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夺命杀手”:急性重症胰腺炎
作者: 罗玉什么是急性重症胰腺炎
急性重症胰腺炎是急性胰腺炎的一种严重类型,约占整个急性胰腺炎的10%~20%。它是由于多种病因导致胰蛋白酶在胰腺内被异常激活,进而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急性重症胰腺炎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是医学界公认的急腹症之一。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包括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以及血清淀粉酶或脂肪酶显著升高等。急性胰腺炎病变程度轻重不等,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病情常呈自限性,预后较好;重者则可能出现胰腺出血坏死,继发感染、腹膜炎、败血症和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病死率极高。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成因
胆道疾病
胆道疾病是急性重症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约占50%以上。胆道结石、胆道炎症以及胆道蛔虫等均可导致胆汁反流进入胰管,进而损伤胰腺组织,引发胰腺炎。尤其是当胆道中的结石发生移位时,有可能堵塞胆总管远端,导致胆汁反流进入胰管系统,进而触发胰酶的异常激活,诱发胰腺炎症的发生。若不及时治疗,病情可能迅速恶化,发展为急性重症胰腺炎。
饮酒
酒精可刺激胰液分泌,同时使胰管内的蛋白含量增加,形成蛋白栓子,阻塞胰管,导致胰液排泄不畅。酒精还可直接损伤胰腺细胞,使其更容易受到胰酶的消化作用。因此,酗酒者更容易患上急性重症胰腺炎。
暴饮暴食
在节假日或特殊场合,如果暴饮暴食,不仅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还会刺激胰液大量分泌。若此时胰管引流不畅,胰液在胰胆管系统的压力将增高,高浓度的蛋白酶排泄障碍,最终导致胰腺泡破裂而发病。因此,暴饮暴食也是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一个重要诱因。
外伤因素
胰腺外伤,如车祸、跌倒等意外情况导致的胰腺管破裂,可能伴随胰液外溢和外伤后供血不足等问题。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可能引发急性重症胰腺炎。虽然外伤性急性重症胰腺炎相对少见,但其病情往往较为严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代谢性疾病
高脂血症和高钙血症等代谢性疾病也是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潜在病因。高脂血症患者体内甘油三酯水平较高,这些脂肪在分解过程中可能产生毒性物质,损伤胰腺组织。高钙血症则可能通过影响胰酶的活性或促进胰管结石的形成等方式诱发胰腺炎。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症状
剧烈且持续的腹痛
急性重症胰腺炎最典型的症状是突发性的、剧烈且持续的上腹痛,往往难以忍受,常呈刀割样或绞痛样。腹痛的部位多位于左上腹或中上腹部,有时可放射至背部,与体位改变关系不大。
恶心与呕吐
恶心和呕吐是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常见伴随症状。由于胰腺的炎症反应和胰液的外渗,可能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感。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有时可呈咖啡色,提示可能存在消化道出血。尽管呕吐可能会暂时减轻腹痛,但并未触及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根本原因。
发热与寒战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常伴有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39 ℃以上。发热的原因主要是胰腺的炎症反应和坏死组织的吸收热。由于感染的存在,患者还可能出现寒战、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预示着病情的恶化,需要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黄疸
当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胆道梗阻时,患者可能出现黄疸症状,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等。黄疸的出现提示胆道系统受损,胆汁排泄受阻,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休克与多器官功能障碍
急性重症胰腺炎病情凶险,可迅速发展为休克状态,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由于炎症反应的过度激活和坏死组织的吸收,患者还可能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肾衰竭等。这些并发症的出现极大地增加了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病死率。
其他症状
除了上述主要症状,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还可能出现腹胀、肠麻痹、消化道出血、腹腔脓肿等其他症状。腹胀是由于腹腔内渗出液增多和肠管麻痹所致;肠麻痹表现为肠蠕动减弱或消失;消化道出血可能由于胰腺坏死穿透横结肠所致;腹腔脓肿多见于胰腺和胰周坏死组织继发感染时。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
非手术治疗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非手术治疗是疾病初期及部分病情相对稳定患者的首选方案。该治疗策略的本质,在于运用药物干预与营养补充等方法,实现炎症反应的调控,保障胰腺组织的安全,同步维护患者的生理指标及内部环境稳定。在急性重症胰腺炎的非手术干预环节中,首要策略为实施禁食及胃肠减压程序。此方案着重于减轻食物与胃酸对胰腺的不良刺激,缩减胰液的分泌量,以缓解胰腺所承受的压力。通过胃肠减压管引出胃内容物,可缓解患者的腹胀症状,有利于病情的恢复。补液与防治休克是非手术治疗的又一重要环节。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常因大量体液渗出而出现循环血容量不足,甚至休克。因此,及时、充分的补液治疗至关重要。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补液方案,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维持血压稳定,防止休克的发生。抑制胰腺分泌也是非手术治疗的关键措施之一。通过使用生长抑素、奥曲肽等药物,可有效抑制胰液的分泌,减轻胰腺的自我消化和损伤。在营养支持方面,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初期多需采用肠外营养(PN)方式,以补充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随着病情的好转和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可逐渐过渡到肠内营养(EN)或经口进食。合理的营养支持对于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非手术治疗还包括镇痛解痉、抗感染等措施。镇痛解痉药物可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抗生素的应用则有助于预防感染的发生,防止病情恶化。
手术治疗
对于部分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而言,非手术治疗可能无法有效控制病情,此时手术治疗成为必要的选择。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清除坏死组织、引流脓液、解除胆道梗阻等,以阻断疾病的进一步发展。通常情况下,当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遭遇如感染、出血或胰腺周围脓肿等并发症,以及经历非手术疗法后病情未见好转反而加剧时,应当考虑采取手术干预。手术方式的选择应依据病患的具体状况精心制定,涵盖坏死组织的清除、胰腺引流处置,乃至胰腺部分或全部切除等策略。手术实施期间,医护人员需全面评判患者的健康状态及手术潜在风险,从而规划出最为适宜的手术路径。术后监护与护理工作也不可忽视,旨在防范并发症,加速患者的恢复进程。值得注意的是,手术疗法并不意味着急性重症胰腺炎能得到一劳永逸地解决。一部分接受手术的患者,病情可能依旧存在反复甚至恶化的可能性。因此,术后持续监测患者的病情动态,灵活调整后续治疗计划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