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患协同合作模式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 邱霜

摘要:目的 探讨医护患协同合作模式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医护患协同合作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应对方式、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心理状态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应对方式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医护患协同合作模式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和应对方式,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医护患协同合作模式;心理状态;自护能力;应对方式

原发性高血压为常见慢性病,随着病情进展可损害心脏、肾脏、脑等重要器官,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长期服用降压药是现阶段控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常用治疗手段,然而部分患者对该疾病认知不足,加之长期服药带来的心理负担,其心理状态和应对方式常欠佳,导致自护能力下降,直接影响治疗效果。[2]。因此,临床需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用药依从性,从而保障血压控制效果。医护患协同合作模式通过多方协作,提升患者参与度,为原发性高血压护理提供新的思路[3~4]。本研究旨在探讨医护患协同合作模式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54~79岁,平均年龄(64.12±7.55)岁;病程3~13年,平均病程(7.85±2.10)年;体重指数17~29 kg/m2,平均体重指数(23.11±3.55)kg/m2;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52~79岁,平均(64.03±7.20)岁;病程3~14年,平均病程(7.91±1.87)年;体重指数17~31 kg/m2,平均体重指数(23.17±3.10)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满足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5];患者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意识和精神状态良好,沟通顺畅。排除标准:存在高血压严重并发症;存在恶性肿瘤;存在严重传染性疾病;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

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对患者进行原发性高血压相关情况的健康宣教,包括病因、治疗手段、预期效果和注意事项等;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抚,向其解释原发性高血压的可控制性,并列举成功案例鼓励患者,增强其治疗信心;指导患者合理饮食,规范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持续跟踪护理3个月。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医护患协同合作模式进行干预

(1)由1名专科医生、2名护理人员和患者建立医护患协同合作小组后开展工作,单组患者数量应控制在5例以内。(2)通过体格检查、询问病史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根据其家庭经济状况、合理用药时间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尽可能选用长效制剂、复方制剂等容易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的降压药;邀请患者和家属参与病情评估和用药方式的选择,提高其对重点关注问题的认知度。(3)医护联合查房,引导患者自诉个人病情与内心顾虑,医、护、患三方人员共同商讨病情,提高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知和参与度。(4)住院期间的护理:每周对患者进行1次健康宣教,内容涵盖原发性高血压的诱因、治疗手段及如何规避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症等;出院后,每月随访1次,持续3个月跟踪血压的控制情况。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干预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估,分值越低表明患者心理状态越好。(2)比较两组应对方式情况:干预前后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进行评估,包括回避、屈服和面对3个维度,回避、屈服分值越低,面对分值越高,表明患者应对方式越好。(3)比较两组自护能力:干预前后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估,包括自我概念、自护知识、技能和责任感4个维度,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自护能力越强。(4)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干预前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评估,包括环境、社会、生理、心理4个维度,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HAMA和HAMD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后HAMA和HAMD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MCMQ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后MCMQ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回避、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ESCA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后ESCA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2.4 两组WHOQOL-BREF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后WHOQOL-BREF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医护患协同合作模式通过将患者纳入护理体系,加强医、护、患之间的沟通协作,旨在提升患者的参与感和自我效能,从而改善其应对方式,提高其自护能力[6~8]。该护理模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护理中,并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心理状态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应对方式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税文运等[9~10]研究结果相似。表明该模式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医护患协同合作模式要求医护团队建立医护患协作小组并进行针对性培训和考核,提升组员专业水平,确保护理质量;邀请患者及家属参与到病情评估和用药方案的选择中,提高患者参与感,使其对病情和治疗方案有更清晰地了解,从而减轻心理负担,提高应对疾病的积极性。此外,医护人员联合查房,共同为患者答疑解惑,有效消除患者内心疑虑,防止长期积聚的懈怠情绪影响机体状态,使患者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11~12]。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并指导患者自行测量血压,持续监测血压控制效果,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护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基于医护患协同合作模式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和应对方式,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新兰,吴庆荣.耳穴艾灸综合干预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及血压、血脂、生活质量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8,36(3):214-216.

[2]江小玲.PDCA循环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焦虑抑郁情绪、自我效能的影响[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8,24(3):342-344.

[3]孙娟丽,陈廷廷.医护患协同合作模式预防泌尿外科腹腔镜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22,28(3):714-715.

[4]徐英,侯霁芯,庄雪平,等.医护患协同模式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3):190-196.

[5]《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9,19(1):1-44.

[6]范艳梅,马海霞,武芬,等.系统护理干预对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适应状况及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8,35(1):134-137.

[7]万芝,林媛珍,胡映波,等.医护患协同合作模式在预防泌尿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20,33(15):132-133.

[8]俞丽亚.医护患协同合作模式在骨伤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6):147-148.

[9]税文运,孙晴宏,邹文军,等.医护患协同合作模式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的影响[J].成都医学院学报,2020,15(2):263-265.

[10]刘梅,贺振银,王荣英,等.医护患陪共同决策模式对简易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8,39(4):608-611.

[11]黎黎,汪丰,彭丽丽,等.医共体协作健康管理对农村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22,37(5):87-90.

[12]万小惠,邵申申,张萍,等.专科医联体模式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20,47(18):3353-335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