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您认识CT检查
作者: 王军CT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影像学诊断方法。但是,不少人对其缺乏了解,在检查时存在焦虑、紧张心理,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操作。在此,本文将为大家全面解析CT检查。
什么是CT检查
CT检查,全称计算机断层扫描,是通过特殊的X射线设备获取体内各个部位的详细图像的一种非侵入性医疗检查方式。该检查可以进行三维重建,将多个横断面图像组合成一个立体的图像,使医生能够更加直观地观察人体内部结构,从而更加精准地辨识及判断病症。
CT扫描技术的基础原理源自X射线成像方法,但相较于经典的X射线检查,它能够提供更为丰富的影像信息。在传统的X射线影像过程中,各解剖结构会在单一平面上相互重叠,这一特性可能导致某些细微的病变特征被掩盖。CT检查则可以产生一系列的图像,每一张图像都代表体内一个薄片区域,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个区域的详细结构,避免重叠和遮挡。
相较于磁共振成像(MRI),CT扫描的优势体现在其能够更迅速地完成影像获取过程,并且对受检者的体位限制相对较小。这些特性使CT扫描在诸如创伤、出血等紧急医疗情境下,成为优先选择的诊断手段。而MRI虽然可以提供更高分辨率的图像,尤其是对软组织的显示,但检查时间较长,对患者的体位要求较高,有些情况下甚至需要患者屏住呼吸。此外,MRI检查还存在一定的限制条件,尤其是对于携带金属植入器件的患者,可能会引发安全顾虑。
CT的成像过程
CT扫描机主要由一个大型的圆形结构(被称为“gantry”)和扫描台组成。在 gantry 内部配置有一台 X 射线发射装置及探测器,二者协同围绕患者躯体执行高速旋转动作,从多方位发射并接收 X 射线。此步骤会在病患体内各个平面上反复实施,旨在收集一连串的断层影像。这些影像既可以被独立审视,也能够被合成以构建三维视觉图像,以便于全方位解析。
当进行CT扫描时,扫描台会缓慢移动,使患者的身体部分进入到大型的圆形结构(gantry)中。机器内部的X射线管会围绕患者的身体快速旋转,并发射出一束X射线,其在穿过患者身体时,被体内不同组织不同程度地吸收。对面的探测器会接收穿过身体后的X射线,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信息,比如X射线的强度、穿透的角度等。这些信息被送入计算机,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计算和处理,形成一张二维图像。这张图像是患者身体的一个薄片区域的投影图,每一个像素代表了该区域的X射线吸收程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CT值。CT值的单位是Hounsfield单位(HU),它是一个相对单位,以水的吸收程度为0,空气的吸收程度为-1000。这个过程会在身体的不同层面重复进行,生成一系列连续的二维图像。
CT检查过程通常是快速且无痛的。患者通常要平躺在扫描台上,但有时需要根据检查的部位调整体位。为了提升影像的辨识度,特定情形下可能会采用对比剂。对比剂的给予途径可经由口腔摄入或静脉注射实现。在使用对比剂前,医生会进行详尽说明,以确保病患获得充分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完成CT扫描全过程一般耗时数分钟至十余分钟不等,实际所需时长依据扫描部位及范围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扫描完成后, CT图像会被送至放射科医生进行解读,然后将结果报告给主治医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主诊医生将与患者探讨后续的诊断途径与治疗策略。
CT检查的应用范围
CT扫描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医疗诊断技术,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急诊医学
在急诊医学领域中,CT扫描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能够迅速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并指引后续治疗策略的制定。以脑出血或脑梗死疑似病例为例,CT扫描能够即刻辨明这些紧急情况,有助于医护人员及时采取针对性干预。对于遭受重创的患者,CT扫描技术亦能有效评判伤势,涵盖骨骼断裂、体内出血及器官损伤等多个层面。面对急性腹痛症状,CT检查可助力诊断诸如阑尾炎、肠道梗阻、肾结石,或是腹部器官的炎症与感染等。
肿瘤学
在肿瘤学中,CT扫描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识别、分期及后续追踪管理,能够有效揭示分布于全身各处的肿瘤情况,涵盖肺部、肝脏、胰腺、肾脏及淋巴结等多个关键部位,可详尽展示出肿瘤的尺寸、形态及其具体位置。一旦癌症被确认,CT扫描将介入以完成癌症的临床分期工作,评估是否出现向其他身体区域的转移。CT还在治疗效果的监控上发挥着作用,辅助医疗人员判断肿瘤对于治疗的响应,比如是否呈现减小或消失的趋势,以及是否有复发的苗头。
神经系统
在诊断及管理神经系统疾病的过程中,CT扫描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能够揭示多种脑部病变情况,涵盖脑肿瘤、脑血管异常、脑积水乃至脑萎缩等。对于涉及脊柱与脊髓的问题,CT扫描能够有效地评估脊柱骨折、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及其他与脊柱相关的病理状态。针对头部损伤,CT扫描成为评估脑震荡、颅骨骨折及其他头部伤害的关键工具。
心血管系统
在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领域,通过CT冠状动脉造影(CTA),能够详尽展示冠状动脉结构,有效辅助识别动脉硬化及狭窄问题,进而评估罹患心脏疾病的风险。CT技术在处理如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主动脉重症的评估中同样关键,为医疗人员规划手术或其他疗法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此外,CT肺动脉造影(CTPA)作为一种诊断工具,对于识别肺栓塞(一种因肺动脉阻塞造成的危急状况)显示出高度的有效性。
CT检查前需注意什么
为确保CT检查的精确度及安全性,患者在检查前需完成一系列准备措施。
饮食控制
饮食控制在CT检查准备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当检查涉及消化系统时。医生会根据检查的类型和具体情况提供详细的饮食指导。在多数情况下,患者需要在检查前4~6 h内禁食。如果胃肠道内存在食物,可能会对CT影像的清晰度产生影响,或在采用造影剂注入程序时加剧患者的不适感。尽管需要禁食,但患者在大部分情况下可以喝水,因为保持良好的水分平衡对身体健康和CT检查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对于某些类型的CT检查,患者可能还需要在检查前服用一种特殊的口服造影剂。
药物管理
进行CT扫描前,患者面临药物调整的需求,旨在防止潜在的药物影响检查精确度及与造影剂的不良相互作用。所以,患者在检查前,详细告知医生当前用药情况至关紧要,涵盖处方药、非处方药、草本制品及营养补充剂。基于特定健康条件,个别患者可能被要求在检查前夕或当日暂时中断某些治疗或调整剂量,以确保检查的安全。比如,罹患糖尿病的个体可能被建议在接近检查时及之后一段时间内暂停服用二甲双胍之类的降糖药物,以免发生与造影剂不兼容的问题。
其他事项
除了饮食控制和药物管理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准备工作需要注意。患者需要穿着舒适、方便穿脱的衣服。在进入检查程序时,务必移除一切含金属成分的配件,诸如饰品、眼镜、腰带及牙齿矫正器等,因为这些物品有可能对CT影像的清晰度造成干扰。倘若受检者存在怀孕的可能性,必须事先向医生报告。尽管CT扫描所释放的辐射剂量维持在极低水平,但从胎儿安全的考量出发,医生可能会选取其他的替代诊断手段。
CT检查的风险和副作用
CT检查作为一种无创医疗检测手段,极大地辅助了医生的诊断与治疗过程。然而,必须注意的是,CT检查涉及的辐射暴露问题不容忽视。
辐射的危险性与其剂量和暴露频率有关。在一次CT检查中,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大约是常规X光检查的10~100倍,远低于能引起急性辐射病的剂量。尽管单次CT检查的辐射剂量维持在较低水平,但频繁接受此类检查可能导致累积辐射剂量上升,增加患者罹患癌症的风险。有研究显示,在每2000名受检者中,存在一人因CT扫描暴露于辐射而面临癌症发病的风险。然而,相较于因未进行CT检查而导致关键性诊断缺失的风险,上述风险往往是可被接受的。
针对特定群体,诸如孕妇及儿童,进行CT扫描所承载的风险或许更为显著,因为这些群体对辐射的敏感度较高,更易遭受辐射的潜在影响。具体而言,孕妇若进行CT检查,可能会提升胎儿暴露于辐射中的风险比例;儿童身体正处于快速发育阶段,对辐射的敏感程度相对更高。有研究针对68万例接受CT扫描的儿童和100万例同龄没有接受CT扫描的儿童加以分析,估算每1 mSv辐射剂量会导致人体患癌率增加0.0017%~0.002%。所以,医生会尽量避免对儿童使用CT检查,只在必要时使用,且会尽量减少辐射剂量。
结束语
总的来说,CT检查是一种强大的医疗诊断工具,可帮助医生诊断各种疾病。尽管CT检查涉及辐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其带来的诊断价值远大于可能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