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玲教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经验

作者: 陈宝钦

摘要:赵玲教授将甲亢的发病原因归结为结气劳伤,病机以火盛阴虚与气阴两虚最为普遍。通过中医分期结合、分型辨证治疗的方法,结合内服与外治,在治疗甲亢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病程各阶段所展现的独特病情特征,辨证分析,针对性地制定治疗策略,灵活选择药物、精确配伍,确保组方精确有效。同时,赵玲教授也注重中西医结合治疗,取长补短,使治疗效果更加全面。主要从治疗策略、用药规律及典型案例等方面总结赵玲教授治疗甲亢的经验,为甲亢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赵玲;经验;辨证;痰瘀互结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为甲亢,是由于甲状腺过度活跃,产生并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从而加快机体代谢和促进交感神经兴奋的常见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心悸、怕热、多汗、手抖、体重下降等症状,给患者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赵玲教授师承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薛伯寿教授和吕仁和教授,在中医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的临床实践中深耕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总结赵玲教授治疗甲亢的经验。

1病因病机

中医典籍中虽然未对甲亢有明确记载,查阅文献后,最终将甲亢纳入“瘿气”范畴。中医认为瘿病主要与患者情志内伤有关[1]。情志内伤,尤其是长期的愤怒、抑郁等负面情绪,容易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失去调节功能,久则形成阴虚火旺体质。患者体内火势旺盛,扰动风邪的同时,还过度消耗体内津液,使之变得黏稠,最终凝聚成痰。痰与气相互交结,积聚于颈部前方,便形成了瘿病[2~3]。素体阴虚人群,由于其体内阴液本就不足,更易受到情志内伤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加速病情发展。《诸病源候论·瘿候》曰:“瘿者,由忧恚气结所生”[4]。赵玲教授认为,甲亢的核心病理基础在于阴虚,进一步表现为气机郁滞、痰湿凝聚以及血液瘀阻[5]。此症特征为本虚标实、虚实并存,实者以气郁痰阻、肝旺火盛、痰阻血瘀为主,虚者以气阴两虚为主。赵玲教授认为,甲亢初期阶段多表现为肝郁气滞、肝胃火旺,进入中期阶段逐渐转变为痰瘀互结,到了疾病后期则多以“气阴两虚”为主[6]。

2辨证论治

2.1 阴虚气郁化火证

多出现于甲亢早期,患者自身体质偏于阴虚,阴液不足,导致阳气相对亢盛,加之平时肝气郁结出现胁痛、胸闷、善太息等症状。本证以疏肝解郁、养阴清热为治疗大法,赵玲教授常用小柴胡汤、消瘰丸、升降散化裁组方[7]。基本处方:柴胡10 g,黄芩10 g,法半夏10 g,党参10 g,大枣10 g,生姜10 g,炙甘草10 g,黄连10 g,穿山龙15 g,牡蛎30 g,玄参10 g,浙贝10 g,猫爪草10 g,僵蚕10 g。其中,香附具有疏肝理气、调经止痛功效,若女性患者兼月经不调,可加香附10 g调经止痛;若患者火热症状明显,可适量增加黄连用量或加用其他清热药物,如栀子、连翘等;若痰结较重,可增加牡蛎、浙贝等化痰散结药物用量或加用其他同类药物。

2.2 阴虚阳亢痰气交结证

见于甲亢早期,多因长期情志不舒、饮食不节(如过食辛辣、煎炸之物)、劳倦过度等因素导致阴液耗伤,阳气相对偏亢。阴虚则生内热,阳亢则易化火,二者共同作用,便形成了阴虚阳亢的病理状态。患者体内津液匮乏,因此经常口干、喜欢喝水、食欲旺盛却身体消瘦,舌头呈现红色、舌苔较少或者存在裂纹、脉象表现为细数。阴虚导致内热持续作用,将体内津液炼化为痰,又因肝气郁结,气机运行受阻,痰与气相互交结,积聚于咽喉部位,形成咽喉中有异物阻塞、难以吞咽的感觉[8]。本证以清热养阴、行气化痰为治疗大法,常用半夏厚朴汤、消瘰丸、升降散、百合地黄汤化裁组方,随证加减。基本处方:半夏10 g,厚朴10 g,茯苓20 g,生姜10 g,牡蛎30 g,玄参15 g,浙贝母15 g,夏枯草10 g,百合20 g,生地15 g,僵蚕10 g,穿山龙15 g,猫爪草10 g。有研究表明,半夏厚朴汤有一定的抗抑郁效果,可顺畅气机、消散化痰,进一步调节患者情绪[9]。

2.3 痰瘀互结阻滞经络证

常出现在甲亢中期。通常是因为患者病情迁延较久,导致体内气机运行受阻,影响体内津液正常循环。气被视为血液运行的关键,气行不畅则血液运行不畅,因此造成淤积,患者出现心悸、舌象暗紫且有瘀斑症状;长期气行不畅、津液停滞,于是津液凝聚成痰,痰浊与瘀血结合,堵塞经络,影响气血在经络的运行,因此患者出现睡眠质量差、胸闷气短等不适感,同时伴随甲状腺肿大、突眼等症状。本证以疏肝散结、消痰化瘀为治疗大法,方用小柴胡汤、黄连温胆汤、桂枝茯苓丸化裁组方,随症进行加减[10]。基本处方:柴胡10 g,黄芩10 g,法半夏10 g,黄连10 g,枳实10 g,陈皮10 g,炙甘草10 g,桂枝10 g,茯苓15 g,牡丹皮10 g,赤芍10 g,桃仁10 g,丹参15 g,浙贝母15 g,牡蛎30 g,穿山龙15 g。若出现甲状腺肿大则在处方中加入鳖甲、莪术;突眼者,注重活血利水,可加泽兰15 g、桃仁10 g,猪苓15 g、泽泻15 g;心悸者,可加柏子仁15 g,炙甘草10 g。睡眠差者,可加酸枣仁15 g、夜交藤30 g、龙骨牡蛎各30 g[11]。

2.4 气阴两虚顽痰阻络证

常出现在甲亢晚期。通常是因为患者病情迁延较久,耗气伤阴,影响心、肺、肾,患者本来就属于阴虚体质,加之长期患病持续消耗阴液,因此导致疲倦乏力、自汗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口渴、言语减少、声音低微等气阴两虚症状;舌象呈淡红,舌苔少而薄、脉象表现为细或细数;由于患者体虚,体内长期存在的痰难以清除,痰堵塞经络,因此出现心悸、易受惊吓,或甲状腺肿大等症状[12~13]。本证以益气养阴、祛痰通络为治疗大法,方用保元汤、麦门冬汤、生脉散化裁组方,随证加减。基本处方:黄芪15 g,太子参10 g,女贞子15 g,墨旱莲15 g,玄参15 g,沙参15 g,麦冬15 g,五味子10 g,龙骨30 g,牡蛎30 g,浙贝母15 g,猫爪草10 g,炙甘草10 g,柏子仁15 g,穿山龙15 g。

3病案举隅

张某,女,29岁,因“心悸颈肿3月”于2021年11月23日就诊。症见:心悸、消瘦易饥、突眼、颈肿。甲状腺彩超:弥漫性增大,符合甲亢。中医诊断:瘿类病(阴虚气郁化火证)。西医诊断: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障碍性突眼。处方中药:柴胡15 g、黄芩15 g、僵蚕10 g、丹参15 g、龙胆草10 g、泽泻15 g、生地15 g、车前草20 g、益母草20 g、甘草5 g、川芎10 g、黄连5 g、山药10 g、黄药子10 g。每天1剂,水煎服,连续服用28 d。西药:甲巯咪唑10 mg,3次/d;盐酸普萘洛尔10 mg,3次/d;肌苷片0.2 g,3次/d;硒酵母片100 ug,1次/d。服用西药2 d后出现皮疹,自行停用西药。二诊:心悸减轻,无消食易饥,舌红苔黄、舌尖少苔,脉弦数。2021年12月24日,依照前次诊断所开处方,黄连加5 g,每天1剂,水煎服,连续服用28 d,无需继续服用西药。三诊:无心悸,无手抖,纳眠可,舌红苔黄、舌尖少苔,脉弦数。2022年2月8日,依照上次诊断所开处方,每天1剂,水煎服,连续服用28 d。四诊:右眼凸眼较前好转,舌红苔黄,舌尖少苔,脉弦数。在上次处方中去掉益母草、龙胆草、生地、川芎、山药、黄药子,加入太子参5 g、白芍15 g、炒栀子10 g、法半夏9 g、五味子5 g。每天1剂,水煎服,28剂。五诊:右眼凸眼明显减轻,舌红苔黄、舌尖少苔,脉弦数。2022年8月2日,在上次处方中加入女贞子15 g,每天1剂,水煎服,连续服用14 d。

4讨论

甲亢病机聚焦在“本虚标实”上,标实以气机郁滞、痰浊凝聚、火热内盛为主,本虚多以气阴两虚为主,因此用药方面既要注重祛除瘀血、痰浊、火邪等标实之邪,通过祛邪以安正;也要兼顾补益气血、养阴清热,以滋养和恢复机体的正气[14]。甲亢的证候特点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治疗过程中需根据不同阶段的证候特点灵活调整用药,实现精准施治,提高治疗效果[15]。

赵玲教授采用辨证分型治疗,根据患者病程各阶段的不同病情特征辨证分析,针对性地制定治疗策略。对素体阴虚气郁化火者,予以疏肝解郁、养阴清热治疗;对阴虚阳亢痰气交结者,予以清热养阴、行气化痰治疗;对痰瘀互结阻滞经络者,予以疏肝散结、消痰化瘀治疗;对气阴两虚顽痰阻络者,予以益气养阴、祛痰通络治疗[16]。在临床治疗中,赵玲教授以小柴胡汤为常用基础方,根据患者不同症状随证加减,如颈肿选用猫爪草、鳖甲等,心悸选用柏子仁、炙甘草,失眠选用酸枣仁、夜交藤等,情绪抑郁不舒选用甘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突眼选用茯苓、泽泻等,阴虚内热选用知母、麦冬等[17]。

赵玲教授在临床上也擅用升降散,甲状腺相关疾病大部分是由于肝气郁结、气滞痰凝,气机不畅所致,而升降散可以调畅上下之气机。僵蚕有较强的化痰散结之力,赵玲教授在治疗中常单用僵蚕,但是不同患者体质不同,使用僵蚕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故在临证用药时会常规询问患者过敏史,以免用药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18~19]。

5结束语

综上所述,赵玲教授在甲亢治疗中根据不同病程和病情特征灵活运用辨证分型治疗,善于以小柴胡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药物,精准施治,同时结合西医诊疗手段,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赵玲教授的临床实践充分展示了中西医结合在甲亢治疗中的独特优势,既发挥中药在调理气血、养阴清热、祛痰通络等方面的长处,也利用西药见效快、复发率低的特点,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周期,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福音。

参考文献

[1]卢江丽,邓小敏.中医药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认识及治疗概况[J].中国民间疗法,2021,29(23):137-139.

[2]宋欣欣.小柴胡汤治疗肝火旺盛型甲亢2则[J].光明中医,2023,38(10):1980-1983.

[3]蒋美琼,苗明三.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特点分析[J].中医学报,2013,28(12):1881-1883.

[4]尹雪健,徐海蛟.中医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3,37(5):75-77.

[5]张美珍,郝晓晖,杨亚男,等.经方辨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J].世界中医药,2021,16(5):704-707.

[6]倪青,张润云,苏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证结合治疗思路与方法[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22,25(6):735-739.

[7]李素霞,李建民.从肝论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4,22(20):95-98.

[8]张珏,戴婷婷.柴胡栀子汤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21,40(10):67-68.

[9]章美花,陈彦灵,林基伟,等.调神平亢汤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9(12):2787-2792.

[10]翁良玉.中医滋阴潜阳软坚散结法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中医症状评分、甲状腺功能的影响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22,43(20):101-103.

[11]昂宝纯.黄连温胆汤加减配合西药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健康忠告,2021,15(24):50,53.

[12]谢利芳,张晓珂.疏肝健脾法辅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评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2,22(1):17-19,41.

[13]武文平,孟晶晶,张薇,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应用黄芪酸枣仁汤治疗效果研究[J].世界中医药,2020,15(24):3802-3805.

[14]金晶,刘庆阳,高天舒.中医药治疗甲亢的概况与展望[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4,38(2):58-60.

[15]李雪彧,刘庆阳.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现状与展望[J].中外医学研究,2022,20(6):170-172.

[16]李冠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分型及中医证候的分析研究[J].系统医学,2020,5(22):133-135.

[17]陶美娇,张福利,苏金峰,等.中医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23,43(2):309-314.

[18]周建,吴晗,张恒惠,等.针药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J].内蒙古中医药,2022,41(12):104-105.

[19]唐小茗,钟敏,张新霞.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现状探析[J].内蒙古中医药,2021,40(5):130-13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