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之老年高血压护理知多少

作者: 周智慧

很多老年人错误地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也会随之增长,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治疗。事实上,高血压是危害老年人生活与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如果患者不积极接受治疗,很可能会引发一些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那么,老年高血压有哪些症状表现及危害?又该如何护理呢?

老年高血压的症状表现

如果老年人高血压比较严重,可能出现血管收缩症状,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充足,这时患者会感到头晕、头痛等。高血压通常还会影响患者眼部血液供应,导致视觉信号传输不畅,使患者出现视物模糊。血压长时间处于较高水平,可能会导致患者脑动脉硬化,还可能引发脑出血,影响脑部血液供应,损伤局部脑组织,严重者可能出现昏迷。此外,高血压还可能使患者内耳血管出现硬化,损伤颅内听觉神经,这时患者会出现耳鸣症状。随着病情进展,高血压可能致使心脏肥大,影响心脏泵血功能,患者时常感觉心悸。

老年高血压的危害

心脑血管系统危害

(1)诱发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会损伤心脏和血管,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等严重疾病。这些疾病不仅会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2)加重心脏负担:高血压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脏逐渐肥大。长期高血压使得心脏需要更大的力量将血液泵出,心肌细胞逐渐增生肥厚。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心力衰竭。

(3)促使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血管壁变得粗糙,容易形成血栓,增加脑梗死或脑出血的风险。

肾脏损害

高血压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等病变,进而引发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而肾脏损害又会加重高血压的病情,形成恶性循环。高血压会使肾小球动脉血管压力增大,引起肾脏滤过功能异常,使患者出现蛋白尿的症状。

眼部损害

(1)视力下降:高血压会导致患者眼底动脉硬化,进而引发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渗出等症状。这些病变会导致视力下降,严重时可能导致失明。

(2)眼底动脉硬化:高血压会影响眼部的血液循环,造成视网膜病变,患者可能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症状。

骨骼系统危害

高血压对骨密度有负面影响,容易导致骨质疏松,从而增加骨折风险。

心理健康问题

长期的高血压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同时,高血压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服药,会增加心理负担。

其他危害

(1)肝脏损害:长时间高血压会导致动脉硬化,如果动脉硬化发生在肝脏部位,可能会使肝脏供血不足,导致肝脏功能减退,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

(2)神经系统影响:高血压可能导致脑卒中风险增加、认知功能障碍、行为异常、情绪调节障碍及睡眠障碍等。

老年高血压的护理

(1)饮食护理:低盐饮食,减少食盐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 g以下,避免摄入腌制食品、高盐零食等。低脂饮食,控制油脂摄入,选用植物油,减少动物脂肪摄入,避免过度油腻的食物。高纤维饮食,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纤维的食物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补充优质蛋白质,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蛋、奶、瘦肉等。保持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控制体重。注意每餐不要吃得过饱,避免消化不良。

(2)心理护理:指导患者学会调整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遇到压力、焦虑时,可通过倾诉、参加社交活动、练习冥想等方式缓解情绪。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有助于稳定血压。

(3)功能锻炼:可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有氧运动,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不感到疲劳为宜。每周至少进行3~5次运动,每次持续30~60 min。运动前做好热身,避免剧烈运动。力量训练对高血压病症改善也有一定的益处,通过一定的体操训练、举重训练和器械训练等,增加机体耐力和肌肉力量,改善机体代谢,从而降低血压。适量的伸展运动,如普拉提、太极拳、瑜伽等,可增加关节灵活度,加快血液循环,减轻身体压力,还可以放松肌肉,缓解关节僵硬和关节疼痛感。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老年患者开始运动前,需向医生或者专业人士咨询,不要过于心急,注意控制好每次运动的时间与强度,不要让身体处于过度劳累状态,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或引发不良反应。

(4)用药护理:严格遵循医嘱用药,不得擅自增减药量、更换药物或停药。老年患者及家属应了解所服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用药时间及可能的副作用。根据患者的具体血压数值和病情,合理进行药物搭配,以免加重病情。老年患者若患有其他疾病,在就诊时应主动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降压药物,避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养成定时服药的习惯,如每日固定时间服药,避免漏服或忘服。按照医生给出的剂量准确服药,避免过量或不足。服药期间需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头晕、乏力、恶心等副作用,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5)监测血压变化:家庭最好自备血压计,按时进行血压测量。一般情况下,患者需每周至少进行1次血压测量并做好记录,便于诊病时医生作为参考,以调整药物剂量。每次测量血压后应认真记录,以便观察血压变化趋势。一旦中途出现血压控制不稳定的情况或者因为一些因素调整了降压药物使用剂量或种类,均需每天监测2~3次血压。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每次进行血压监测前,老年患者需保证充足的休息,让自己在安静、平和的状态下保持5~10 min。掌握正确使用血压计的方法,使用袖带尺寸适宜的血压计,保持正确的测量体位,保证血压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此外,固定血压监测时间,如清早起床时、14:00~15:00等,认真做好记录。

(6)其他方面: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导致血压升高,老年人应戒烟限酒。保证每天7~8 h的睡眠,避免熬夜、劳累。中午可适当午休,有利于血压稳定。

结束语

高血压为常见的慢性病,容易诱发一系列并发症,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构成较大威胁,还可能危及患者生命。老年人平时一定要注意自我护理,一旦发现症状要及早就医,定期监测血压,规范用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保证营养均衡。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