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自护能力、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 李丽君

摘要:目的 探讨个体化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20年2月~2024年2月收治的78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个体化延续护理,比较两组血压、自护能力、生活质量、不良情绪及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干预后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自护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不良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体化延续护理可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自护能和生活质量,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增强血压控制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高血压;个体化延续护理;生活质量;不良情绪;自护能力;满意度

高血压是临床多发疾病,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生活节奏加快、人口老龄化、不良饮食习惯、工作压力增加等,发病率显著增加,对患者健康及生活均产生消极影响[1]。高血压为慢性病,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很多患者会出现不良情绪,影响治疗依从性,不利于疾病预后[2]。因此,临床需积极探索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个体化延续护理的以患者为中心,结合患者实际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保障血压控制效果[3]。本研究旨在探讨个体化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20年2月~2024年2月收治的78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男20例,女19例;病程3~11年,平均病程(7.14±0.29)年;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5.17±3.05)岁。研究组男22例,为17例;病程2~12年,平均病程(7.19±0.30)年;年龄52~79岁,平均(65.15±3.0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明确诊断为高血压;对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意识清醒,可以正常沟通;病史资料齐全。排除标准:精神障碍;凝血功能障碍;免疫系统异常;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恶性肿瘤;血液疾病;依从性差;严重感染及传染性疾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对患者进行口头健康指导,帮助其掌握出院后相关注意事项,保障患者安全;实施常规用药指导,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有效性;告知患者按时到院复诊,方便及时了解病情恢复情况。

1.2.2 研究组给予个体化延续护理

(1)组建个体化延续护理团队: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工作,采取电话回访或家访的形式进行针对性健康指导。定期组织小组培训,提高护理技能。在实际护理干预中,对患者情绪健康状况进行分析,保障护理的有序实施,提高患者依从性及配合度。

(2)健康教育:出院前通过多媒体、视频、图片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指导,提高患者认知,帮助患者掌握血压监测方法,加强自我管理。通过微信平台,在群内发送相关信息,及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鼓励患者及时提出问题,耐心为其解答。建立电话随访系统,定期与患者沟通,与患者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增加互信与合作,每周随访2次。

(3)个体化行为干预:部分年龄较大者多存在合并症,护理人员需及时高度重视,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坚持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血脂指标等,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在患者出院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正确用药指导,保持用药方法、时间、剂量等,保障用药安全。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行为及生活习惯,嘱患者戒烟戒酒。

(4)个体化心理指导:对患者出现的情绪状况进行分析,根据SAS、SDS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鼓励患者参加社会活动,保障健康心理状况,积极面对疾病。对患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指导其正确的情绪疏导方法,有效宣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配合度和依从性。

(5)个体化饮食指导:根据患者血压调整饮食结构,忌高脂食品,重视补充微量元素,多摄取膳食纤维,共同制定制作饮食计划表。

(6)个体化锻炼指导:告知患者健康锻炼对血压控制的积极意义,指导其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制定运动计划,根据自身状况控制运动时间和运动量,坚持循序渐进原则。

(7)个体化血压监测:出院后注意血压监测,及时记录。若血压波动剧烈,需及时入院接受相关检查及治疗。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血压:包括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2)比较两组自护能力:采用ESCA量表评估,包括4个维度43个项目,总分0~172分,分数越高自护能力越强。(3)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估,分数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高。(4)比较两组不良情绪:采用焦虑(SAS)、抑郁(SDS)自评表评估,分数越高患者不良情绪越严重。(5)比较两组满意度:采用自制量表评估,85~100分为满意,60~84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满意+基本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血压比较

护理前两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SBP、DBP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自护能力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自护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自护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2.4 两组不良情绪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2.5 两组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高血压病是临床多发疾病,主要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对血管紧张素敏感,若血压控制效果不佳,随着病情进展,可引发多种并发症[4~5]。住院期间患者治疗和护理依从性较高,有效保证药物治疗效果,但出院后如何保持较高的护理能力,使患者规律服药,为临床研究重点[6~7]。

个体化延续护理从多个方面进行干预,包括饮食、运动、用药、心理疏导等,有效达到预期目的,控制血压,同时缓解患者不良心理。在实际护理干预过程中,将网络平台引入护理工作中方便护理人员及时对患者病情进行监测,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而纠正错误认知,提高其自护能力。此外,通过微信平台实时推送疾病相关知识,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养成健康的饮食及生活习惯,实现自我保健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干预后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自护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不良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个体化延续护理可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自护能和生活质量,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增强血压控制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程桂女.个体化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8):1168-1169.

[2]黄碧惠.个体化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5):35-38.

[3]刘彩燕,姚荔荔,刘晓艳.个体化延续护理对高血压并糖尿病糖脂代谢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8):47-49.

[4]萧艳玲.高血压患者实施个体化延续护理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18):31-33.

[5]赖华淼.个体化延续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31):94-96.

[6]董丽秀,吴燕逢.个体化延续护理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30):4307-4309.

[7]萧艳玲.对高血压患者实施个体化延续护理对其生存质量的作用探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24):60-6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