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APA理论的护理管理用于牙体牙髓病患者的效果研究
作者: 朱玲玲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HAPA理论的护理管理应用于牙体牙髓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22年2月~2023年9月收治的10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给予基于HAPA理论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咀嚼功能水平及满意度结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出血指数、牙龈指数、咀嚼效率、咬合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过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HAPA理论的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牙体牙髓病患者治疗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咀嚼功能。
关键词:牙体牙髓病;HAPA理论;护理管理;牙龈指数;出血指数
牙体牙髓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因多种因素影响导致的牙齿硬组织、牙髓组织病损,并形成无机质脱矿和有机质分解,可对患者口腔功能以及正常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1]。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变,牙体牙髓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使患者口腔功能受限。在对患者进行干预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好相关的治疗工作,还需要为患者提供科学、完善的护理管理措施,充分保障患者口腔环境,减少口腔异常状态对患者所造成的影响[2~3]。基于HAPA理论的护理管理是结合自我效能研究形成的健康行为过程护理,以患者自我管理效能为基础,形成对影响口腔健康的具体护理行为管理措施,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口腔健康和口腔功能[4~5]。同时,强调患者做好影响口腔健康情况的行为管理,减少风险因素对患者产生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医院2022年2月~2023年9月收治的10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基于HAPA理论的护理管理应用于牙体牙髓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22年2月~2023年9月收治的10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1~77岁,平均年龄(44.27±5.36)岁。研究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44.31±5.3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确诊为牙体牙髓病[6];患者意识清晰,可正常交流;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有详细的了解,并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的骨骼病症,无法接受口腔治疗;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依从性差或中途退出;先天性或其他疾病、外力创伤等因素造成的牙体、口腔功能受损。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管理
向患者详细讲解治疗、护理工作的相关内容,并对其作用机制、效果等进行具体说明,提升患者的认知水平和依从性。叮嘱患者按照医嘱进行服药,不可随意进行调整。每周至少对患者进行1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口腔功能状况,为患者答疑解惑。
1.2.2 研究组给予基于HAPA理论的护理管理方案
(1)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小组:由多位医护人员组成,包括1名护士长、5名基层护理人员,并搭配2名主治医师、1名心理咨询师。小组全部成员需认真学习关于HAPA理论的有关内容,并对相应的核心理念等具备深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小组护理人员需具备3年及以上工作经验,医师需具备5年及以上工作经验。小组成员在制定护理管理方案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患者具体病况及其他基本信息,开展综合讨论分析,完善护理管理方案。
(2)行为信念干预: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向患者详细解释牙体牙髓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疾病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过程,加强其理解和记忆。增强患者的健康意愿,通过成功案例分享、患者经验交流等方式,激发其对健康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帮助患者认识到采取健康行为对于改善病情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包括饮食调整、口腔清洁、定期复查等内容,并明确每个阶段的目标和行动步骤。提供持续的支持和反馈,在患者采取行动的过程中,给予持续的关注和支持,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和困惑。定期对患者的进展进行评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鼓励患者坚持健康行为。加强患者心理支持,关注其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缓解其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通过心理疏导、放松训练等方式,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提高应对疾病的能力。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采用依从性量表进行评估,完全依从≥90分,基本依从90~80分;不依从<80分。总依从完全依从+基本依从。(2)比较两组咀嚼功能:包括出血指数、牙龈指数、咀嚼效率和咬合力。(3)比较两组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满意度评价量表评估,包括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比较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依从率为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咀嚼功能比较
研究组干预后出血指数、牙龈指数、咀嚼效率和咬合力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高过对照组(P<0.05)。
3讨论
口腔疾病可对患者正常生活及口腔健康产生极大影响。牙体牙髓病是因患者在生活中受外部因素影响而出现的牙齿硬组织、牙髓组织进行性病理性损伤,可对牙齿结构、口腔组织等都造成影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对患者口腔健康及身心状况造成负面影响[7~8]。
牙体牙髓病主要有两大类别:一类是发生于牙体组织的疾病,包括发生于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骨质的龋齿,外伤,发育不全等疾病;另一类是发生于牙髓组织的疾病,如牙髓炎、根尖周炎等[9~10]。两类不同的牙体牙髓病都是因患者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导致牙体组织出现局部病变,不能与牙床、牙神经等组织形成稳固的结构,出现明显的自发性、阵发性疼痛,且疼痛程度较为剧烈,可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心压力。造成患者出现牙体牙髓病的主要原因有细菌感染、化学刺激、物理刺激等,这些外部因素使患者牙体在长期侵蚀;或严重外力创伤导致牙髓组织出现损伤,出现牙体缺损、疼痛、出血、牙髓充血等临床症状。针对牙体牙髓病,可根据患者牙髓损伤情况选择牙髓切断、根管治疗、牙髓血运重建等治疗,帮助患者消除已经出现严重病变组织,并重建牙髓通路,恢复正常口腔功能[11~12]。
对牙体牙髓病患者开展治疗后,患者口腔功能会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但是口腔健康、口腔功能的恢复,需要长时间的管理和保护,为机体自愈和适应创建良好的基础。因此,必须对患者做好相关的护理管理,减少主观、客观因素对牙体牙髓及相关组织区域产生的影响,使患者能及早适应修复后的口腔组织结构[13~14]。HAPA理论,即健康行为过程理论,是一个描述个体从产生健康意愿到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的理论框架,认为个体在面对健康威胁时会经历几个关键的心理阶段,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形成行动的意愿、制定行动计划、采取行动以及维持行为。基于HAPA(健康行为过程)理论的牙体牙髓病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旨在通过一系列干预措施,提高对疾病的认识,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提高患者认知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患者康复[15]。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出血指数、牙龈指数、咀嚼效率、咬合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过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基于HAPA理论的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牙体牙髓病患者治疗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咀嚼功能。
参考文献
[1]刘湘雨,陈苇苇.牙体牙髓病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价值分析[J].婚育与健康,2024,30(4):127-129.
[2]蒋蕾,夏淑君.四手操作联合HAPA理论护理对牙体牙髓病病人的影响[J].循证护理,2023,9(20):3794-3797.
[3]陆雯,李曼琨,戴超,等.冰山理论联合延续性护理对牙体牙髓病患者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3,34(8):1072-1076.
[4]陈美珍.整体护理在门诊牙体牙髓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12):5-8.
[5]张铮,荀倩倩.全麻下儿童牙体牙髓病治疗的护理配合体会[J].人人健康,2023,(6):117-119.
[6]杨青.四手操作护理配合技术在口腔显微技术下根管治疗牙体牙髓病的应用效果[J].中华养生保健,2023,41(4):109-112.
[7]李青,闫卉.精细化整体护理对牙体牙髓病患者咀嚼功能、生活质量及疼痛程度的影响[J].医学信息,2023,36(1):165-168.
[8]陈淑仪,董霄岩,罗秋鸿.冰山理论护理干预对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9):66-69.
[9]祁文,叶莺,徐晶洁,等.基于健康行为过程理论护理模式在外伤性牙缺失即刻种植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3,20(18):2816-2820.
[10]何改霞,姬海瑞,马苗苗.牙周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可行性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21,19(4):103-105.
[11]石霞,王丽娟,李奕芳.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对牙周病患者牙菌斑控制效果及口腔保健行为的影响[J].养生保健指南,2019(18):120.
[12]李婷.个性化护理对牙体牙髓病老年患者的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分析[J].康颐,2022(1):58-60.
[13]王贝,汤俊岭,崔璐.综合性预防护理在牙体牙髓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19(6):149-151.
[14]高敏,陈珊珊,谢玲玲,等.健康行为过程理论护理模式在慢性牙周炎种植治疗患者中的效果评价[J].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2024,7(1):45-48.
[15]李结枝,郭敏.基于HAPA理论的护理管理在牙体牙髓病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全科护理,2021,19(13):1792-1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