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泵鼻饲喂养联合优质护理在中度胃食管反流患儿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 王淑红 胡瑞娟
摘要:目的 探讨微量泵鼻饲喂养联合优质护理在中度胃食管反流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按照随机原则抽取2022年3月~2024年3月就诊于医院80例的中度胃食管反流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常规鼻饲喂养与护理)和观察组(微量泵鼻饲喂养联合优质护理)各40例,比较两组喂养情况、症状消失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家长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体重增长量、每日摄入奶量高于对照组,单次喂养残留奶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呕吐、反酸、腹部不适及胃灼热等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鼻饲喂养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长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量泵鼻饲喂养联合优质护理可有效促进中度胃食管反流患儿体重增长,增加患儿每日摄入奶量,快速减轻患儿呕吐、反酸等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家长满意度。
关键词:中度胃食管反流;小儿;微量泵鼻饲喂养;优质护理;体重;并发症
胃食管反流以反酸、烧心等为典型症状。婴幼儿消化道微生态不够稳定,食管下端括约肌尚未充分发育,张力相对较低,且位于肌腹内部的括约肌较短,难以在维持生理活动的同时有效调控反流机制,所以更易发生胃食管反流[1~3]。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虽然中度反流仍以生理性症状为主,但若不及时处理,会影响患儿正常呼吸甚至引起窒息性死亡。此外,持续反流也会导致营养不良,影响患儿生长发育[4]。对于中度反流患儿,在对症治疗的同时,通过合理喂养保证机体摄入足够的营养是促进病情恢复的关键[5~6]。本研究旨在探讨微量泵鼻饲喂养联合优质护理在中度胃食管反流患儿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原则抽取2022年3月~2024年3月就诊于医院80例的中度胃食管反流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纳入标准:经临床综合诊断确认为中度胃食管反流;存在呕吐、反酸等反流病典型症状;入组前生命体征稳定;家长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存在胃黏膜溃烂或肠梗阻;合并细菌或病毒感染;近期手术史;中途退出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鼻饲喂养与护理
取一次性无菌胃管,自患儿鼻腔缓缓置入胃内,接着将胃管与吸取适量牛奶的无菌注射器妥善连接,缓慢、匀速推注,以患儿耐受为宜,每次喂养约10 min,4 h喂养一次,持续10 d。常规护理内容如下。
耐心安抚患儿情绪,向家长讲解病因病机;喂养前调整体位,推注时严格控制速度,实时关注患儿表情、行为变化,如有呛咳、溢奶等情况应及时调整推注速度,必要时可暂停喂养;每次喂养结束应记录残奶量,及时调整体位,观察患儿有无不适,向家长说明日常注意事宜并予以指导。
1.2.2 观察组给予微量泵鼻饲喂养与优质护理
准备微量泵并提前调试,确保性能正常;常规方法置入一次性无菌胃管,同时连接装有适量牛奶的注射器,按微量泵操作标准对注射器进行加固。结合患儿情况设置泵液速度,每次应保持均匀速度,30 min内泵完,4 h喂养一次,持续10 d。优质护理内容如下。
(1)鼻饲护理:鼻饲护理前充分清洁患儿口鼻腔,降低反流所致感染的发生风险;轻抚患儿肩背,安抚其焦躁、紧张情绪,提升主观舒适度;帮助患儿调整为半卧位,头部适当抬高,用玩具吸引患儿,使其保持头部侧偏,预防食物反流或溢奶而引起窒息。鼻饲护理过程中增加巡视次数,仔细确认患儿有无呕吐、溢奶、窒息等危险情况,同时进行心电图监测,结合患儿吸收情况合理调整供奶量,以免因奶量摄入过多或不足而影响临床效果。各项操作应践行无菌原则,且回抽胃管时要检查胃内消化情况,同时标注置管具体时间与深度。鼻饲护理后及时评估患儿对于喂养方式的耐受情况,同时在床边放置急救用品,如肾上腺素、无菌吸痰管等,发现患儿存在异常应即刻通知医生,配合其紧急施救,严防窒息的发生。加强体位护理,以免患儿变换姿势或躁动时引起管道松脱或受压。
(2)环境护理:完善病区便民设施,在病房墙壁张贴卡通风海报,每日消毒通风,合理调节室内照明和温湿度,一切需以患儿舒适为宜。控制病区内人员活动频率,禁止在病区大声喧哗,为患儿提供安静的休养环境。
(3)心理护理:轻轻抚摸患儿头部、肩部、后背、双手等部位,同时播放舒缓音乐,提供经消毒处理后的玩具,尽可能减轻患儿恐惧与不安,使其保持放松。为家长提供情感支持,除了介绍胃食管反流与微量泵鼻饲喂养相关知识,还要耐心解答疑问,列举治愈案例,增强其信心。
(4)睡眠护理:夜间及时调节病区照明,确保患儿安然入睡。为避免患儿入睡后胃内容物反流,可抬升床头15~20,尽量让患儿保持左侧卧睡姿。增加巡视次数,便于及时发现异常状况。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喂养情况:包括患儿体重增长量、每日摄入奶量及单次喂养残留奶量。(2)比较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包括呕吐、反酸、腹部不适及胃灼热等症状。(3)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如胃潴留、食物反流、窒息等。(4)比较两组家长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满意度问卷调查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问卷回收率100.00%,包括十分满意(90~100分)、基本满意(60~90分)和不满意(<60分)。总满意=十分满意+基本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喂养情况比较
观察组体重增长量和每日摄入奶量高于对照组,单次喂养残留奶量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呕吐、反酸、腹部不适及胃灼热等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表3。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1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 两组家长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家长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胃食管反流为小儿群体常见病,食管下方括约肌功能障碍是诱发本病的主要因素[7]。括约肌具有控制反流机制的作用,若出现功能性障碍,将无法正常发挥作用,此时胃肠内容物便会发生反流,并逆行至食管及上方部位,患儿会出现反酸、腹痛等一系列反流症状[8]。反流会对食管黏膜造成一定损伤,还可能引起感染[9]。考虑到胃肠内容物反流会影响机体营养状态,因此治疗中度反流患儿时要重视营养补充[10]。目前临床主要通过鼻饲喂养向患儿体内输送营养物质,但常规鼻饲喂养通常依靠重力作用在较短时间内把奶液推入患儿胃内,可能导致胃容量突增,引起痉挛性收缩,轻则导致食物反流,重则导致窒息。
微量泵可实现定时、定量、定速喂养,且能够及时检测异常并发出警报,从而规避反流、窒息等危险事件,提高喂养安全性与有效性[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体重增长量、每日摄入奶量高于对照组,单次喂养残留奶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呕吐、反酸、腹部不适及胃灼热等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鼻饲喂养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长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微量泵鼻饲喂养联合优质护理可增加患儿奶液摄入量,促进患儿生长发育,减少鼻饲喂养相关并发症。微量泵能更好地控制液体输入量、时间及速度,患儿有足够的消化时间,可以吸收更多的奶液。优质护理能够进一步改善患儿身心状态,提升喂养安全性,促进反流相关症状快速消退,预防胃潴留。
综上所述,微量泵鼻饲喂养联合优质护理可有效促进中度胃食管反流患儿体重增长,增加患儿每日摄入奶量,快速减轻患儿呕吐、反酸等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家长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静怡,韩冰,刘希桐,等.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24,35(3):701-705.
[2]李培彩,唐艳萍.胃食管反流病与消化道微生态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20,40(3):153-156,170.
[3]孔慧斐.儿童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特征和发病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2,37(6):1043-1045.
[4]宋丹.护理干预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8):271-272.
[5]邓江洪.微量泵持续泵入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效果及对血糖水平胰岛素用量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22):44-46,52.
[6]杜庆瑜.优质护理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30):164-166.
[7]李欣瑜,刘俊宏,王淼蕾,等.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西医诊疗进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3,37(2):5-8.
[8]李紫梦,康艳楠,罗如珍,等.胃食管反流病症状管理指南/共识的质量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3):4151-4159.
[9]次仁玉珍,余晓云,沈磊.胃食管反流病中食管黏膜上皮屏障功能炎症损伤机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23,32(6):678-682.
[10]胡志伟,汪忠镐,张美光,等.美国胃肠道和内镜外科医师协会胃食管反流病外科治疗指南解读:从2010到2021[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22,37(2):152-156.
[11]陈温柔,揭会娥,温秀贞.微量泵鼻饲喂养联合优质护理在中度胃食管反流患儿中的应用价值[J].医疗装备,2022,35(16):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