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应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作者: 缪美香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应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18年9月~2024年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联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肺功能、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用力肺活量、1 s用力呼气容积及呼气流量峰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可有效促进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改善,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优质护理;心理护理;老年;肺功能;生活质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可导致肺心病和呼吸衰竭[1]。这种疾病进程通常是逐渐的,且一旦发生,患者生活质量会受到极大影响,表现为喘息、胸闷、运动耐受力下降等症状,老年人为高发人群[2]。慢阻肺不仅导致患者生理上的困扰,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患者在面对日常生活挑战时常常会因为呼吸困难而感到无助或绝望,甚至影响社会交往和自我价值感[3~4]。因此,研究有效的护理方式对提高患者康复效果具有关键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优质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应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8年9月~2024年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明确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年龄≥60岁;了解研究内容并签署参与研究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同时伴有其他影响呼吸功能的疾病;合并精神障碍或无法配合护理;研究中途退出。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保持舒适的病室环境,温度维持在22~24 ℃,湿度50%~60%,定期开窗换气。指导患者保持卧床休息,协助患者进行生活护理。

1.2.2 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联合心理干预

(1)优质护理: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质饮食,以动物蛋白和豆制品为主;少食多餐,避免生冷和刺激性食物;注意补充维生素,多食新鲜水果蔬菜;适当增加水分摄入,每日饮水2 000~2 500 mL,促进痰液稀释。给予患者长期氧疗,保持持续低流量(1~2 L/min)、低浓度(25%~29%)吸氧,吸氧期间保持口鼻通畅,注意观察患者神志,避免发生氧中毒。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协助患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采用胸部叩击、体位引流、雾化吸入等方法促进排痰。通过视频播放、图片讲解等方式向患者普及慢阻肺成因、演变过程及其恶化相关因素,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基于患者心肺功能以及体能状况制定适宜的康复训练,指导患者每天进行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练习,促进肺功能改善。

(2)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积极交流,保持足够的耐心,倾听他们的主要诉求,鼓励其表达情感和内心想法,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告知患者说明该疾病是可预防和可治疗的,同时介绍过往成功治疗案例,提高患者治疗自信心。告知家属要给予患者支持与关爱,消除患者忧虑,进而缓解其负性情绪。通过音乐疗法、精神转移、情感支持、放松训练等方法帮助患者进行自我调节,从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呼气流量峰值(PEF)。

(2)比较两组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6]和抑郁自评量表(SDS)[7]进行评估。SAS临界值为50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SDS临界值为53分,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为重度抑郁。

(3)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8]进行评估,包括8个维度,每个维度0~100分,评分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肺功能比较

两组干预前FVC、FEV1和PEF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FVC、FEV1和PEF均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SAS和SD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消极情绪会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而影响疗效。因此,对于老年慢阻肺患者,临床应予以实施高质量的护理干预,改善预后。FEV1/FVC是评估气流受限的敏感指标,FEV1%预期值是衡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性的有效标准[9~10]。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干预后FVC、FEV1和PEF均高于对照组(P<0.05)。优质护理中强调氧疗护理,有效吸氧可明显降低患者肺动脉压,延缓肺心病加重进展,纠正低氧血症;同时,引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增强其呼吸肌的耐力与力量,从而提高心肺功能,加快康复进程。

慢阻肺存在病情反复、迁延不愈等特点,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长期处于负性情绪状态可能会导致植物神经系统失调,进而对内分泌及免疫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免疫力减弱,从而影响患者预后[11]。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优质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进行全面的心理评估,并以此为依据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使患者形成积极的治疗心态;同时,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增强其生理舒适度。此外,通过强化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自身病情的理解,有效消除知识误区与恐惧心理;结合多种情绪干预策略显著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心理抗压能力,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更好地保障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可有效促进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改善,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盛梅梅,罗专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2023,7(1):38-41.

[2]刘学琼.老年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早期肺康复模式研究进展[J].老年医学与保健,2023,29(4):860-865.

[3]毛媛媛,尤玉荣.心理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焦虑与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24,19(增刊1):175-177.

[4]李丹敏.分级心理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依从性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4,28(8):112-114,121.

[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3(6):603-607.

[6]钟道燕.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评价[J].吉林医学,2022,43(12):3436-3438.

[7]乐艳,乐琴.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2,45(6):158-160.

[8]毛燕青,王亚楠,李洁.初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高压病临床症状、生存质量及实验室指标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24,40(11):1549-1553,1559.

[9]冼美兰,黄奕荣,郑少端,等.FEV1/FEV6和FEV3/FVC联合筛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21,18(4):144-147.

[10]伍慧妍,贺端明,江雁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FEV1%值与炎症因子、菌群失调的相关性[J].实用医学杂志,2019,35(12):1939-1943.

[11]郭艳芬,吴莹莹,廖宝玲,等.优质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1,27(16):2504-250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