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 王方铎 聂新平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89例冠心病合并CH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44例和研究组45例。常规组给予传统内科治疗,研究组给予PCI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炎症介质[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LVEF、LVEDd和LVE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LVEF高于常规组,LVEDd、LVESd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CRP和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RP和IL-6指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PCI治疗冠心病合并CHF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抑制炎性进展,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冠心病;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C反应蛋白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缺血性心脏病,因冠状动脉堵塞影响正常血液循环引起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导致病变,主要症状表现为乏力、胸痛、胸闷及活动后加重等[1]。冠心病患者随病情发展易引起心肌严重损伤,导致心肌细胞逐渐减少甚至坏死,影响心脏供血功能,最终导致心力衰竭(CHF)[2]。冠心病合并CHF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可影响患者身体机能,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临床需采取有效的方式尽早诊治[3]。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这一新兴治疗技术已逐渐应用于各类心脏疾病治疗中,可解决疏通冠状动脉狭窄、闭塞情况,改善心脏血供,及时控制病情发展,促进患者康复,取得满意治疗效果[4~5]。本研究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89例冠心病合并CHF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PCI治疗冠心病合并CHF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89例冠心病合并CH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44例和研究组4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慢性冠心病诊治指南》[6]中的诊断标准,且经造影检查确诊;合并CHF,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7]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入组前未接受其他强心治疗;患者与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先天性心脏病;合并精神疾病;临床资料不全且中途退出研究。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常规组给予采取传统内科治疗: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常规扩张血管药物、利尿剂等治疗,如地高辛片,2片/次,1次/d;氢氯噻嗪,1片/次,2次/d。

研究组给予PCI治疗:术前3 d指导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术前1 d指导患者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300 mg;术前完善相关检查,观察患者桡动脉搏动情况,给予吸氧,舒张上肢,采用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对股动脉穿刺部位进行麻醉,通过造影剂观察血管狭窄情况,在导丝引导下通过外周动脉将指引导管送至冠状动脉开口,再将冠脉导丝送至血管远端,于狭窄部位放置支架,结束后将鞘管和导管撤出,对压创部位进行止血。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于治疗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徐州凯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型号:KR-S80)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2)比较两组炎症介质:于治疗前后抽取晨起空腹静脉血3 mL,放置于离心机(北京惠众国际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Ⅱ-B),以3 000 r/min速率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计算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进行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心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LVEF高于常规组,LVEDd、LVESd低于常规组(P<0.05)。

2.2 两组炎症介质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炎症介质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CRP和IL-6均低于常规组(P<0.05)。

3讨论

冠心病合并CHF发病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遗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冠心病合并CHF的发生与发展。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基础疾病增多,冠心病合并CHF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且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冠心病患者若未能得到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心源性休克或CHF,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在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部位置入支架能迅速恢复心肌血液灌注,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对患者远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发现,治疗后研究组LVEF高于常规组,LVEDd、LVESd低于常规组(P<0.05)。表示PCI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冠心病合并CHF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心肌缺血造成患者病情加重,心肌细胞血流受限并处于缺氧状态,导致心功能逐渐下降[8~9]。冠心病合并CHF介入治疗是一种综合性治疗方法,置入导管,疏通受阻、闭塞或狭窄的冠脉血管,增加心肌血流灌注,改善心脏缺氧缺血情况,重建冠状动脉血流,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10~12]。

姜家梅等[13]发现,冠心病合并CHF疾病发生和发展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该疾病发生后,相关炎症介质可异常升高。本研究发现,治疗后研究组CRP和IL-6均低于常规组(P<0.05)。表明PCI治疗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感染状态下快速上升,为监测疾病活动的重要指标;IL-6是参与疾病全程发展的细胞因子,为临床监测感染性疾病的常用指标[14]。PCI具有微创特征,用于疾病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同时对患者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且安全性较高。PCI术通过重建冠状动脉血流改善心肌灌注,从而减轻心肌炎症损伤。这一过程直接利于减少炎症介质产生和释放,术后患者CRP、IL-6水平明显下降,提示炎症活动得到有效抑制,从而利于减轻心肌细胞凋亡和纤维化,延缓心力衰竭进展,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生存率[15]。

综上所述,PCI治疗冠心病合并CHF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抑制炎性进展,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邹玲,谢娟,范春梅.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病人个人掌控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3,48(6):824-828.

[2]王海燕,刘倩,杨哲君,等.益气活血法配伍治疗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再发心绞痛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世界中医药,2023,18(5):633-640.

[3]左梅,王端乐,辛浩,等.冠心病病人介入治疗围术期炎性因子变化及心肌损伤相关因素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3,48(9):1258-1261.

[4]周苗,翁嘉灏,冯其茂,等.常规治疗加用温阳活血方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远期预后的影响观察[J].中国药师,2022,25(7):1191-1194.

[5]陈瑞锋,穆艳超.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激状况及与情绪、心功能的关系[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3,50(3):524-526.

[6]李小鹰.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老年冠心病[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22(1):1-3.

[7]王喆.《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解读[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5):14-16.

[8]牛毅菲,贺宇,黄琼,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联合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冠心病合并主动脉瓣疾病的临床疗效[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23,21(3):263-268.

[9]卢亮.合并慢性左心力衰竭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评估[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1(1):54-56.

[10]李东韬,王志超,陈宇,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老年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和远期预后[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23(10):1030-1033.

[11]王中鲁,杨利,孙琪,等.PCI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2,14(1):87-89,93.

[12]王凯阳,余小林,等.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一项大型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4,27(27):3351-3358.

[13]曹楚雄,朱文艺,白倩,等.冠心病PCI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治疗效果及临床结局的评价研究[J].肠外与肠内营养,2023,30(2):75-79,84.

[14]陈丽,荆全民,裘淼涵,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合并左室射血分数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效果及安全性[J].临床军医杂志,2023,51(5):459-462.

[15]汤燕,武小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术后体力恢复的影响因素研究[J].贵州医药,2022,46(12):1894-189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