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人工流产

作者: 李勇

人工流产简称为人流,是一种因非自意愿妊娠、健康问题或其他因素而采用人工手段终止妊娠的医疗活动。其背后的风险和影响不容忽视。本文详细介绍人工流产的相关知识。

人工流产分类

人工流产按操作方式分为手术流产与药物流产两类。

手术流产

手术流产是用手术方法取出宫腔中的胚胎及其附属组织。手术流产按妊娠时间可分为负压吸引术、钳刮术等。其中,负压吸引术适用于妊娠10周内早期妊娠,通过负压吸引原理,用专用吸管吸除宫腔内胚胎组织,对医师技术要求很高。钳刮术主要适用于妊娠10~14周的中期妊娠,这一时期胚胎已经相对较大,且胎盘与子宫内膜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要用专用钳子夹住胚胎及胎盘组织,必要时还需刮宫,保证宫腔没有残留。钳刮术对子宫损伤比较大,手术后恢复慢。

药物流产

药物流产是指通过特定药物终止妊娠。目前,临床常用药物组合有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米非司酮为抗孕激素,通过在体内与孕激素受体相结合而阻断孕激素功能,导致胚胎不再发育并逐渐凋亡。米索前列醇实际上是一种与前列腺素相似的物质,具有促进子宫收缩的能力,从而促使已经凋亡的胚胎组织被排出体外。药物流产适用于妊娠≤49 d、存在手术流产高危因素的女性。尽管通过药物流产可以避免手术带来的伤害,但这种方法的成功率并不是百分之百,而且出血时间和出血量相对较大,因此必须在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下进行。

手术流产和药物流产均可给女性身体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如手术流产可引起子宫穿孔、出血、感染及其他并发症;药物流产有流产不全、大出血危险。所以,选择人工流产时一定要慎重,并听取专业医生的建议。

人工流产过程

人工流产为一项复杂精细的医学过程,涉及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术后观察与护理等诸多环节。

术前准备

确定人工流产前,患者要接受一系列的检查,以便医生全面评估身体状况与妊娠情况,包括妇科检查、B超、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传染病筛查以及心电图等。医生可通过这些检查,了解患者子宫大小、胎囊位置、血液状况以及有无手术禁忌证。同时,详细了解患者病史、避孕史等情况,评估手术风险,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

术前准备阶段,患者要注意一些事项。如手术前,避免性生活和阴道冲洗等操作;手术前一天晚上,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手术当天,应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并携带卫生巾以及相关用品;如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还应在手术前禁食、禁水6~8 h,避免术中呕吐和误吸。

手术操作

具体手术操作步骤因妊娠时间及手术方式而异。以负压吸引术为例,手术流程大体如下:首先,医生会对患者外阴和阴道进行消毒处理,降低感染风险;其次,使用扩宫棒逐渐扩张宫颈口,以便手术器械的进入;最后,将特制的吸管连接负压吸引器并送入宫腔内,在负压的作用下,吸管会将宫腔内的胚胎组织吸出体外。手术过程中,医生会根据B超监测情况,及时调整吸管位置和深度,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若行钳刮术,应在负压吸引基础上用专用钳子夹住胚胎和胎盘组织,行刮宫处理,保证宫腔无残留。

术后观察与护理

术后患者要在观察室中休息一段时间,以便医生观察生命体征以及是否发生并发症。在观察过程中,患者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以及过度疲劳。如有腹痛、出血过多或其他不适症状,要及时告知医生。

在人工流产中,术后护理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患者要按医嘱及时使用抗生素、促宫缩药物,促进机体康复,防止感染。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和饮食习惯,忌辛辣、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术后一定时间尽量避免盆浴以及性生活,降低感染风险。另外,定期去医院复查,了解子宫修复情况,及时治疗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人工流产风险及其并发症

人工流产具有一定的风险,患者做好充分的手术前期准备,临床应给予患者手术后期的护理。但是,也应关注人流对女性身体造成的伤害。那么,人工流产有哪些风险?

子宫穿孔

子宫穿孔为人工流产最严重的并发症,一般发生于手术流产时。因手术操作不恰当、子宫位置不正常或子宫壁薄弱,手术器械可穿破子宫壁造成子宫穿孔。这种并发症不仅可使患者出现剧烈腹痛、出血等症状,还可造成一系列严重后果。子宫穿孔时,宫腔中内容物可进入腹腔,引起腹膜刺激征以及腹腔内出血。在此过程中,患者可表现为恶心、呕吐和腹痛加重,甚至引发休克,危及生命。另外,子宫穿孔会损害相邻器官,如肠管、膀胱等,诱发较多并发症。

为避免子宫穿孔,医生需具备手术流产的丰富经验以及熟练的手术操作技术。患者选择人工流产时,要去正规的医疗机构,由专业的医生团队进行操作,从而降低手术风险,保持自身健康安全。

出血

出血也是人工流产的常见并发症。手术流产时,出血可出现于术中与术后。其中,术中出血多由手术器械破坏子宫壁所致,术后出血可由子宫收缩不良或者宫腔内残留所致。若流血过多或者时间太长,可使患者出现贫血、乏力的现象,严重时危及生命。

药物流产后出血多因药物刺激子宫收缩,并排出已死胚胎组织引起。由于药物流产的成功率并非百分之百,因此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流产不全情况,导致出血时间延长和出血量增加。

为避免出血并发症,患者进行人工流产前,应做全面的身体检查,便于医生评估身体状况以及妊娠情况。手术时,医生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减少手术创伤。术后或药物流产时,患者应遵照医嘱及时使用促宫缩药物、抗生素等,促进子宫收缩,防止感染。此外,患者应密切注意出血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感染

感染也是人工流产的常见并发症,多因手术或药物流产时损伤子宫腔完整性,使细菌以及其他微生物入侵所致。感染可发生于手术期间、术后或药物流产后,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手术时感染多数由手术器械未经严格消毒处理或操作环境达不到卫生标准引起。手术后或药物流产后的感染可能是由于患者忽视个人卫生、过早进行性生活,或使用了不洁的卫生用品等引起。感染症状包括发热、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等。严重时,感染可能蔓延至全身,引发败血症及其他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人工流产后护理

人工流产术后的护理非常关键,可影响女性身体康复以及今后的健康。

(1)重视休息:手术后要卧床2~3 d,之后可以适当运动,但是在术后2周内尽量避免重体力劳动以及剧烈运动。充分的休息可促进身体机能恢复,避免过度劳累引发子宫脱垂。

(2)均衡饮食:饮食上,确保营养的充足和平衡。可适当增加含丰富蛋白质食物的摄入量,如鸡肉、鱼肉和豆类,促进受损组织修复;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等,其中所含的维生素、矿物质有利于身体康复。建议每天摄入100~150 g肉、200~300 g蔬菜和200~300 g水果。忌食辛辣、油腻和生冷刺激性食品,以免对胃肠道产生刺激,影响机体康复。

(3)保持外阴清洁卫生: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1~2次,勤换卫生巾。因人工流产后阴道会有少量出血,若不注意卫生,细菌易滋生,引发感染,导致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术后1个月内严禁性生活,因为此时子宫颈口处于开放状态,性行为易将细菌带入,导致妇科炎症。

科学避孕的重要性

避孕为防止非意愿妊娠发生的一种关键方法,不仅关系到女性健康,而且关系到家庭和睦和社会安定。

非意愿妊娠常给女性带来生理和心理双重压力。一方面,妊娠给女性带来一些生理上的负担,如孕期反应和分娩痛苦;另一方面,如选择人工流产终止妊娠,面临着手术风险、并发症以及随后的身心恢复等问题。避孕能有效避免非意愿妊娠,保障女性健康。

非意愿妊娠常在经济、心理上对家庭造成诸多压力。对于没有做好迎接新生命准备的家庭而言,意外妊娠会扰乱原本的生活节奏与规划,甚至引发家庭矛盾。避孕有助于家庭避免这些风险,使夫妻双方以良好的状态迎接新生命,维护家庭和睦。

对女性来说,避孕不只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家庭和社会负责。女性通过避孕可减少非意愿妊娠以及人工流产,进而减少社会医疗资源消耗、减轻社会负担。另外,避孕能使女性更好地计划生活、工作。

避孕方法多种多样,由传统避孕套、避孕环向现代避孕药、避孕针转变。女性可根据身体状况、生活习惯以及避孕需求选择合适的避孕方法,但避孕并不是万无一失。所以,女性应增强健康保健意识,定期对避孕效果进行检查,一旦发生避孕失败,应及时给予补救。

总之,女性应增强避孕意识,减少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等现象的发生,保障自身健康。

上一篇:
下一篇: 带你了解曼月乐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