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康复训练法联合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脑瘫的效果研究
作者: 刘春莉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脑瘫实施感觉统合康复训练法联合中医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50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颜色球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感觉统合康复训练联合中医推拿。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语言功能、发育情况及运动功能。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语言功能评分、发育情况各项评分及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语言功能评分、发育情况各项评分及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感觉统合康复训练法联合中医推拿治疗可有效改善脑瘫患儿语言功能、运动功能及发育情况,提高整体疗效。
关键词:小儿脑瘫;语言障碍;感觉统合康复训练法;中医推拿;运动功能
小儿脑瘫是临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其病因多样,可能与药物影响、产伤、黄疸、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脑瘫患儿会出现明显的运动障碍或姿势异常,常伴有认知和语言障碍。其中,语言障碍是影响患儿生活质量和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原因。常规康复训练虽具有一定的康复效果,但起效较慢,总体疗效有待提高。感觉统合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博士爱尔丝首创,其核心观点在于通过精心设计的感官刺激与活动,有效促进大脑对感觉信息的精确处理与高效整合,进而全面提高个体运动、认知和情感功能[1]。将该理论应用于脑瘫患儿康复训练,能为患儿提供全方位、多感官的刺激,强化其大脑感觉综合能力。推拿为常见的中医外治法,可促进患儿整体功能恢复。本研究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50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探讨感觉统合康复训练法联合中医推拿的临床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50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颜色球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1~7岁,平均年龄(3.62±0.48)岁。观察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1~7岁,平均年龄(3.58±0.4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22)》的诊断标准[2];年龄1~7岁;各项资料完整;家长同意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先天性疾病;合并精神类疾病;存在严重视听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每周5 d,持续干预半年。
观察组采用感觉统合康复训练联合中医推拿治疗。(1)语言疗法:针对性训练语音、语调及流利度,使用图片卡、玩具等辅助工具帮助患儿建立词汇量,提高其表达能力。(2)运动疗法:通过有针对性的身体活动,如骑行、游泳等,增强肌肉协调性;进行拉伸、平衡训练等物理练习,改善肌张力异常和运动障碍。(3)行为疗法:运用行为学原理,正面强化纠正患儿不良行为,通过奖励模式鼓励患儿形成良好的习惯,纠正其行为问题。(4)触觉刺激:在触觉球池中引导患儿参与游戏,增强其触觉体验。(5)听觉刺激: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让患儿分辨音乐节奏并跟随节奏舞动身体。(6)视觉刺激:使用颜色鲜艳的玩具或图片吸引患儿注意力,并训练其视觉追踪能力。(7)中医推拿:头部选取百会、风府、风池和哑门穴;上肢选取肩井、肩髃、肩贞、极泉、臂臑、手三里、内关、外关、合谷等穴;下肢选取环跳、髀关、风市、委中、承山、昆仑、太溪、解溪等穴;躯干部位选用脾俞、胃俞、肝俞、肾俞、中脘、气海、关元等穴。采用揉法、按法、一指禅推法、关节活动法等手法进行推拿,根据患儿证型调整穴位和推拿手法。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 d,持续干预半年。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患儿语言功能较治疗前提升2个阶段,为显效;治疗后患儿语言功能较治疗前提升1个阶段,为有效;治疗后患儿语言功能无明显改善,提升不足1个阶段,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2)比较两组语言功能:采用改良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量表评估,总分为0~9分,分值越高语言功能越好[3]。(3)比较两组发育情况:采用盖塞尔发展量表(GSCH)评估,包括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性、语言和社交5个维度,总分为0~100分,分值越高发育情况越好[4]。(4)比较两组运动功能: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88)评估,总分为0~100分,分值越高运动功能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观察组 35 22(62.86) 11(31.43) 2(5.71) 33(94.29)
对照组 35 16(45.71) 10(28.57) 9(25.71) 26(74.29)
χ2 5.285
P 0.022
2.2 两组语言功能比较
两组干预前语言功能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语言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语言功能比较(±s,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35 16.31±1.25 23.21±0.87
对照组 35 16.40±1.33 21.79±0.76
t 0.221 5.497
P 0.827 <0.001
2.3 两组发育情况比较
两组干预前各项发育情况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性、语言和社交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发育情况比较(±s,分)
组别 n 大运动 精细动作 适应性 语言 社交
干预前 观察组 35 60.21±1.54 63.12±1.35 68.58±1.26 64.54±2.20 68.78±4.32
对照组 35 60.35±1.49 63.17±1.31 67.98±1.39 63.77±2.36 68.86±4.28
t 0.387 0.157 1.892 1.412 0.078
P 0.700 0.876 0.063 0.163 0.938
干预后 观察组 35 70.84±1.96 74.42±2.45 76.67±1.39 69.54±2.36 74.54±5.36
对照组 35 65.35±1.81 72.80±2.39 71.52±1.56 65.41±2.25 71.29±4.10
t 12.174 2.800 14.582 7.493 2.849
P <0.001 0.007 0.001 <0.001 0.006
2.4 两组运动功能比较
两组干预前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运动功能比较(±s,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35 53.31±5.25 68.23±6.90
对照组 35 54.72±5.68 64.74±5.88
t 1.078 2.336
P 0.285 0.022
3讨论
小儿脑瘫可严重影响患儿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命质量。常规康复训练虽能取得一定效果,但无法系统改善患儿综合功能[5]。在小儿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中,采用感觉统合康复训练进行干预,通过多种感官刺激、运动训练,可强化患儿对大脑感觉信息的高效整合能力,提高康复治疗效果。临床多将其与中医外治相结合,提高临床疗效。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语言功能评分、发育情况各项评分及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语言功能评分、发育情况各项评分及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感觉统合康复训练可通过刺激患儿多种感官系统,帮助他们更好地接收和处理外界信息,促进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联结,从而增强患儿语言能力,提高认知与感知功能[6]。感官统合康复训练通过刺激患儿多种感官系统,如触觉、听觉、视觉等,使大脑接收到丰富的信息输入,从而激活大脑不同区域,提高信息处理能力,促进神经可塑性,加强现有神经连接或形成,改善大脑结构,促进大脑发育[6]。感觉统合康复训练通过针对性的运动活动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平衡能力和肢体协调性,激发患儿运动兴趣,提高运动技能,从而改善其运动能力[7~8]。中医认为,脑瘫归属于“五迟五软”,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护养失宜或外伤因素有关。其中,胎禀不足,肝肾亏虚,精气难以荣注于筋骨;或瘀阻脑络,痰湿上蒙清窍;或脾肾两虚,运化失司均可导致小儿脑瘫。推拿治疗小儿脑瘫的治就是补益肝肾、舒筋通络。通过推、拿、按压、攘揉、抖、摇、弹拨等多种手法作用于头部、上下肢和躯干部位的多种穴位,可疏通经络、通利关节、调和阴阳、舒筋活血,促进患儿全身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从而辅助治疗小儿脑瘫[9~10]。感觉统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在针对性、神经发育与重塑、心理素质提升以及患儿参与度和趣味性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与推拿联合应用可相互补充,共同促进患儿康复。
综上所述,感觉统合康复训练法联合中医推拿治疗可有效改善脑瘫患儿语言功能、运动功能及发育情况,提高整体疗效。
参考文献
[1]谢丽娟.感觉统合结合语言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及对智力水平、语言功能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4,48(14):1744-1747.
[2]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性瘫痪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等.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22)第三章:ICF-CY框架下的儿童脑瘫评定[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2,37(15):1121-1141.
[3]张琬璐,邓浩荣,谭淇.感觉统合训练在小儿脑瘫语言障碍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智慧健康,2023,9(18):133-136.
[4]李倩,鲁金金,李潘红.经颅磁刺激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效果的Meta分析[J].临床医学,2023,43(5):54-57.
[5]姚锦锦.悬吊运动训练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对脑瘫患儿站立、步行运动功能的影响[J].广州医药,2023,54(3):109-112.
[6]俞鑫璐,李鑫,杨婷婷,等.感觉统合治疗在脑性瘫痪康复中应用的系统综述[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2,28(2):183-189.
[7]宋佳,蔡邢枫.感觉统合训练结合个体化运动指导对脑瘫患儿智力水平及运动神经发育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2,3(1):160-164.
[8]郭华云.感觉统合训练联合运动治疗小儿脑瘫合并智力低下患儿的效果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18(增刊1):22-24.
[9]吴彦云.中医推拿联合针刺治疗脑性瘫痪患儿对其运动功能及智力发育指数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23):88-90.
[10]黄建华,华雪涛,傅建明.推拿结合运动疗法改善痉挛型脑瘫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