,2020,56(6):409-413.

[5]李卓.联用普拉洛芬和玻璃酸钠对接受白内障手术后发生干眼症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 2019,17(23):96-97.

[6]孙鹏飞,孙乐红.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干眼症对患者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的改善评价[J].糖尿病天地,2023,20(10):115-116.

[7]陈瑜,朱佳丽,张博.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干眼症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7(34):110-114.

[8]岳千秋,闫嘉纹,张沛沛.聚乙烯醇联合玻璃酸钠在白内障术后干眼症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3,20(18):2734-2737.

[9]郭丽莹.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6):303-304.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