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也要“做保养”,这些人群请注意
作者: 周方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它每天不知疲倦地为身体各个部位输送氧气和营养。如果心脏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整个身体的健康。因此,心脏也需要“做保养”。下面来了解下常见的心脏病及相关症状,看看哪些人群需要特别注意心脏健康。
心脏容易患上哪些病
冠心病
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为冠状动脉硬化和狭窄,这些动脉负责为心脏供血,动脉狭窄通常由动脉壁上的脂肪沉积物,即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这些斑块阻碍了血液流向心肌,从而导致心肌缺血,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有效地泵出足够的血液来满足身体需求,它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等。患者常常感到疲劳、呼吸困难、脚踝或腿部肿胀等,严重者可出现夜间不能平卧、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活动异常,导致心动过速、过慢或不规则。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包括房颤、室性早搏、心动过缓等。
心肌病
心肌病是指心肌结构或功能异常的一组疾病,分为扩张型、肥厚型和限制型3种主要类型。心肌病可以导致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心脏猝死。
心脏瓣膜病
心脏瓣膜病是指心脏瓣膜(如二尖瓣、主动脉瓣)的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血液在心脏内的流动受到阻碍或倒流。这类疾病包括瓣膜狭窄、瓣膜关闭不全等,可能产生喘憋、气促、胸痛等不适,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修复或更换瓣膜。
心包炎
心包炎是指包围心脏的心包膜炎症,通常由感染、创伤、自身免疫疾病引起。患者可能会感到胸痛、呼吸困难、心跳加速等。
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是由风湿热引起的心脏病,主要影响心脏瓣膜,导致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这种疾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预防风湿热发作是关键。
心脏患病后常有哪些表现
胸痛或胸闷
胸痛为心脏病典型症状,尤其是冠心病引起的心肌缺血,患者通常感觉胸部中央或左侧压迫性、紧缩性或烧灼样的疼痛,有时会放射到肩膀、手臂、颈部、下颌或背部。胸痛通常发生在运动、情绪激动或进食后,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疼痛可缓解。如果胸痛持续超过几分钟或伴有出汗、恶心、呼吸急促,应立即就医,因为这可能是心肌梗死的征兆。
呼吸急促
呼吸急促或气短常常是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或其他心脏疾病的表现。患者可能在活动时感到呼吸困难,严重者在静息或平躺时也会出现这种症状。如果在轻微活动甚至静息时也感到呼吸困难,或在平躺时呼吸困难加重,应尽快就医。
心悸
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跳加快、心跳沉重或心跳不规则的感觉,常伴随心律失常,如房颤、室性早搏等。心悸可能突然出现,也可能是持续性的。频繁或持续的心悸,特别是伴随头晕、胸痛、呼吸困难,应当引起重视并及时检查。
疲劳和虚弱
疲劳是心脏病,尤其是心力衰竭的常见症状。心脏泵血能力下降可导致身体供氧不足,患者可能会感到极度疲倦,进行日常活动时力不从心,甚至无法完成简单的家务。长期疲劳并伴有其他心脏病症状时,应考虑进行心脏检查。
水肿
心力衰竭患者经常出现下肢或脚踝水肿,严重时可波及腹部和胸部。这是由于心脏功能不全导致血液回流受阻,液体在体内积聚所致。如果水肿持续或加重,特别是在腿部、脚踝或腹部,应及时就医,排查心脏问题。
晕厥或头晕
晕厥是指突发的短暂性意识丧失,通常由心律失常、低血压或心脏瓣膜病引起。头晕可能是血液循环不良导致大脑供血不足的表现。频繁头晕或晕厥可能提示存在严重的心脏问题,需立即就医。
发绀
发绀指的是皮肤、嘴唇、指甲床等部位出现青紫色,通常是由于血液中氧气含量不足。发绀多见于严重的心脏病,如先天性心脏病、严重心力衰竭等。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心力衰竭患者常在夜间突然感到呼吸困难,被迫坐起呼吸才能缓解,这是因为平躺时体液容易聚集在肺部,增加心脏负担。这种症状是心脏病的严重表现,需尽早诊治。
心脏杂音
心脏杂音是心脏在血液通过瓣膜时产生的异常声音,可能与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有关。杂音本身可能没有症状,但常伴随其他心脏疾病。
咳嗽或咳痰
心力衰竭患者有时会出现持续性干咳或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可能是由于肺部积液引起的,这种咳嗽往往与其他心脏病症状同时出现。
哪些人群需要注意心脏疾病
长期压力大的人群
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会大大增加心脏负担,引发高血压、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工作压力、家庭问题、财务困境等都会导致精神紧绷,进而影响心脏健康。因此,这类人群需学会适当放松,定期进行心理调节,如运动、冥想、与朋友交流等,减轻心理负担。
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人群
吸烟、酗酒、熬夜、不健康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对心脏造成损害。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增加心脏负荷;酗酒会引发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熬夜会扰乱生物钟,使心脏得不到足够的休息;高盐高脂的饮食则容易引发动脉硬化和高血脂,增加心脏病的风险。为了保护心脏,这类人群应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盐、高脂食物。
家族有心脏病史的人群
如果家族中有直系亲属患有心脏病,那么这类人群患心脏病的风险也会增加,主要与遗传因素和家庭共同的生活习惯有关。这类人群需更加警惕心脏健康,定期体检,关注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此外,还应避免不良生活习惯,保持健康体重,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降低心脏病发生风险。
中老年人群
随着年龄增长,心脏功能逐渐减弱,血管弹性下降,动脉硬化风险增加。中老年人群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需要特别注意心脏健康。这类人群应定期进行心脏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等,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心脏问题。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控制体重以及保持良好的心态。
结束语
忽视心脏健康可能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威胁生命。因此,不单是高危人群,所有人都应重视心脏保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