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前后需要注意啥

作者: 申祥花

全麻前的准备与注意事项

详尽告知病史与过敏史

在准备进行全麻之前,患者必须向医生详细告知自己的病史、家族史、药物过敏史等关键信息,这对于医生评估患者的麻醉风险、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至关重要。

严格遵守禁食禁水规定

全麻前禁食禁水是保障手术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这是因为麻醉过程中,患者的生理反射会消失,如果胃内有食物或水,很容易发生反流和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等严重后果。一般来说,成人需要术前至少8 h停止进食固体食物,4~6 h停止饮水。对于特殊患者(如儿童、老年人或患有特殊疾病的患者),禁食禁水时间可能会有所不同,需遵循医生的指导。

戒烟与保持口腔卫生

吸烟会刺激呼吸道,增加痰液分泌,不利于术后恢复。患者在全麻前应尽量戒烟,并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不仅有助于减少术后肺部感染的风险,还能提高麻醉效果和手术成功率。

心理准备与情绪调节

全麻前,患者可能会感到紧张、焦虑或恐惧。这些情绪反应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还可能对麻醉效果和手术恢复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患者在术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心理准备,可以通过与医生沟通、了解手术和麻醉过程、学习放松技巧等方式缓解紧张情绪。此外,家属的陪伴和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穿着与物品准备

全麻前,患者应穿着舒适、宽松的衣服和鞋子,以便于手术操作和监测。同时,要摘除身上的金属饰品、假牙、隐形眼镜等物品,以免在手术过程中造成意外伤害或影响监测设备的准确性。患者还需要准备好身份证明、医疗保险卡等必要物品,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及时提供。

特殊药物与医嘱

对于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患者,在全麻前需要继续服用相关药物以控制病情。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必须遵循医生的指导按时按量服药,并告知医生自己正在使用的药物种类和剂量。在麻醉前,应避免自行服用其他药物(包括非处方药和保健品),以免与麻醉药物产生相互作用或不良反应。

全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麻醉诱导与监测

在全麻过程中,麻醉医生会首先为患者连接心电监护、吸氧等设备,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之后,麻醉医生会给予患者适量的麻醉药物和肌松药物,使患者逐渐进入无意识状态。在此过程中,麻醉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深度,确保麻醉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气管插管与通气管理

为了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和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麻醉医生会在患者失去自主呼吸后为其进行气管插管,并连接麻醉机进行通气管理。这一步骤对于防止误吸、保证循环稳定以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麻醉维持与调整

全麻过程中,麻醉医生会根据手术的需要和患者的反应情况不断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和种类,以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麻醉医生还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出血、血压波动等情况,麻醉医生会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确保手术的安全进行。

液体与电解质管理

全麻手术期间,患者的体液和电解质平衡可能会受到手术创伤、麻醉药物以及失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麻醉医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出入量,包括输入的液体量、出血量以及尿量等,以评估患者的体液状态和电解质平衡。根据监测结果,麻醉医生会适时调整输液方案,包括补液速度、液体种类以及是否需要给予电解质补充,以维持患者内环境的稳定。

体温监控与保护

体温管理是麻醉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手术室的环境温度、手术时间长短、患者暴露面积、麻醉药物影响以及输液输血等多种因素,患者体温可能会发生波动,甚至出现低体温(低于36 ℃)或高体温(高于38 ℃)的情况。低体温可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药物代谢减慢、心律失常等并发症,高体温则可能加剧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因此,麻醉医生需要全程监控患者的体温,并采取措施如使用保温毯、加温输液输血装置等,保持患者体温在正常范围内,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和患者安全。

全麻后的护理与注意事项

苏醒观察与生命体征监测

全麻手术后,患者需要在苏醒室内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和监测。在此期间,医护人员会密切监测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指标,并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发生,医护人员会及时进行处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疼痛管理与镇痛治疗

全麻手术后,患者可能会感到不同程度的疼痛。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身体状况,给予适当的镇痛治疗,如使用止痛药物或镇痛泵等镇痛设备缓解疼痛。患者需要遵循医护人员的指导,并注意观察疼痛是否得到缓解。

呼吸道管理与呼吸功能锻炼

全麻手术后,患者的呼吸道可能会变得干燥、分泌物增多,此时需要进行呼吸道管理和呼吸功能锻炼,以促进呼吸道通畅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体位与活动管理

全麻手术后,患者需要根据手术类型和医生建议采取合适的体位。一般来说,术后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道导致窒息。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指导其进行适度的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饮食与营养支持

全麻手术后,患者的饮食应根据手术部位、麻醉方式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逐渐调整。术后初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主,如米汤、稀粥、果汁等。随着胃肠功能的恢复,可逐渐过渡到软食、普食。患者应注意保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以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

伤口护理与观察

全麻手术后,患者应注意伤口的护理与观察。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污染和感染;定期更换敷料,注意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疼痛等异常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处理。

心理支持与情绪调节

全麻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因为手术创伤、疼痛、恢复过程中的不适等因素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此时,家属和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和情绪调节指导。

随访与复诊

全麻手术后,患者需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随访和复诊。通过定期随访,医生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发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复诊时,医生会根据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以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