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胎膜早破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 李琴
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胎膜早破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12月我院收治的305例膜早破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52例)和观察组(15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循证护理。比较两组产程、分娩方式、负性情绪以及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第一、第二及第三产程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显著缩短胎膜早破产妇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缓解产妇负性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胎膜早破;循证护理;产后感染;产程时间
胎膜早破是指产妇临产前胎膜出现自然破裂,其中不足37周的胎膜早破为未足月胎膜早破。胎膜早破是围生期最常见的并发症,可提高早产率[1~2]。循证护理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可结合既往的护理经验及理论依据,优化围生期产妇护理措施,具有科学性、可信性,有助于改善产妇预后[3]。本研究旨在探讨循证护理在胎膜早破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12月我院收治的胎305例胎膜早破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52例)和观察组(153例)。对照组年龄23~41岁,平均年龄(29.49±2.07)岁;产次1~4次,平均产次(2.51±0.21)次;孕周28~39周,平均孕周(34.52±2.08)周。观察组年龄22~42岁,平均年龄(29.54±2.12)岁;产次1~4次,平均产次(2.53±0.24)次;孕周28~40周,平均孕周(34.54±2.10)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确诊为胎膜早破;产妇阴道口有液体流出,性状稀薄如水样;均为单胎妊娠;愿意配合研究治疗。排除标准:存在感染性、免疫疾病;合并其他妊娠期并发症;认知异常,难以正常沟通交流。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产妇入院后,给予其常规心电监护,监测血压、脉搏、心率等指标波动情况。结合产妇营养状况,为其制定健康、营养均衡的膳食计划。产妇分娩过程中,注意观察其身体情况、面色等,有异常及时告知医师处理。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循证护理
(1)循证问题及方法:构建循证护理小组,查找、分析发生胎膜早破的案例、处理方式和结果。借助知网、万方等医学数据平台,查询对应的文献资料,结合既往临床治疗和护理经验查找其中的不足,经组内成员讨论后完善,预防产后感染。
(2)循证方案开展:将产妇分为足月(37周及以上)和未足月(<37周)。足月者,如果其胎膜早破18 h,并未分娩则可引产;未足月者,需要遵医嘱予以地塞米松,减轻宫内窘迫,并注意产妇子宫收缩状况是否发生异常。
(3)体位干预以及饮食、生活指导:如产妇有臀先露等胎位不正的状况,可辅助其将体位更改为膝胸卧位,维持胸贴床,双腿弯曲与床面垂直的半卧姿势。结合产妇个体体重、身高、喜好等习惯制定饮食计划,予以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等配比合理的饮食干预,同时确保其摄取充足的铁、钙、叶酸等营养素。嘱产妇勤换内衣裤、卫生巾,确保阴道卫生清洁。
(4)产程干预:密切观察子宫收缩频率、强度、宫口张开程度,监测产程,并予以临床指导。指导产妇借助正确的体位加速产程,可变换下蹲、站立或侧卧等不同体位,加快分娩。引导产妇饮水,增强分娩耐力、体力。为避免产后出血,可对产妇进行子宫按摩,如有需要可遵医嘱应用促凝血药。
(5)心理干预:积极与产妇沟通,了解产妇的情绪变化,告知产妇胎膜早破的原因、处理方式以及自然分娩的优势,引导其积极面对生产,增强角色转变意识。尽量满足产妇的需求,减轻不良情绪。了解产妇的兴趣爱好,为其准备喜爱的书籍以供阅读。嘱家属多陪伴产妇,予以支持和鼓励,转移其紧张、焦虑感。播放悠扬舒缓的轻音乐,缓解产妇压力,并为产妇按摩头部,减轻神经紧绷感。为产妇营造轻松、整洁干净的住院环境,调节产房内温湿度,减少人员探视次数和时间,避免强光照射,营造良好的休息环境。
(6)预防感染:密切观察产妇心率、血压、体温等各项生命体征,以及羊水颜色、形状,如有感染表现,立即告知医师处理。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产程。
(2)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包括自然分娩、剖宫产发生情况。
(3)比较两组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焦虑、抑郁情况,得分越高,产妇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4)比较两组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程比较
观察组第一、第二及第三产程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负性情绪比较
两组干预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产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5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胎膜早破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胎膜发育不良、感染、子宫颈功能不全、宫腔内压力异常、创伤和机械性刺激等。及时对胎膜早破进行有效干预能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4]。由于部分产妇缺乏对病情的科学认识,胎膜早破后往往出现较多不良情绪,加重病情,因此对其开展科学的护理极为重要[5]。
循证护理基于循证医学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进而开展科学的护理干预,相较于常规护理,可予以产妇更为有效的护理[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第一、第二及第三产程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循证护理可有效缩短胎膜早破产妇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在循证护理的应用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建立循证护理小组,确定循证问题,并结合既往经验、文献支持确定护理方法,护理效率较高。在产程干预内,护理人员实时监测产程、宫缩频率、宫口张开程度等,并予以产妇口服液体,有利于促进产妇分娩。产后,护理人员对产妇进行子宫按摩,可促进子宫收缩[7~8]。此外,通过予以产妇体位、饮食和生活指导,制定充足、营养均衡的饮食计划,可确保产妇摄入足够的营养素。通过指导产妇合理规划休息、活动时间,可使其有充足的体力进行生产,提高自然分娩率[9]。
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循证护理可改善胎膜早破产妇负性情绪,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在循证护理的应用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心理干预评估、分析产妇情绪,并告知胎膜早破的原因、处理方式,有利于帮助其完成角色转变[10]。同时,护理人员通过环境护理,为胎膜早破产妇营造干净、整洁、舒适的住院环境,可使产妇心理上得到放松,减轻负性情绪[11]。此外,通过实时观测产妇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关注羊水性状等措施,可显著降低胎膜早破产妇并发症发生率[12]。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可显著缩短胎膜早破产妇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缓解负性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黄丽云.心理护理在胎膜早破产妇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3,21(15):96-100.
[2]刘丽娜.心理护理在胎膜早破产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7):42.
[3]付瑞华,高秋林,周敏.个性化综合护理对胎膜早破患者不良情绪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19(3):148-151.
[4]黄冬梅,潘艳珍,钟小庆.成功案例分析下的支持性心理护理在胎膜早破产妇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3):151-153.
[5]李燕青.研究胎膜早破产妇在治疗期间实施询证护理的临床[J].饮食保健,2021(19):174.
[6]周亚,张静,张进凯.基于循证证据的针对性护理在胎膜早破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19(8):143-146.
[7]韩洋.人性化护理在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中的护理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6):168-169.
[8]陆镜明,陈晓媚,陈彦霞.助产士产前门诊联合心理护理在胎膜早破孕产妇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21):89-92.
[9]顾梦如.产科规范化护理对提高胎膜早破母婴安全性的重要意义[J].中国标准化,2021(22):229-231.
[10]张丽珠,曾凤梅,谭美衡.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胎膜早破产妇宫内感染的效果观察[J].妇幼护理,2022,2(6):1268-1270,1274.
[11]邸彤彤.循证护理对胎膜早破合并产褥期感染产妇的生产结局及氧化应激状况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2,37(3):399-402.
[12]谭新容.研究循证护理在胎膜早破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疗,2021,40(4):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