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
作者: 李新民学生时期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成长阶段。然而,受学习压力大、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环境卫生不佳、社交压力增加、电子设备过度使用以及心理疏导不足等因素影响,一些疾病容易发生在学生群体中。因此,了解学生常见疾病的发病情况,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近视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学业负担的增加,我国学生的近视率呈现出高发、低龄化的趋势。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小学生近视率已达到约40%,初中生近视率更是上升至约70%,而高中生近视率则高达80%以上。
发病原因
(1)遗传因素:近视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即父母双方或一方近视的孩子,其发生近视的风险显著增加,尤其是高度近视的遗传性更为突出。所以,家族中有近视史的孩子需特别注意用眼卫生,预防近视的发生。
(2)环境因素: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是导致学生群体近视的主要原因。无论是长时间看书、写作业,还是频繁使用电子设备,都会给眼睛带来巨大负担,导致调节功能紊乱,从而引发近视。此外,不良用眼习惯,如坐姿不正确、光线不足或过强、在行进中看书等,都会增加眼睛的疲劳度,从而提高近视发生率。
(3)缺乏户外活动:户外活动时间减少也是导致学生近视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充足的自然光线有助于眼睛的健康发育,能够改善眼部的调节功能。而长期待在室内,特别是长时间盯着近距离物体,容易造成眼睛过度紧张,增加近视风险。
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在读书写字时,应遵循“三个一”原则,即眼睛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在保持正确读写姿势的同时,避免眼睛过度疲劳。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过长,建议每用眼40~50 min,休息10~15 min,期间可以通过向远处眺望或做眼保健操来缓解眼睛的疲劳感。此外,读书写字时,应确保光线充足且均匀,避免在过强或过弱的光线条件下用眼。
(2)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保证每天至少有2 h的户外活动时间,让眼睛充分接触自然光线,有助于调节眼部肌肉,预防近视的发生。
(3)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学生应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及时了解视力情况,在发现问题后尽早采取措施。建议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视力检查,以便发现早期视力变化,及时矫正,避免进一步恶化。
龋齿
龋齿不仅影响学生的口腔健康,还会影响到饮食、发音及整体生活质量。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儿童乳牙龋齿患病率约为70%,而恒牙龋齿患病率也接近40%。在学龄阶段,龋齿常常被忽视或得不到及时治疗,导致牙齿进一步损坏,甚至引发牙髓炎、牙根感染等严重问题。
发病原因
(1)口腔卫生不良:许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忽视了刷牙的频率和方式,如早晚不按时刷牙、刷牙时间过短或方法不正确,导致口腔内的细菌滋生。这些细菌会与食物残渣结合,形成牙菌斑,并逐渐腐蚀牙齿表面的牙釉质,进而引发龋齿。
(2)饮食习惯不良:很多学生喜欢摄入含糖量高的食品,会逐步侵蚀牙齿表面的保护层。尤其是睡前吃甜食或含糖饮料,未及时清洁口腔,会加速牙齿的腐蚀过程。
(3)牙齿结构缺陷:牙齿的天然结构缺陷也会增加龋齿的风险。学生中常见的牙齿排列不齐、牙缝过大或牙齿表面有深窝沟等问题,容易导致食物残渣滞留在难以清洁的部位,为细菌提供良好的繁殖环境,增加龋齿的发生率。
预防措施
(1)保持口腔卫生: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确保牙齿各个面都能得到清洁。使用牙线,可以有效清除牙齿邻面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预防龋齿的发生。每天早晚刷牙并饭后漱口,是保持口腔健康的基本步骤。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甜食、碳酸饮料等高糖食品的摄入,可以有效减少龋齿的风险。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不仅有助于消化,还能通过咀嚼促进口腔健康。此外,避免在睡前进食,以减少食物残留对牙齿的损害。
(3)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学生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一般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龋齿等口腔问题。
肥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中的肥胖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我国儿童肥胖率约为10%,而青少年肥胖率更是达到了15%。肥胖不仅影响学生的体型和自信心,还可能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如代谢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等。
发病原因
(1)饮食因素: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食物摄入过多,而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不足,容易导致热量摄入过剩,引发肥胖。
(2)缺乏运动:现代学生的课业压力大,课余时间较少,导致体育锻炼时间大幅减少。运动量不足,能量消耗少,易导致脂肪堆积,从而引发肥胖。
(3)遗传因素:肥胖也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有肥胖史,孩子发生肥胖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预防措施
(1)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是保持健康体重和身体机能正常运转的关键。学生应该根据个人的身体需求和日常活动量,合理控制饮食的总量,避免过多摄入高热量食物;保证饮食的多样性,合理搭配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的摄入,帮助维持身体健康和良好的代谢状态;建议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以促进消化和肠道健康,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同时,避免偏食或挑食,以确保身体获得全面的营养。
(2)加强体育锻炼:学生尽量减少看电视、玩电脑和使用手机等静态活动的时间,每天应进行至少1 h的体育锻炼,如跑步、跳绳、游泳、打篮球等,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
贫血
贫血是学生中较为常见的营养性疾病之一,尤其在青春期阶段,由于身体对营养需求的增加,贫血问题更为突出。据调查,我国儿童贫血的患病率约为10%,而青少年的贫血患病率约为5%。
发病原因
(1)饮食因素: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快速期,如存在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导致铁、维生素B12、叶酸等营养素摄入不足,容易引发贫血。
(2)慢性失血:部分学生可能患有慢性疾病,会因长期失血出现贫血。此外,部分女学生可能因月经过多而引发贫血。
预防措施
(1)合理饮食:增加富含铁、维生素 B12、叶酸等营养素的食物摄入,推荐食用红肉、鸡肉、鱼类、蛋类、奶类、豆类以及绿叶蔬菜等。合理搭配食物,提高营养素的吸收率。例如,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草莓、猕猴桃等,以提高铁的利用率,帮助预防和改善贫血问题。
(2)定期进行体检:学生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尤其是血常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贫血等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干预措施。
脊柱侧弯
脊柱侧弯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疾病。据统计,我国青少年脊柱侧弯的患病率在1%~3%,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对身体发育、姿态和整体健康造成影响,甚至引发呼吸、循环等系统的并发症。
发病原因
(1)姿势不良: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长期保持不良的坐姿、站姿或睡姿,是脊柱侧弯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弯腰驼背、歪头写字、趴着睡觉等习惯,都会对脊柱施加不均匀的压力,长期下来容易导致脊柱发生侧弯。
(2)缺乏体育锻炼:青少年学生普遍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导致背部和腰部的肌肉力量不足,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持来维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肌肉力量和柔韧性不足,不仅使脊柱稳定性降低,还可能导致体态不正,增加脊柱侧弯的发生风险。
预防措施
(1)保持正确的姿势:确保坐姿正确,背部挺直,肩部自然放松,避免弯腰驼背或歪头写字。保持双脚平放在地面,膝盖与髋部平行,尽量使屏幕或书本位于眼睛水平位置,以减少对脊柱的压力。站立时应保持身体直立,双肩平行,腹部微收,胸部自然挺起。避免含胸驼背或身体歪斜站立,双脚应平行分开与肩同宽,以均匀分配体重,减少脊柱的不适。睡觉时,选择适合的床垫和枕头,以支撑脊柱的自然生理曲度。避免趴睡,最好采取仰卧或侧卧的姿势。
(2)加强体育锻炼: 可选择游泳、体操、瑜伽等运动,能有效增强核心肌肉群的力量,支持和维持脊柱的正常形态,减少脊柱侧弯的风险。此外,开展针对性的脊柱训练,如脊柱伸展、扭转和核心肌肉强化训练,增强脊柱周围的肌肉力量和灵活性,预防脊柱侧弯的发生。
(3)定期进行脊柱检查:学生应定期进行脊柱检查,一般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脊柱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脊柱侧弯等问题,并进行早期干预。
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生常见疾病与其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学习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为了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应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保持口腔卫生、合理饮食、增加体育锻炼、保持正确的姿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