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脑卒中 要点须记牢

作者: 冯国平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损伤。脑卒中由于发病突然,病情发展快,致死率很高。即便患者抢救过来,也可能出现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等后遗症,对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脑卒中的发病因素

高血压

高血压是脑卒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血压上升会引起脑部血液循环变化,引起头晕、头昏,甚至晕厥。所以,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注意监测自己的血压,遵医嘱口服降压药。

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是一种快速、不规则的房性心律,可能形成心房栓子。一旦栓子脱落,可导致脑栓塞而诱发缺血性脑卒中。所以,房颤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定期服药抗凝药,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充足的睡眠,并进行适当锻炼,从而达到预防脑卒中的目的。

吸烟酗酒

研究表明,吸烟会使脑卒中的风险成倍增加,被动吸烟也同样会大大增加脑卒中的概率。近期有研究数据表明,随着饮酒量的增加,血压水平和脑卒中发病风险会持续增加。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摄入过量的酒精会和治疗脑卒中的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的发挥。

高血脂

血脂过高会引起心血管疾病,增加脑卒中发病率。饮食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是治疗血脂异常的基础,同时遵医嘱长期服用他汀药物,能够显著降低脑卒中发病风险。

高血糖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监测自己的血糖水平。高血糖会导致脑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血液黏稠度增加,以及血小板在血管内的聚集等不良变化。这些变化将增加脑血管病变的风险,并加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情。而低血糖也会损害大脑及其他器官。所以,糖尿病患者应采取改进生活方式、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确保血糖水平处于合理的范围。

缺乏运动

研究表明,缺乏锻炼会增加脑卒中风险。建议结合个体情况,培养一种以上的运动爱好,如打太极拳、骑车、爬山等。通常来说,每天至少要进行30 min的有氧运动。

盐摄入过量

盐摄入过量,极易引起血压升高,使得脑卒中的危险增加。所以,在日常饮食中要控制盐的摄入,使血压保持在正常范围。

脑卒中的类型

脑卒中可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最普遍的一种类型,往往因是血栓或者血管变窄引发大脑缺血所致。 出血性脑卒中产生的原因是脑部动脉破裂,引起血肿,压迫并损伤大脑。

脑卒中的预警信号

突发面部、手臂或腿部无力或麻木

一侧面部、手臂或双腿的肌肉在瞬间变得无力或麻木,这是脑卒中的一个显著信号。患者可能会觉得自己突然失去了对身体某个部位的控制。

突发言语困难

突然出现语言障碍,如说话困难、吐字不清,或者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突发严重头痛

头痛的同时,如果伴有恶心、呕吐和颈部僵直等其他表现,很可能是脑出血的迹象。

突发视力问题

脑卒中发作时会有视觉障碍,患者会觉得视线模糊,或者看东西有重影。

突发平衡问题

突然出现平衡障碍,如站立或走路不稳,有可能是脑卒中的征兆。

预防措施

在预防脑卒中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调节情绪、规律作息。

合理饮食

合理饮食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手段。建议适当多吃豆制品、鱼肉、瘦肉、牛奶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有助延缓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减少脑卒中的风险。多食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新鲜果蔬,可以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此外,要戒烟限酒。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高风险患者,饮食应清淡,忌食油腻。每天可以吃6 g左右的生大蒜,其所含的蒜苷、蒜油等能有效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还可以溶解血液中的瘀血。高血脂患者还可遵医嘱服用山楂降脂片,其一片含山楂萃取液0.06 g,每日3次,每次2粒,可以防治高血脂。

适量运动

脑卒中患者要结合自身的体质和活动的承受力进行适量运动,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每日坚持30~60 min。研究方向,规律运动可使脑卒中危险减少30%。

健康生活

既往研究结果显示,首次发作的患者年龄多在60岁左右,但这并不意味着年轻人群就没有脑卒中的可能。目前,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呈年轻化趋势,这与饮酒、吸烟、高脂肪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所以,一定要趁早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对于45岁以上高血压、动脉硬化的患者,每天在睡前或醒来后在床上做脚腕转动法:伸直脚背,向内向外旋转15下,有助预防脑卒中。

调节情绪

中医认为,情绪不好会导致肝气郁结,引起血液循环不畅、内脏功能紊乱。所以,脑卒中高危人群一定要避免情绪大起大落。一旦发生脑卒中,患者可能会因肢体功能障碍,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给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进而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此时,家属要积极和患者交流,多鼓励和支持,让患者对人生有积极的态度,促进身体早日康复。

规律作息

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导致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复发的主要原因。如长期熬夜会导致脂类代谢紊乱、血压上升、血液黏度增高、体重超标,不利于控制病情。所以,脑卒中患者出院以后一定要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过于劳累,这样才能让身体更好地恢复。

针灸保健

(1)针灸内关:每日1次,每隔20 min,以30次为一个周期,可以有效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防止脑卒中。

(2)艾灸足三里和绝骨:每日1次,每次3壮,可以有效降低血压和血黏度,达到防治脑卒中的目的。

(3)针灸埋线:依据中医的诊断,选取心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等背俞穴。临床上,可选用4~6个腧穴作为埋线,每个月1次,具有调理脏腑、补益肝肾、防治脑卒中的作用。

(4)耳穴埋豆:取心、肝、交感、降压沟等穴位,双耳轮流进行,每周1次,可以有效降低血压。

(5)灸关元:从立冬开始,以关元穴为主,灸15 min左右,持续灸100 d左右。

避免误区

每到秋季,很多老人会去医院打点滴,认为这样可以降低血液黏度,预防脑卒中。其实,目前没有任何依据证明进行常规的静脉注射可以预防脑卒中。此外,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宣称可以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保健品,老人要提高警惕。记住,保健品不是药品,不能替代药物的治疗作用。并且,一些来路不明的保健品可能非法添加了药物,不仅起不到保健效果,还可能危害健康。

脑卒中的治疗

出血性脑卒中

在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处理中,医务工作者一般要遵循三条原则:控制出血、减轻水肿和降低颅内压。其中,最重要的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包括硫酸镁、复方甘油、甘露醇和卡巴克洛等。其中,硫酸镁具有降颅压的作用;复方甘油和甘露醇具有抑制脑水肿的作用;卡巴克洛具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避免了大脑血管持续出血对大脑造成的压力。如果药物无法起到作用,那么医生会在第一时间给患者做开颅手术或者脑室内引流等,消除脑部血肿,减少脑部压力。

缺血性脑卒中

相对于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方式更为多样,如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静脉溶栓治疗等。常用的药物是高渗性脱水剂、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可以减少患者的血容量或者扩大血管,降低血压,从而减少脑血管堵塞位置和周围的压力。但是,血管扩张剂不宜早期使用,否则可能引起盗血综合征。高压氧治疗就是把患者放在特殊的高压舱中,通过控制舱内压力和氧气浓度,使人体吸入更高浓度的氧气,从而缓解脑部的低氧状况,但是,该疗法必须使用专用的密封增压舱和高浓度的氧,花费比较昂贵,且不是每个医院都具备这样的能力。静脉溶栓就是将阿替普酶或者替奈普酶之类能够溶解血栓的药物注射到患者的脑部,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将堵塞血管的血栓清除掉,从而恢复脑部血液供应。但如果脑梗不是由血凝块引起的,那么静脉溶栓就不会起作用。

结束语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应引起大家的重视。为预防脑卒中,平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坚持运动,同时要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对于脑卒中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一旦出现口角歪斜、说话困难、肢体活动不灵、视力障碍,以及平衡障碍等脑卒中的症状,要及时就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