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穿刺注药加鼓室加压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 胡树影

鼓膜穿刺注药加鼓室加压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观察0

摘要:目的 探讨鼓膜穿刺注药加鼓室加压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3年1~6月医院收治的7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鼓膜穿刺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鼓膜穿刺注药加鼓室加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77.1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听力下降、耳鸣及耳闷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71%,略低于对照组的31.4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鼓膜穿刺注药加鼓室加压术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中展现出更高的治疗有效率,有效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穿刺;外耳道鼓室加压术;临床疗效;干耳;并发症

分泌性中耳炎是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的常见类型,患者常出现中耳积液、听力减退等症状,主要病因是咽鼓管功能障碍,这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如机械性阻塞(腺样体肥大、鼻咽癌、鼻咽纤维血管瘤等鼻咽部占位性病变长期导致鼻咽腔填塞、咽鼓管咽口粘连)、功能性通气功能障碍[1~2]。临床表现主要为听力下降,可随体位变化而变化,以及轻微的耳痛、耳鸣、耳闷胀和闭塞感,摇头时患者可能会听见水声。虽然抗生素、激素、手术等治疗能够显示出一定的效果,但多伴随较长的恢复期、较高的再次发作风险以及可能出现的多种并发症[3]。本研究旨在探讨鼓膜穿刺注药加鼓室加压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中的临床疗效,为优化该病治疗方案提供新的思路。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6月医院收治的7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男17例,女18例;年龄16~61岁,平均年龄(39.72±7.91)岁;病程1周~3个月,平均病程(1.91±0.72)个月;单耳发病30例,双耳发病5例。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15~69岁,平均年龄(39.68±9.77)岁;病程1周~3个月,平均病程(1.86±0.69)个月;单耳发病29例,双耳发病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审批通过。

纳入标准:均已明确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伴有听力下降,检查发现鼓膜有充血,鼓室内可见液平面,声导抗图C波显示存在咽鼓管功能不良;耳内镜下均见鼓室积液;声导抗测试为平坦型(B型)或高负压型(c型);纯音听阈测试气骨导差值为20 ~40 dB;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存在鼻咽部占位、颅脑外伤、耳部外伤等可能影响穿刺治疗效果的病变;治疗依从性差,不按时复诊;既往已接受过鼓膜穿刺治疗;高热或并发化脓。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鼓膜穿刺术治疗:患者取坐位,用碘伏消毒外耳道及其鼓膜,随后行常规鼓膜穿刺,抽出积液,经穿刺孔鼓室内注射5 mg(1 mL)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结束手术。观察组采用鼓膜穿刺注药加鼓室加压术治疗:前面步骤同对照组,鼓室内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后以鼓气耳镜对外耳道实施加压处理,当患者口中感受到药物苦味时说明药物已成功通过咽鼓管,此时停止加压,结束手术。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术后1周观察疗效。显效:患者自觉耳部症状消失,听力恢复患病前水平;硬性耳内镜检查示鼓膜完整,鼓室无积液;声导抗测试为A型图;纯音听阈测试示气骨导差值(A-B Gap)<10 dB。有效:患者自觉耳闷胀感减轻,未消失,听力未恢复至患病前状态;硬性耳内镜检查示鼓膜完整,鼓室仍见少量积液,但较前减少;声导抗测试为As型图或C型图;纯音听阈测试示气骨导差值(A-B Gap)>10 dB。无效:不符合上述两种情况。总有效=显效+有效。(2)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包括听力减退、耳鸣及耳闷等临床症状。(3)并发症发生率:如头晕、出血、鼓膜穿孔未愈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77.1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观察组听力下降、耳鸣及耳闷症状改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71%,略低于对照组的31.4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的典型病变就是中耳积液,这种积液长期存在不但会损害听力,而且可能会损伤中耳结构[4~5]。保守治疗主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使用黏膜促排剂、鼻用激素或鼻用的黏膜收缩剂等减轻黏膜水肿,促进中耳内液体排出[6]。如果保守治疗无效,或者中耳积液较多,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鼓膜穿刺抽液、鼓膜切开术及鼓膜置管术等。鼓膜穿刺抽液可以迅速排出中耳积液,缓解症状[7]。鼓膜切开术和鼓膜置管术则可以在中耳内放置引流管,使中耳内外压力平衡,促进液体排出[8]。对于某些患者,特别是那些有持续性或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单纯的鼓膜穿刺抽液可能无法彻底解决问题,积液可能会反复出现。相比鼓膜穿刺抽液,鼓膜切开术需要切开鼓膜,因此手术创伤相对较大,术后恢复时间也可能更长,甚至会引发感染、鼓膜穿孔不愈合、听力下降等并发症。鼓膜置管术通常需要长期留置通风管,一般需要6~12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不仅给患者带来了不便,还增加了感染的风险。鼓膜置管术可能引发感染、通气管脱落、鼓膜穿孔不愈合等并发症。此外,个别患者还可能出现真菌感染等相关性疾病[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77.1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听力下降、耳鸣及耳闷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71%,略低于对照组的31.4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鼓室加压术通过鼓膜穿刺抽液和鼓室注药,同时结合外耳道加压、鼓室及咽鼓管灌注药物以及冲洗,达到疏通咽鼓管、解决中耳积液问题、清除病原体和毒素等目的。通过物理加压直接作用于病灶深处,加压灌注药物后,药物与黏膜的接触和吸附增加[11~12]。鼓室加压术可促进积液排出及吸收,为中耳功能恢复提供有利环境,且经外耳道鼓室加压使咽鼓管得到吹张,促进药物通过咽鼓管向鼻咽部扩散,增强药物治疗效果,从根本上改善中耳通气引流状况,从而减轻患者临床症状,确保耳内通气,加速干耳过程,提高治疗效果[13~15]。此外,鼓室加压术治疗能够对中耳结构进行精准处理,降低药物残留引起的风险,从而获得较高的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鼓膜穿刺注药加鼓室加压术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中展现出更高的治疗有效率,有效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

参考文献

[1]华镭,夏超.桉柠蒎肠溶胶囊联合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3,35(22):73-76.

[2]王乃会,吴胜文.鼓膜穿刺鼓室加压吸引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J].世界复合医学,2023,9(4):156-159.

[3]刘金祥.鼓膜穿刺鼓室加压吸引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文摘,2020,35(4):241-242.

[4]乔植,刘玉,陈小宁,等.耳聋治肺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39(10):1039-1044.

[5]张佳,薛江慧.地塞米松鼓室冲洗辅助抗菌药物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听力功能及不良反应的改善分析[C]//榆林市医学会.第三届全国医药研究论坛论文集(一).陕西省宜川县人民医院;陕西省宜川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3:8.

[6]朱健.通气复聪汤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对分泌性中耳炎纯音测听结果及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的影响[J].大医生,2023,8(20):101-103.

[7]李立恒,张敏,庄文杰.鼓膜置管注药联合咽鼓管球囊扩张治疗成人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23,31(5):334-337.

[8]杨刚,徐亚雄,许德瑜,等.耳内镜下鼓膜置管与切开术对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比较[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21):101-102.

[9]王武,张香香,王培芸,等.标准化咽鼓管球囊扩张术联合鼓膜置管术对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J].中国标准化,2023(16):230-233.

[10]张微.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与鼓膜穿刺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2,39(4):398-399.

[11]潘黎静,戴林钟,吴步云.鼓膜穿刺鼓室加压吸引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J].吉林医学,2024,45(6):1329-1331.

[12]闫迪,郝昌军,沈静.鼓膜穿刺鼓室加压吸引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0,19(1):111-113.

[13]马杰.鼓膜穿刺鼓室加压吸引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23,18(14):41-44.

[14]李尧尧.鼓膜穿刺鼓室加压吸引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干耳率等疗效指标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8,8(9):230-232.

[15]李娟娟,杨培培,王淑杰,等.鼓膜穿刺鼓室加压吸引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价值 [J].中国医药指南,2019(10):92-9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