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中药需注意什么

作者: 邓玉霞

在现代医学体系中,中医与西医相辅相成,共同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那么,哪些疾病更适合看中医?该如何科学服用中药?

哪些病适合看中医

功能性疾病

功能性疾病指的是那些经现代医学检查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但患者自觉有明显不适的疾病,如失眠、功能性便秘、腹泻等。这些症状往往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有关。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施治。

病毒感染性疾病

对于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中医采用“扶正祛邪”的治疗方法,可增强机体免疫力,调动自身抗病能力。

慢性病和老年疾病

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对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冠心病、糖尿病等老年疾病的防治和康复有较好的效果。

肿瘤

中医治疗肿瘤强调从整体提高人体的综合抗病能力与机体恢复能力,减少病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期,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

对西药过敏及大病初愈人群

对西药有过敏反应的人群,中医辨证施治可确保用药安全性。大病一场后,患者往往会出现乏力、厌食、消化不良、盗汗、低热等体虚症状。此时,可采用中药调理气血、补益脾胃。

怎么科学服中药

(1)遵医嘱服药:在就诊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开具中药处方,并告知服药方法和注意事项。患者应遵医嘱服药,不要随意更改用药方案或剂量。

(2)正确的服药时间:不同的疾病和药物对服药时间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来说,补益药和泻下药宜空腹服用;安神药最好在睡前服用;疾病部位在心、肺,则需要饭后服药;疾病部位在肾脏、盆腔等部位,最好在饭前服药。此外,通常人体吸收药物的最佳时间为09:00和15:00,但具体服药时间还需根据药物性质和病情而定。

(3)注意服药温度:大多数中药药液以温服为佳,即药汤在熬好后应放置至30~37 ℃时再服用。这样既能保证药物的疗效,又能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对于治疗寒证的药物,应热服以增加药效;用于清热解毒的药物,则更适合凉服。

(4)合理的服药次数:服用汤剂类的中药一般需要分2~3次服用,但具体次数还需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而定。有些汤剂可能需要代茶饮用,一日多次服用;有些则可能需要顿服,以迅速发挥药效。

(5)服药后的注意事项:喝中药之后不宜进食生冷、油腻、刺激的食物,以免影响脾胃的运化和药物的吸收。同时,要注意避免与茶叶等可能影响药物吸收的物质同服。

(6)煎煮中药的正确方法:煎煮中药时一般采用砂锅来熬制,避免使用铁锅,以免破坏药效。煎药前应将中药材用冷水浸泡20 min左右,以便有效成分析出。煎药时,应按照医嘱将需要先煎或后下的中药材按顺序加入,并注意火候和时间控制,以确保药效。

(7)特殊情况下的服药方法:散剂、丸剂类中成药用温开水送服;祛寒药用淡盐水送服;活血化瘀药用酒送服,均可助药效。此外,对于一些需要含化或频服的药物,也需按照医嘱正确服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