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格列净与西格列汀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对脂质代谢水平的影响对比
作者: 张逸军 赵旻越
摘要:目的 对比达格列净与西格列汀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对脂质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3月~2024年5月医院收治的86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达格列净治疗,对照组给予西格列汀治疗,比较两组血糖、血脂、氧化应激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脂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氧化应激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脂质过氧化氢、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达格列净与西格列汀均具备良好的降糖效果,但达格列净可有效调节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脂质代谢,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且不良反应少,治疗安全性高。
关键词:肥胖型2型糖尿病;达格列净;西格列汀;脂质代谢;超氧化物歧化酶
肥胖型2型糖尿病为当前临床常见的糖尿病类型,致病机制较为复杂,属于终身性疾病,无特效治疗措施,患者需长时间用药调节血糖水平、脂质代谢水平[1~2]。当前临床用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药物类型较多,可选择性较强,疗效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研究旨在对比达格列净与西格列汀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对脂质代谢水平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3月~2024年5月医院收治的86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59~77岁,平均年龄(63.86±1.97)岁;病程2~6年,平均病程(3.22±0.34)年;体重指数24~28 kg/m2,平均体重指数(25.98±1.14) kg/m2。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58~78岁,平均年龄(63.58±1.68)岁;病程2~5年,平均病程(3.15±0.28)年;体重指数24~27 kg/m2,平均体重指数(25.04±1.68) 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与《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3]中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相符;男性腰围在90 cm以上,女性腰围在85 cm以上;未合并肿瘤;病程在2年以上。排除标准:合并感染性疾病;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肝、肾功能损伤或其他脏器功能障碍;用药依从性低。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开展基础治疗。利拉鲁肽皮下注射,初始剂量0.6 mg,每日1次,持续用药7 d后剂量调整为1.2 mg/次,每日1次;对患者日常饮食、生活习惯进行指导。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口服西格列汀,单次剂量100 mg,每日1次。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口服达格列净,单次剂量10 mg,每日1次。两组持续用药4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血糖水平: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肘静脉血5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济南来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鲁械注准20192220157)对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采用血糖检测仪(上海名元实业有限公司生产,型号GLU-A1C M12,苏械注准20192221571)检测餐后2 h血糖和空腹血糖。(2)比较两组血脂水平: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肘静脉血5 mL,离心获取上层清液,转速3 000 r/min,时间6 min,检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水平。(3)比较两组氧化应激指标水平: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肘静脉血5 mL,采用比色法检测脂质过氧化氢和丙二醛,采用黄嘌呤氧化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4)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呕吐、恶心、胃肠不适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血脂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脂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氧化应激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脂质过氧化氢、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肥胖型2型糖尿病为当前临床最常见的病症类型,属于终身性疾病,患者需长期使用胰岛素或者其他降糖药物进行治疗,有效控制血糖[4]。随着病情进展,患者脂质代谢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并增加氧化应激反应,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因此,临床需优化肥胖型2型糖尿病治疗方案,有效控制血糖,调节血脂,延缓病情进展。
达格列净属于SGLT2 抑制剂,可抑制肾小管近端上皮细胞膜中的SGLT2,改善肾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能力,增加尿液中葡萄糖排泄量,从而有效控制血糖水平[5]。该药作用起效快,药效持续时间较长,可有效保障降糖效果。西格列汀属于二肽基肽酶(DPP-4)抑制剂,可在极短时间内抑制DPP-4受体,使胰高血糖素样肽-1水解表达水平升高,增加胰岛素释放量,发挥降糖效果[6~7]。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脂质过氧化氢、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达格列净与西格列汀均可有效降低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且在降糖效果无明显差异,但二者在血脂调节和氧化应激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长时间脂质代谢紊乱容易导致毛细血管基底膜厚度增加,出现管腔狭窄,增加血液黏度,使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8~9]。达格列净在发挥降糖作用的过程中不会依赖胰岛素,抑制尿糖重吸收的同时,可加快脂质氧化分解速度,避免出现能量代谢过剩,间接调节脂质代谢。达格列净可使机体部分能量供应从葡萄糖转为脂肪,增加脂肪酸氧化,减少内脏脂肪组织和异位脂肪积聚,从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胰岛素敏感性升高有助于减少胰岛β细胞的负担,降低胰岛素抵抗,进而减少因胰岛素抵抗而产生的氧化应激反应。此外,达格列净还可通过降低血压、减少血容量、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多种机制来保护心血管和肾脏健康,减少因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而产生的氧化应激反应。达格列净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时,可使糖尿病患者体重下降。体重的减轻有助于减少体内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的程度,从而进一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况[10]。
综上所述,达格列净与西格列汀均具备良好的降糖效果,但达格列净可有效调节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脂质代谢,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且不良反应少,治疗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李俊华,韩祥瑞.达格列净在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探究[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4,8(9):44-47.
[2]王前,王松,王翼华.西格列汀联合优泌乐50对老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risin、APN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4,44(8):1803-1806.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0(8):893-942.
[4]吕文艳,郭威,刘丹,等.西格列汀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伴轻度肥胖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3,39(20):2910-2914.
[5]金奕,叶雪卫.参芪降糖颗粒联合磷酸西格列汀片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3,55(1):92-95.
[6]高原,姚婷,万明,等.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T2DM伴轻度肥胖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脂质代谢的影响[J].西部医学,2023,35(10):1501-1505.
[7]施金琴.达格列净与西格列汀治疗胰岛素控制不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疗效[J].浙江实用医学,2023,28(5):367-370,413.
[8]白宁,刘春燕,李颖.利拉鲁肽联合西格列汀对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及代谢指标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2,43(22):2147-2150.
[9]韩雅丽,程文,张梅.利拉鲁肽与西格列汀治疗胰岛素控制血糖欠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比较[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15):50-53.
[10]叶太明,施丽丹.达格列净和西格列汀治疗超重及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J].糖尿病新世界,2022,25(19):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