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作者: 李娟 吴鹏
摘要: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4年3月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参照组同时给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银杏叶提取物。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凝血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PT、APTT和TT高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银杏叶提取物;急性脑梗死;药物疗效;凝血功能;神经功能;生活质量
急性脑梗死是由脑局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的神经细胞缺血缺氧坏死,可对患者神经系统造成明显损害,引发一系列的功能障碍,如语言功能、肢体功能等,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1~2]。改善缺血组织血液灌注及神经元保护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3]。银杏叶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改善脑部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促进神经细胞修复。多项临床研究证实,银杏叶提取物在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小板功能方面具有积极作用[4~5]。本研究选取2022年3月~2024年3月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3月~2024年3月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参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2~85岁,平均年龄(60.59±3.22)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0.6~54 h,平均发病至就诊时间为(28.19±2.59) h。研究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23~86岁,平均年龄(60.57±3.2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0.7~54 h,平均发病至就诊时间为(28.18±2.57) 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明确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对丁苯酞注射液、银杏叶提取物均无禁忌证;临床资料齐全。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重症疾病,导致研究受阻;治疗依从性差,无法积极配合治疗;有明显的沟通或交流障碍,缺乏正常的理解能力。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抗凝、保护神经、调节血脂、积极控制血压和血糖,针对时间窗内的患者予以静脉溶栓。同时,参照组给予25 mg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入,1次/d,治疗2周。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银杏叶提取物20 mL+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入,1次/d,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显效,治疗后患者相关指标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有效,治疗后患者相关指标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相关指标及临床症状均无好转。总有效=显效+有效。(2)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总分0~42分,分值越高说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3)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4)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评估,包括情感功能、生理功能、物质生活及社会功能等维度,每个维度0~100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参照组的84.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NIHS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PT、APTT和TT高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急性脑梗死的病情进展通常非常迅速,从发病到症状高峰的时间可能很短[6~7]。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患者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甚至死亡,具有高致残率和致死率。即使患者能够幸存下来,往往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肢体瘫痪、语言障碍等,这些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8~9]。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是一个综合过程,包括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等多种手段。早期改善血流灌注可以挽救缺血半暗带、减轻神经元损伤、降低致死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以及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使其他治疗手段能够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同时,通过早期改善血流灌注,还可以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改善其预后[10]。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PT、APTT和TT高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说明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综合疗效显著。丁苯酞能够扩张脑血管,刺激内皮祖细胞增殖分化为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有助于修复受损的微循环系统,促进脑组织的血流量增加,从而改善缺血区血氧供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具有抗氧化作用,减少自由基对神经细胞膜的损害,改善脑细胞的能量代谢,提高细胞对于缺血的耐受性,同时稳定线粒体膜,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态,降低神经元的死亡率,保护神经细胞免受缺血缺氧的损害。脑梗死后,炎症介质释放会加重脑损伤,丁苯酞可通过抑制某些炎症介质表达和分泌减轻炎症反应,减少继发性脑损害。丁苯酞还可抗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预防脑梗死再发,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出血倾向。银杏叶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如黄酮类化合物和萜类化合物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能够降低血液黏度,从而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加受损脑区的血流量,减轻缺氧和营养不良的状态,为脑细胞提供更多的氧气和养分,有助于受损细胞的恢复。银杏叶提取物具有强大的抗氧化特性,能够减缓因再灌注损伤引起的氧自由基形成,保护神经细胞免受进一步损害[11]。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银杏叶提取物可发挥协同作用,增强药效,减少单一用药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耐受性和安全性,促进其康复。
综上所述,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伟.银杏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5):260.
[2]徐长涛,闫守川.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急诊溶栓抗凝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死亡率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10):61-63.
[3]郑武华.苏合香丸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23,36(6):1315-1317.
[4]陈娇,周娟,王娟,等.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23,51(7):713-715,721.
[5]吴欣,吴月飞,张辉,等.定量磁敏感成像技术评估银杏叶提取物佐治急性脑缺血性卒中伴脑微出血二级预防中的作用[J].现代实用医学,2023,35(7):941-944.
[6]高亚军,宋倩,刘春霞,等.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血管介入术后开通良好患者的脑保护作用[J].海南医学,2023,34(24):3513-3517.
[7]张芮瑞,付锦.尿激酶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进展[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23,32(6):652-656.
[8]李娜,王圣元,孟祥恩.高压氧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Ang-1 THBS-1和Bcl-2水平的影响[J].河北医学,2023,29(12):2011-2016.
[9]章高华,俞广权.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相关机制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3(24):121-124.
[10]杨水斌,李芹,李佳.脑心通胶囊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2023,30(22):68-71.
[11]张红梅,陈燕.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2024,44(1):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