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患者的“呼吸康复之旅”
作者: 吴美霞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疾病负担的“四高”特点。由于该病症状起初可能并不明显,又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什么是慢阻肺
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影响呼吸系统。其特点是呼吸道逐渐变得阻塞,导致呼吸困难、咳痰等症状的出现。
慢阻肺的主要症状
(1)慢性咳嗽:慢性咳嗽通常为首发症状。初起咳嗽呈间歇性,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显著。少数病例咳嗽不伴咳痰,也有部分病例虽有明显气流受限,但无咳嗽症状。
(2)咳痰:咳嗽后通常咳少量黏液性痰,部分患者在清晨较多;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常有脓性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这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早期仅于劳累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
(4)喘息和胸闷:喘息和胸闷不是慢阻肺的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有喘息,胸部紧闷感通常于劳力后发生,与呼吸费力、肋间肌等容收缩有关。
(5)全身性症状:病情较重患者可能会发生全身性症状,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抑郁或焦虑等。合并感染时,可咳血痰或咯血。
慢阻肺的治疗
慢阻肺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在慢阻肺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常用的药物包括支气管舒张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祛痰药和抗氧化剂等。其中,支气管舒张剂可以扩张支气管,减轻气道阻力,改善呼吸功能;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可以减少气道炎症反应,缓解呼吸困难;祛痰药可以促进痰液排出,改善咳嗽症状;抗氧化剂可以减少氧化应激对气道的损伤。具体选择哪种药物,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决定。
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包括呼吸康复训练、家庭氧疗、家庭无创通气、接种疫苗等。
呼吸康复训练
(1)缩唇呼吸法:用鼻吸气,缩唇做吹口哨样缓慢呼气。在不感到费力的情况下,自动调节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缩唇程度,以能使距离口唇30 cm处与唇等高点水平的蜡烛随气流倾斜又不易熄灭为宜。每天3次,每次30 min。
(2)腹式呼吸锻炼:患者取立位,体弱者也可取坐位或仰卧位,放松做深呼吸。一手放于腹部,一手放于胸前,吸气时尽量挺腹,也可用手加压腹部,呼气时腹部内陷,尽量将气呼出。一般吸气2 s,呼气4~6 s。用鼻吸气,用口呼气,要求缓呼深吸,不可用力,每分钟呼吸速度保持在7~8次。开始每日2次,每次10~15 min。熟练后可增加次数和时间,使之成为自然的呼吸习惯。
(3)体力训练:可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呼吸操、爬坡、步行、游泳和八段锦等。运动量逐渐增加,以身体耐受为宜,1~2周后可使心肺功能显著改善。
(4)强化呼吸肌:增加呼吸肌力量,能增强通气功能,改善呼吸急促的状态。可使用腹部重锤负荷法,即在进行腹式呼吸锻炼,尤其在吸气过程中,在腹部加重物以对抗腹部膨隆,使腹部辅助呼吸肌及横膈的运动强度增加。也可利用呼吸训练器具增强呼吸肌,如吸气训练仪,在吸气时增加抵抗力。
(5)体位引流:体位引流适用于痰多不能咳出的患者,但排痰时间不宜过长。分泌物少时以每天2次为宜,分泌物多时以每天3~4次为宜。每个部位5~10 min,如多个部位需要引流,不得超过45 min。年老体弱,患有严重心脏病和(或)高血压、心力衰竭及明显呼吸困难,紫绀,高热等患者,以及近期脊柱损伤或脊柱不稳定、肋骨骨折及严重的骨质疏松患者禁用。有支气管痉挛者,可先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宜在饭前进行。
(6)拍背排痰:将手屈曲成杯状,呈“空心掌”,或机械叩拍器叩击胸壁,通过震动使患侧部位支气管壁上的分泌物向较大支气管移动。应遵循“从外向内,从下向上”的顺序进行叩击。当患者咳嗽时,可酌情增加叩击次数。疑有肺栓塞、出血、疼痛严重、肿瘤等疾病的患者禁用。
(7)有效咳嗽:患者坐位或立位,上身略前倾,缓慢深吸气;屏气几秒钟后,腹肌用力收缩,张口连咳3声,咳嗽时可用手按压腹部,促进气体排出;停止咳嗽,缩唇将余气尽量呼出,连做2~3次。休息和正常呼吸几分钟后再重新开始。如深吸气诱发咳嗽,可试着断断续续分次吸气。
家庭氧疗
持续低流量低浓度,1~2 L/min,吸氧浓度为25%~29%,每天>15 h。吸氧可以改善呼吸困难症状,纠正缺氧状况。
家庭无创通气
对于存在严重CO2潴留的重度或极重度慢阻肺患者,无创正压通气可以改善症状,降低住院需求和病死率。
接种疫苗
年龄>65岁患者,推荐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和每5年接种肺炎球菌疫苗。
生活方式调整
(1)戒烟:长期吸氧是引发慢阻肺的主要原因。因为烟雾中很多有害物质会对支气管黏膜产生刺激,导致支气管黏膜损伤,从而诱发支气管黏膜的慢性炎症,导致支气管功能下降。
(2)合理饮食:低糖食品可以避免血液中的CO2过高,减轻呼吸负荷;脂肪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如黄豆油、花生油、玉米油;适当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以预防习惯性便秘;高蛋白饮食可以防止营养过剩,有助于强壮肌肉和骨骼;饮食清淡、易消化,尽量选择方便易煮的食品;少食多餐,每天可吃5~6餐,但不要吃太饱,避免腹胀和呼吸短促;没有特殊情况,平时注意多喝水,有助痰液排出;限制盐分摄入,少吃腌制或罐头食品。
慢阻肺的预防和管理
预防慢阻肺的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对于吸烟者,戒烟是降低慢阻肺发病风险的最有效措施。此外,避免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环境、加强职业防护和减少室内空气污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慢阻肺的发生。
对于已经患有慢阻肺的患者,日常管理至关重要。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戒烟限酒,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和过敏原。适当进行运动训练,提高运动耐力和心肺功能。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参与社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